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2.47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越南屬於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模式上緊跟中國。越南於1986年開始實行革新開放,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並確定了三大經濟戰略重點,即以工業化和現代化為中心,發展多種經濟成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地位,建立市場經濟的配套管理體制。經過二十餘年的革新,1990-2006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7%,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產業結構趨向協調,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2006年,越南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成功舉辦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7年越南國GDP增長85%,創10年來新記錄,成為在亞洲除中國以外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 越南在2006年頒布推行了內外資統一的《投資法》,自2007年1月起給予外國企業國民待遇。2007年吸引外資再創新高突破203億美元,但2007年越南的國際收支處於不平衡狀態,貨物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還會持續擴大。雖然大量熱錢的流入暫時彌補了貿易項下的不平衡,但同時,也限制了中央銀行控制通脹的貨幣政策選擇,此外,物價上漲飛快、基礎設施發展遲滯以及打擊貪汙腐化不力這些因素均可能不利於後續之經濟發展。 由於2006~2007年以來越南股市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追捧而飆升,股市在2008年出現泡沫危機,加上通膨壓力繼持續升高,越南盾貶值等衝擊,經濟發展可能會受到影響。2008年最大的挑戰,一是對物價指數上漲的控制,若調控不力,將危及金融秩序,二是基礎設施的改善尚需要一段時日,預期在短期內越南尚需面臨前述二難題的嚴峻挑戰。 由於越南近年經濟成就斐然,使得它在東協區域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越南的崛起,除了2006年底主辦APEC會議而開啟新一波的越南熱之外,越南加入WTO之後台商與韓商大量的從廣東和山東移往越南,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台商在越南經過長期佈局己建立了有利的戰略位置,對區域整合過程中面臨邊緣化的台灣來說是個契機,如果台商在越南生產的產品能迎合整個東協市場的消費需求,就可以不必再過度依賴美國市場。一直以來台商均以美國為主要拓展的市場,但美國市場正在衰退中,如何彌補美國市場減少的訂單和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在越南生產並且拓展到整個東協市場其實是最好的辦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服務性產業的發展,傳統製造業的產出不再只是滿足終端產品之需求,有些零組件的生產也必須同時滿足維修與保固等服務性需求,而這些被用於滿足服務性用途之零組件也被稱作「服務性零組件」。服務性零組件產業包括手機、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等消費性電子以及汽車、家電等,隨著消費者對服務的品質與內容越來重視,廠商在制定這類型零件的服務水準時,設定的標準也越來越高。然而,在制定高目標服務水準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存貨成本也相對提升許多,為了能夠有效控制存貨成本,一套有效評估零組件需求的模式也越來越重要。本研究於是以汽車產業為例,結合零組件生命週期的概念,建立一套需求預測與備貨模式,以期能夠解決汽車零組件廠商面臨新車導入後,零組件需求驟增造成之缺料問題,並且有效地降低存貨成本。 本研究首先利用汽車銷售量樣本以及其所對應之零組件維修紀錄等資料,建構各車型在不同車齡基期下之零件需求比,再將不同車齡之實際銷售資料乘上對應車齡基期之零件需求比,加總即可得到該車型預估之零件總需求量。而不同車齡基期之特定零件需求比即包含了零件生命週期與回廠率的概念。接下來,本研究再針對特定零件去評估不同車齡基期下之需求變異,利用K-means分群方法將各車齡基期之需求變異分為高變異與低變異兩大族群,分別計算其分群之平均變異係數作為建立需求庫存安全係數的基礎。最後根據零件採購相關資料,設定平均前置時間與變異以及訂購週期後,進而規畫出一套完整之汽車零組件定期盤存制存貨模式。   與個案公司現行政策比較而得到之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本模型所建構出之需求預測模式較個案公司現行模式更能夠準確的評估新車型於導入期後驟增的零組件需求量,並且大幅地減少了這段時期缺貨情況的發生。而在總庫存水準的表現方面,新模型也能夠以相對較少的庫存水準去滿足零組件的需求,對於庫存成本的下降也是一大幫助。因此,本研究所提出之需求預測模式,提供汽車零組件管理者一個新的評估需求方法,讓企業能夠針對不同零件去設定更多元之需求預測管理模式。

