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234.46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廣告逐漸成為金融產品的重要行銷方式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金融產品廣告的溝通效果是否受到投資人之投資動機與金融產品廣告訊息的配適所影響。本研究透過實驗設計的方式證實:(a)對於高風險高報酬的金融產品來說,使用強調獲取利得的訊息會較採用強調避免損失的訊息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而對於低風險低報酬的金融產品來說,以避免損失為訴求的訊息會較強調獲取利得的訊息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b) 對於高風險高報酬的金融產品來說,使用強調產品優越性的訊息會較採用強調產品類似性的訊息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而對於低風險低報酬的金融產品來說,以產品類似性為訴求的訊息會較強調產品優越性的訊息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c) 對於高風險高報酬的金融產品來說,強調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會較採用短期投資報酬率的訊息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而對於低風險低報酬的金融產品來說,以短期投資報酬率為訴求的訊息會較強調長期投資報酬率的訊息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

  • 學位論文

需求資訊的準確性可透過降低需求變異來達成,而層級式預測法中之聚合與分解均為降低需求變異之有效方法。隨產品多樣化及生命週期日益縮短之現象產生,若對一公司中每個產品細項皆進行預測,雖然可以提供企業較為細微之資訊以作決策,但現實面上來看,其所需之實質成本以及時間成本相對龐大,且因為產品生命週期之縮短,亦使得產品細項之預測資訊所能涵蓋有效使用之時間範圍也相對的縮短,以至於無法根據歷史資訊判斷出該產品未來動向及形態。 本研究發現經由導入多變數來修正單變數轉換函數模型後,提升了模型本身解釋及預測能力;再依據分析修正後十五種分解法則所產生之各層級預測值資料發現,表現較好之分解法則為總平均分解法。且於分析各層級最適預測法發現,Top-level最佳之預測法為TT,亦即透過所建構Top-level模型本身預測能力可產生最佳之誤差率;Middle-level最佳之預測法為BM,即透過建構Bottom-level之模型在運用聚合法可使Middle-level產生最佳之誤差率;Bottom-level最佳之預測法為MB,即透過建構Middle-level之模型,再運用總平均分解法使Bottom-level產生最佳之誤差率。且根據分解法分解到向下層級亦發現到,當分解有跨越兩階層時,有放大誤差率之現象。接著經由資料間相關系數之觀察後發現,當資料間具有負相關性,該資料之階層採用聚合法向上聚合可得到較佳之預測值,即此種相關系數判別在季節性資料亦可適用。綜合而言,企業今後如需建立需求預測之模型,可先分析欲預測模型之資料型態,透過欲預測模型資料型態之相關性可判定適合聚合之層級,再透過所分之層級架構之層級數來調整分解法跨越多層級預測有放大現象之缺點,即可決定出所需預測之模型階層為何。如因成本考量限制了預測模型之數量,亦可透過選定總比例分解法,使誤差率不至於偏差過多。此種預先資料的判定,縮減了需求預測之複雜性,即提升了便利性,更可使預測能力更為準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企業為求創新必須持續的取得與發展新知識和技能,但是創新的來源與過程很少侷限在一個別廠商的疆界之中。其中之一種廠商合作就是合資,它是由兩家或更多的母公司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所形成的獨立個體。