  • 學位論文

台灣自1980年代末期以來,經濟上大幅自由開放的結果,造就了大型集團企業的快速成長,集團企業在台灣經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這不僅是台灣地區的特殊現象,在許多以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作為成長引擎的新興經濟體中,集團企業往往被視為是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動力的主要來源,主導著經濟活動的發展。因此,近年來,關於新興經濟體中集團企業的績效表現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已成了策略管理研究中重要的研究議題之一。 本論文藉由三個實證研究,以三個不同的途徑來檢視台灣地區的集團企業及其分子公司的績效表現。第一個研究著重於分析「集團層次」的績效,關注集團企業的結構特徵與集團績效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在台灣,集團企業的資源集中度對於集團獲利能力有正向顯著的影響;而高度多角化的集團企業其獲利能力有比低度多角化的集團企業來得要低的傾向。 第二個研究著重於不同組織形式之企業經營績效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在台灣,隸屬集團之企業,其獲利能力明顯高於非隸屬集團之獨立企業;集團整體的規模成長明顯高於非隸屬集團之獨立企業,而集團整體的償債能力明顯低於非隸屬集團之獨立企業。表示除了獲利能力之外,集團企業在規模擴張以及財務綜效的發揮上都相當明顯。但集團的管理有其難度,研究結果顯示,集團整體的效率不若核心公司以及非隸屬集團之獨立企業。 第三個研究則針對集團企業當中的子公司績效進行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子公司所屬集團所能提供的無形資源愈多、擁有的財務資源愈豐富,則子公司的績效表現愈佳;子公司本身所擁有的財務資源愈豐富,則子公司的績效表現愈佳;集團內地位愈高的子公司,績效表現愈佳;而集團成員之間的商品交易,對於子公司績效亦有正向的影響。表示集團效應對於集團成員有正向的影響作用,且集團的內部產品市場具某種程度的效率性。 結合以上實證結果,我們可以了解台灣地區集團企業及其分子公司的經營績效和相關影響因素。整體而言,在本研究的分析期間,台灣地區的制度系絡,是適於集團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

  • 學位論文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可以獨立於其他廠商生存,必須藉由與其他公司的合作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與降低從事不專精活動所需付出、衍生的各項成本,因此,如何與其供應商夥伴建立長久、合作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重要。影響企業客戶與供應商夥伴合作關係的因素不少,然而,本研究針對廠商間的權力結構 (顧客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供應商對顧客的依賴程度、雙方的共同依賴程度/雙方彼此依賴程度的差異與權力的使用) 對供應商的合作意願、合作行為與顧客-供應商關係中合作程度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三: 1.分析顧客與供應商雙方總相互依賴程度與相互依賴差異程度對供應商行為的影響與合作行為對顧客滿意程度的影響 2.探究供應商使用不同權力對廠商間合作、信任之影響與合作程度、信任對顧客承諾之影響。 3.探討顧客選擇供應商策略、顧客依賴供應商之程度、供應商依賴顧客之程度、供應商合作意願與顧客-供應商整合間之關係。 每一個研究目的都透過一個子研究來進行,子研究中對各構念間之關係進行假設並提供學術推論與實務現象之觀察,接著採用部分最小平方 (partial least square)法進行假設的檢定。 研究結果顯示顧客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供應商對顧客的依賴程度、雙方的相互依賴程度與供應商權力的使用分別對供應商的合作意願、合作行為與顧客-供應商關係中合作程度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合作意願、合作行為與合作程度亦會顯著影響信任、承諾等與關係氛圍有關之構念以及滿意度、顧客-供應商整合程度等與關係品質有關之構念。本文同時也提供管理推論,希冀藉本文之研究結果提供企業顧客與供應商建議,協助兩方達到更佳的合作關係。

  • 學位論文

隨著近年來消費者意識抬頭與顧客滿意度要求提升,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也隨之攀升,使得傳統由製造端到消費端單向的正向物流服務、產品價格競爭等競爭策略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亦無法成為廠商的競爭優勢。相對的,消費者對於產品售後服務日益重視,促使良好的產品售後服務成為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勝出的另一關鍵。 在眾多的售後服務契約裡,業界中常見的是提供消費者保固維修契約,這些保固維修契約往往是顧客決定是否購買產品的主要因素,另外,在許多產業中,其產品間某種程度上具有可相互替代之特性,因此,若企業能在提供保固維修服務時,納入產品間可相互替代之考量,不僅可減少維修備品缺貨的情況,縮短顧客等待時間,企業亦可提供成本更低的維修服務。 基此,本研究參考學者對於保固維修服務契約與需求替代之相關研究,結合台灣個人電腦產業商業模式與保固維修服務運作系統,以維修商成本極小化的觀點,建立一成本極小化之多期可替代維修備品存貨線性規劃模型,利用系統化的方式決定各維修備品間的替代組合與替代數量,並分析在面對不同的維修備品需求型態與品牌商供應限制型態之情境下,維修商採用維修備品替代方式可獲得之利益,以及維修商在替代模式下之總成本、替代數量與替代成本的變動。此外,考量到市場具有不確定性,本研究亦建構一滾動規劃下最佳訂購時機決策模型,說明維修商如何在滾動規劃排程下,決定最佳訂購時機。 根據實驗分析結果,維修備品間之替代確實可替維修商節省總成本與待補訂單成本,且在波動型需求與緊縮型供應型態之情境下,維修商採用備品替代可節省最多的總成本。而在需求波動較小且供應限制型態較寬鬆時,維修商在替代模式下之總成本、替代數量與替代成本為最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行動電話使用上的普及,市場漸趨成熟,手機品牌廠商所關注的議題不再只是如何為產品添加新的功能,或是設計出更符合時尚潮流、更能獲得消費者靚睞的手機,廠商也開始專注於消費者對於自身產品的品牌忠誠,以獲得更高的毛利,但過去的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往往侷限於個別消費者特性與單一品牌忠誠的分析,而非以多品牌忠誠的概念進行研究,使得瞭解消費者選擇決策過程略顯不足,因此本研究利用因素分析確認出產品瞭解程度、產品涉入程度、口碑訊息接受度及過去使用品牌數四個因素,並將其命名為消費者特性,再以因素分析確認首選品牌瞭解程度、首選品牌忠誠度二個主要的中介變數,最後再以消費者選擇集合大小為應變數,並利用多元迴歸方法探討其三個構面之間的關連性,進而瞭解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決策過程。結果發現消費者特性中的因素大多會顯著影響首選品牌瞭解程度,進而增大消費者選擇集合;同時消費者特性中的因素大部份與首選品牌忠誠度沒有顯著關係,但首選品牌忠誠度會顯著縮小消費者選擇集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民國八十七年,台灣政府開始實行每月兩次週休二日,到了民國九十年,則全面實行週休二日制,此項政策的改變,帶動了休閒產業的發展,然而對於休台灣的健康休閒俱樂部的業者來說,近年來的發展,似乎並未受惠於此政策,在國外健身大廠紛紛進駐,國內經濟環境節節衰退的狀況下,越來越多台灣健康休閒俱樂部業者從市場中退出。 過去有關健康休閒俱樂部產業的多著重於產品面、以及顧客關係面向來做探討,以策略角度來研究的論文甚少,本研究希望以策略的構面來探討台灣運動休閒健身產業在現在的環境下,如何成長,以及成長的方向為何,方式又為何。以此分析,期盼提供給健康休閒產業業者一個不同思維的建議 本研究以個案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目前台灣健康休閒俱樂部的翹楚∼亞力山大事業集團,由於探討對象亞力山大在成長過程中有品牌延伸以及國際化的策略,因此本研究首先回顧過去學術上成長策略的文獻,包括國際化進入策略以及品牌延伸相關學術論述,藉此為基礎,分析亞力山大過去的成長策略,並歸納出亞力山大在成長中所培養出的核心能力,之後分析近年亞力山大的拓展,所遇到的狀況,最後輔以目前美國健康休閒俱樂部產業的發展趨勢,提供台灣健康休閒產業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並結合先前歸納出的亞力山大核心能力,提供亞力山大未來成長策略的建議。