合資可以是一種很強的廠商連結藉以持續承諾分享創新的目標,基於此,以下為本研究的四個研究目標。 1.檢視從母公司身上知識學習、知識流動對合資公司創新績效的主要影響。 2.檢視從其母公司身上利用/探索對合資公司創新績效的主要影響。 3.檢視母公司知識的豐富性、母公司知識的多樣性、合資公司知識的多樣性是否能調和知識學習、知識流動與創新績效的關係。. 4.檢視母公司與合資公司在技術、國家與產業的相似性是否能調和利用/探索與 創新績效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知識學習與知識流動有助於合資公司的創新,母公司知識的多樣性與合資公司知識的多樣性在知識學習與流動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有正向的調和關係;而公司知識的豐富性扮演對知識流動與創新績效負向調和的關係。此一論文接下來對策略管理文獻中探索與利用概念的討論有所貢獻,主要結論為合資公司對母公司的知識利用有一倒U的關係,亦即對合資公司之創新績效存在一最適的利用點。合資公司與母公司的技術與國家相似度對知識利用與創新扮演正向調和的角色;此外當利用度較低時,產業的相似性對創新績效有一較佳之改善效果。這些貢獻讓我們更佳瞭解合資公司與母公司靜態與動態互動對其創新績效之影響。

  • 學位論文

隨著市場上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多樣性需求增加,企業也不斷研發各式各樣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是企業在開發產品時,若是沒有完善的事前規劃,隨著產品種類增加,所需要的原物料種類也會隨之上升,造成管理上的困難以及物料存貨的積壓。 本研究從企業利潤的觀點出發,考量產品與原物料之間的配置關係,提出一個藉由共同性物料的概念統一不同產品間部分的原物料,以精簡原物料種類的方式,建立最適化產品與原物料配置情況之模型,並利用從企業得到的實際資料,結合基因演算法的概念進行模型求解,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最適的產品生產數量以及產品與物料配置情況給企業做參考。 透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配合實際資料以及導入基因演算法的觀念求解,我們可以發現當企業變更目前產品與物料的配置情況,透過使用共同性物料的效益,將可以有效的減少企業在生產產品時的成本,同時也可以藉由減少原物料的種類,降低企業在管理物料上的困難。 此外透過敏感度分析可以發現當訂購成本低於一定水準時,企業的最佳策略是維持企業原始的產品與物料模組配置關係;隨著訂購成本增加,企業將可以針對部分設置成本較低的生產線進行變動,透過共同性物料的效益來減低訂購成本,使得企業的利潤增加;當訂購成本超過一定水準時,企業最佳策略是將所有產品的原物料都統一成共同性物料,以減少製造的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將數量折扣視為組合商品來探討折扣的訊息建構。四個實驗結果指出,傳統的數量折扣不是最好的策略,增購產品折扣(將折扣給增購的產品)優於全部產品折扣(將折扣平均給全部的產品),不同的訊息建構會影響消費者知覺增購產品的價格。實驗結果更進一步指出,高認知需求者、女性、以及年紀較小者在增購產品折扣的訊息下較會因數量折扣而購買,但在全部產品折扣下較不會購買;而高認知需求者、男性、以及年紀較大者的購買行為則不會因為增購產品折扣訊息和全部產品折扣訊息而有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國人理財觀念提升,專業理財之重要性越來越為投資人所重視,因此專業投資已形成一股趨勢,其中以共同基金最受到投資人的青睞。面對種類繁多的共同基金,投資人在選擇基金標的時不免感到困難,而不同投資人對於風險及報酬之偏好程度及心中權重各不相同,故適合不同類型投資人之基金應不相同。