  • 學位論文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民眾的健康意識越來越高,為了享有健康的老年生活,越來越多人希望能更進一步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因此各大醫療院所也紛紛推出許多不同內容的健康檢查套餐。由於健康檢查屬醫療服務業中預防醫學的範疇,又包含許多專業知識,因此本研究欲以消費者行為之角度切入,檢視其不同於一般產品之特性,又健康檢查服務多為包含數個檢查選項之產品組合,因此本研究將檢視選項框架(Option Framing)應用在健康檢查服務中的效果與限制。 首先,由於每個健檢選項的功能不同,當消費者在檢視健康檢查的內容時,每個項目的重要性也會不一樣。因此本研究也將探討健康檢查項目的重要性高低,是否會干擾選項框架對決策行為的影響。此外,由於現行健康檢查的項目內容繁多,一般民眾對於醫療專業知識較不熟悉,不但難以完全了解個別檢查項目的內容與功能,也較難體會自己是否適合接受某個健康檢查,因此本研究將接著探討消費者本身具備的醫學常識是否亦會左右選項框架的效果。 最後,每個消費者的特性及偏好不同,一般而言,越重視日常保健行為的消費者,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了解應會越深,因此面對健康檢查的檢查內容應會較有能力處理相關資訊。針對這樣的假設,本研究也將依照消費者對健康保健行為不同的重視程度,分析選項框架的影響,以觀察對健康保健行為持不同態度的顧客在選擇健康檢查項目時會有何異同。 在套餐之外提供可自由選擇的選項除了能夠增加顧客的滿意度外,也可利用消費者決策行為的特性使服務提供者得到較佳的效益。然而提供可自由選擇的健康檢查項目也就意謂著服務提供者必須先釐清選項框架在健康檢查服務中的效果及限制。綜合以上,本文將分成三個實驗,分別討論健康檢查項目之重要性、知識及人們自身行為的動機與意識對於選項框架效果的影響。此三個實驗除了驗證選項框架用於健康檢查服務中的效果外,也將對其應用上的限制進行討論,期望能作為健康檢查服務提供者未來服務設計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科技性術語的用法為基礎,旨在探討調節焦點與品牌信譽是否會干擾消費者對含有科技性術語的新商品的評價。主要討論三項議題:(1)消費者面對含有不熟悉科技性術語的新商品時,調節焦點是否會影響其行為。(2)調節焦點與科技性術語的用法是否會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消費者行為。(3)品牌信譽與科技性術語的用法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消費者行為。本研究採2 (目標導向:促進焦點與預防焦點) x 2 (品牌信譽:高品牌信譽與低品牌信譽) x 2 (科技性術語數量:2個術語與5個術語) x 2 (科技性術語解釋:有術語解釋與無術語解釋)的組間實驗設計。 研究結果發現,面對含有不熟悉科技性術語的新商品時,由於知覺風險的程度不同,相較於預防焦點的消費者,促進焦點的消費者確實擁有較高的購買意願與品牌態度。其次,科技性術語的解釋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與品牌態度,此效果於促進焦點消費者身上更能彰顯,相較於預防焦點的消費者,促進焦點的消費者較偏好有術語解釋的商品;但預防焦點與促進焦點的消費者對科技性術語的數量皆無顯著偏好。最後,品牌信譽高的商品適合搭配較少的科技性術語,避免太多術語造成資訊過剩的困境,可一旦術語數量增加,則需添加術語解釋,方能減少消費者的知覺風險與品牌形象的不符,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品牌態度;反之,品牌信譽低的商品適合搭配較多的科技性術語,以增加消費者對獲益的感受且與其品牌形象較相符,當術語數量少時,則需添加術語解釋,方能降低消費者的知覺風險與不滿,進而導致較高的消費者購買意願和品牌態度。本研究結果大致符合預期,且結論於學術和實務上均有貢獻。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電視廣告結合了視覺與聽覺的呈現,而廣告音樂主宰了消費者聽覺部分的感受,不同類型的音樂能激起消費者不同的感受,因此廣告經常運用音樂達成推波助瀾的效果。而全球吹起的一股懷舊風,使許多行銷活動開始採用懷舊訴求,懷舊音樂也開始使用在電視廣告中,然而懷舊相關的研究雖然很多,但針對懷舊音樂如何影響廣告效果的研究卻相當稀少。因此本研究將以廣告懷舊音樂為主軸進行探討。 在整理音樂及懷舊相關文獻後,發現產品能見度與懷舊情感對消費者可能產生相同效果,因此將產品能見度作為產品類型的分類指標;而懷舊情感和音樂皆屬ELM模型中邊陲線索,對消費者的訊息處理的干擾程度也值得進一步觀察,因此將廣告的論點品質也列入實驗變數。 研究中以音樂懷舊感、產品能見度及論點品質為自變數,廣告態度、產品態度及購買意願為應變數。實驗對象主要為大學生,實驗共分為八組,每組各觀看一支實驗廣告並進行問卷填答,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電視廣告中懷舊音樂並不會直接產生正面的廣告效果,必須考慮到產品能見度的干擾作用。 二、 高能見度產品滿足的是消費者在社會認同上的需求,因此與懷舊音樂搭配時會產生較好的廣告態度。 三、 除了文字訊息,電視廣告的劇情甚至品牌本身都提供了消費者訊息處理的線索。當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時,消費者會自動賦予產品基本屬性,將注意力放在產品提供的附加屬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