因此本研究建構出一個以市場上投資專家及投資人角度為出發點的基金評選模式,以投資人最基本可取得,同時最為在意的基金歷史報酬及風險指標值對基金進行分群及排名,此外因考慮到不同投資人對於報酬及風險偏好的不同,本研究應用多準則評估之決策理論對於報酬及偏好求取各基金指標值的主觀權重,應用至基金分類及排名上,可提供更為客製化的建議。   本研究以台灣共同基金之實際資料進行分析,採用的基金指標值為報酬率(Return)、超額報酬率(α)、標準差(σ)及市場風險(β)。本模式建構出的基金評選模式為首先利用專家意見及DEMATEL演算法確立選定的基金指標之因果關係後,以ANP演算法為權重獲取模型之架構,先就市場上投資專家建議,利用Weighted FCM分群演算法,以基金報酬面及風險面之歷史表現將基金分群,提供投資人大方向的建議。而後利用多屬性決策中的TOPSIS演算法對於各基金進行排名,提供更細節的基金選擇參考。此基金評選模式對於投資人而言十分簡潔易懂,只要瞭解本身是屬於何類型投資人,即可迅速得到基金選擇之建議,另外也可計算本身對於報酬及風險的偏好程度,以權重表示,可進行個人化的基金選擇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過去許多研究顯示創新活動的投入與公司長期的績效、成長密不可分,然而卻也有眾多研究發現,在初級市場中,公司有較多的研發投入可能致使其上市價格受到低估,因此本研究分別從資源基礎理論及資訊不對稱理論兩個不同的觀點,嘗試瞭解:(1)創新資本(包含研發密度及專利總數)投入與公司初次公開發行價格之關係、(2)公司對自身之策略定位與上市價格之關係,及(3)對手的策略性競爭與公司上市價格之關係。本研究主要蒐集在1986-2006年間上市的美國製造業公司,並從SDC、Datastream及USPTO資料庫蒐集相關資料,最終總樣本數為117家。 研究顯示:創新資本與公司初次上市價格之間的關係並不明顯,但若加入公司策略性定位之變數,則研發密度與公司上市價格是否被低估之間的關係變得清楚,若公司傾向於為產業領導者,則所易於有較多的突破性創新,進而緩和價格低估的現象;另一方面,加入策略性競爭之因素,則會使專利總數與價格低估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嚴重,即考量競爭對手的策略性回應後,公司即便擁有較多的專利,仍無法改變上市價格被低估的現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的目標是提供臺灣的法律系學生和實務工作者基礎的談判領域相關知識,使其能迅速掌握與法律實務息息相關的談判工作的主要內涵。此外亦對於法律議題的談判和其他議題談判的不同進行比較,且整理在我國現行法規架構下主要的法律議題談判類型的特色,並提出處理這些法律議題談判的相關重點。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有幾個部分:(1)談判的科學層面(2)談判的藝術層面(3)法律議題談判的特色(4)我國法規架構下主要的法律議題談判的類型等。 在談判的科學層面,除了介紹談判的基礎概念,如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最佳替代方案)、Reservation Price(底價)、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Surpluses(剩餘)和Efficiency(效率)等外,亦會介紹與談判相關的決策理論、賽局理論以及如何運用電腦輔助談判。 在談判的藝術層面,主要是介紹談判策略的選擇、戰術和區分談判過程的階段。 法律議題談判相較其他議題談判主要具有下列特色: 1.律師是當事人的代表 2.法律議題與其他議題的混雜 3.第三者的參與 4.嚴謹的程序 5.證據是核心 至於在我國法規架構下主要的法律議題談判類型,本論文區分民事事件和刑事事件,在民事事件的談判類型包括契約締結和損害賠償,在刑事事件的談判類型則是說明刑事訴訟法上的緩起訴程序和協商程序。同時並就各個主要的法律談判類型進行分析,且指出在各個法律議題談判類型,談判的參與者必須注重的地方。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欲探討在不同能見度產品下,懷舊類型對廣告效果之影響。同時檢視懷舊傾向與性別兩變數之影響,以深入了解不同類型懷舊廣告效果。 本研究採3x2 實驗設計,控制懷舊類型(歷史懷舊、個人懷舊、非懷舊)與產品能見度(高能見度產品:牛仔褲、低能見度產品:印表機)。前測挑選出實驗產品後,以廣告文案達成不同懷舊類型之操弄。受試者隨機看到六則廣告中之一則後,填答問卷以衡量想法與廣告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在何種能見度產品之下,歷史懷舊能引起較佳的廣告態度與產品態度。本研究推論,歷史懷舊鼓勵個人回想未曾經歷的過往,是一種對黃金時代的嚮往,因而引發的全為正面情感。相較於回想起個人實際經歷過的經驗,可能引發有正有負的情感,歷史懷舊引發的較多正面情感能移轉到廣告態度與產品態度上,因而有較佳之效果,且此效果並不因產品能見度高低而有所不同。 但在購買意願上,本研究發現,正面的廣告態度與產品態度並非能確立較高的購買意願。懷舊類型對購買意願的影響效果是透過廣告認知的中介。顯然消費者在做購買考量時,對於廣告中的產品資訊會較在意。因而於本研究中,資訊較豐富、說服力較高的廣告,皆能顯著引起較高的購買意願。 在個人差異變數上,本研究發現懷舊傾向及性別和懷舊類型、產品能見度之間皆無互動關係,顯示懷舊傾向與性別皆沒有顯著的干擾效果。但本研究發現,懷舊傾向較低者,其廣告態度顯著優於懷舊傾向高者。本研究推論,懷舊傾向高者對於過去的偏好較高、較易被喚起懷舊反應,因而看到廣告時更容易被引發今昔對照之感與不能返回過往的遺憾,因而使其廣告態度較差。在性別的懷舊反應上,本研究則發現,男性能感受到比女性更高的懷舊程度。 本研究對於歷史懷舊與個人懷舊廣告效果之探討是過去文獻未曾涉及的領域,因而於學術上能補足此一空缺,為未來不同類型之懷舊廣告研究提供一方向。於實務上,更可以有效的建議行銷者與廣告人員,根據廣告目的採用個人或歷史懷舊廣告主題,以達到最佳的廣告效果。

  • 學位論文

績效回饋對於員工的行為改變及績效改善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然而許多研究顯示回饋可能造成正向或負向的影響,負向回饋尤其容易使人產生負向的知覺。因此如何有效發揮回饋的效益,提高個人對回饋的滿意度及改善意願,即為一重要課題。依據文獻,個人對回饋的評價會影響其行為,且情境線索可以改變個人對於回饋的注意力及反應。本研究提出不同的回饋方式(資訊型、評價型)會影響個人對於回饋的評價(資訊價值、自我威脅性),同時會干擾回饋方向(正、負向)與回饋評價之關係。再者,由於個人對回饋的知覺可能因為文化背景而有差異,在中西文化交流頻繁的此刻,單一文化下個人的文化我(獨立我、相依我)亦可能影響對回饋的評價,故本研究即探討回饋方向、回饋方式與文化我之互動效果。 本研究因實驗方式的不同,分為兩個研究。研究一是以情境實驗設計(scenario experiment),將模擬的回饋情境給受試者閱讀;研究二以實驗法進行,受試者必須實際完成一個任務,然後會收到回饋。兩者皆對回饋方向、回饋方式進行操弄,共有2(正向回饋、負向回饋)*2(資訊型、評價型)四種,受試者會隨機分配到其中一種。受試者需再填寫文化我、回饋評價與反應的問卷。兩個研究分別有119位及125位大學生參與實驗。 實驗資料主要以階層式迴歸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資訊型回饋會使接收者知覺到比評價型回饋更高的資訊價值、更低的自我威脅性。 二、當個人具有愈高的相依我時,回饋的資訊價值愈高。 三、回饋方向、回饋方式對資訊價值之二階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當回饋是資訊型時,回饋方向與資訊價值的正向關係影響會比評價型時弱。 四、回饋方向、相依我對資訊價值二階交互作用,在研究一中達顯著水準。當相依我低時,回饋方向與資訊價值之正向關係較強。 五、回饋方向、獨立我對資訊價值二階交互作用,在研究二中達顯著水準。當獨立我高時,回饋方向與資訊價值的正向關係較強。 六、回饋方向、回饋方式與相依我對於資訊價值的三階交互作用,在研究一中達顯著水準。 七、回饋之資訊價值與回饋滿意度、改善意願為正相關。回饋之自我威脅性則與回饋滿意度為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