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26.80

國立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環境中的生物氣膠可透過感染方式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懸浮於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主要藉由人類呼吸而進入人體,而此微生物在存活的情況下,才能造成人類感染。由於對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故空氣中微生物濃度與活性表現顯得十分重要,若能模擬出微生物飛行於空氣中的真實狀態,可對其活性的表現做出更進一步的探討。 本研究使用壓電噴墨系統(Piezoelectric inkjet)作為微生物的霧化設備,探討各種影響噴墨參數與產生氣膠微粒的粒徑分布和輸出量,同時建立微生物自然沉降的暴露艙,控制艙中的溫度、溼度和暴露時間,對微生物進行活性分析。本研究使用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為主要分析的微生物,以Marple Cascade Impactor 多階衝擊器、gelatin filter 和SKC Biosampler液體衝擊瓶採樣,並以亞甲基藍染色法分析酵母菌的活性。 研究中的壓電噴墨裝置可以順利噴出懸浮溶液,在懸浮溶液濃度等於4.6×106 顆/ml 下,噴出的液滴有74%未包含懸浮固體顆粒,在含有懸浮固體顆粒的26%液滴中,有86%只包含單一顆粒,其餘為包含兩顆以上。 酵母菌暴露在高濕度(RH=86%)和低濕度(RH=20%)的空氣環境下,存活率沒有顯著的差異。隨著沉降時間延長至39 分鐘,存活率也沒有顯著的下降,此結果說明酵母菌微粒飄浮於空氣中時,短時間內幾乎不受空氣中濕度高低影響。酵母菌的存活率在不同採樣方法下呈現很大差異,以濾紙過濾或衝擊方式採樣得到的存活率(15%, 10%)比液體衝擊瓶採樣(65%)低很多,顯示生物氣膠採樣方法對微生物的造成的影響更為劇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黃樟素為自然存在之物質,為黃樟油的主要成分,也存在於許多香料中,如:羅勒、荳蔻、肉桂、黑與白胡椒…等,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暴露到黃樟素。黃樟素進入人體後會被代謝成四種主要代謝物,而其中2',3'- 環氧黃樟素(SFO)為黃樟素的親電子代謝物質之一,前人研究嘗試以32P-後標籤法分析,無法在暴露SFO的小鼠肝臟組織內分析到SFO在體內生成的DNA共價鍵結物,因此在過去一直被認為不具有基因毒性,然而,其結構與已知的動物致癌物環氧苯乙烷(Styrene-7,8-oxide)相似,此外,根據先前研究顯示,暴露SFO會造成小鼠紅血球細胞中的微核(micronuclei)增加以及細胞的DNA鍊斷裂,而我們實驗室先前已證實SFO會在體外與DNA形成共價鍵結物,經分析尿液中鹼基共價鍵結物證明SFO會誘發小鼠形成該共價鍵結物,但動物體內組織的鹼基共價結物還有待研究。因此本論文的目的在於探討環氧黃樟素在動物體內組織產生DNA共價鍵結與劑量間的關係,此結果將有助了解環氧黃樟素在動物體內造成基因毒性的機制。 本研究利用腹腔注射CD-1品系之雌性小鼠進行持續四週的重覆暴露實驗,分成七組:控制組(olive oil)、黃樟素低高劑量組(150, 300 mg/kg)以及環氧黃樟素四個劑量組(30, 60, 90, 120 mg/kg)的環氧黃樟素劑量,接著取出器官組織進行DNA萃取,並使用液相層析搭配電噴灑離子化串聯式質譜儀進行分析。我們成功地在環氧黃樟素處理組小鼠的肝臟組織DNA與尿液中分析到N7γ-SFO-Gua,此共價鍵結物含量隨環氧黃樟素劑量增加而增加,但多數的鹼基共價鍵結物經尿液排出。 這些結果暗示了環氧黃樟素形成共價鍵結物後,經去嘌呤化的機制使DNA產生缺鹼基位置(apurinic/apyrimidinic site, AP site)而導致環氧黃樟素具有致突變性,這也是國際上首度有研究顯示SFO在活體內會產生DNA共價鍵結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萊克多巴胺為動物飼料添加物,除了可增加瘦肉比率外,藥理學上其亦具有乙型受體促進作用,因此經由食入可能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健康效應,多種瘦肉精中又以萊克多巴胺毒性最低、代謝最快,所以在坊間使用率最高,但相關的毒性研究卻最少。在過去動物實驗中發現,健康動物暴露到萊克多巴胺後,對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有負面健康效應,但目前並無對易感受族群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萊克多巴胺對於心血管疾病大鼠與健康大鼠之急性血行動力學的效應是否有差異。   本研究使用健康大鼠(WKY)、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以及WKY培養的動脈硬化大鼠模式大鼠(Atherosclerosis WKY, AW),每組24隻以隨機分派方式分成4個劑量組(0、3、9、27 mg/Kg BW),以胃管灌食方式給予萊克多巴胺後,利用生理資料連續量測系統收集暴露前5分鐘及暴露後1小時之生理資料,並進行血液採集,以探討心血管疾病大鼠與健康大鼠在血行動力學上之差異。   本研究發現,各品系大鼠在暴露最高劑量的萊克多巴胺後,皆產生心跳上升、心輸出量增加及周邊血管阻力下降的現象,符合其藥理作用,並且發現在易感受族群的生理變化會較為顯著,在自發性高血壓大鼠暴露到高劑量萊克多巴胺後,會產生血壓降低的現象,而在動脈硬化模式大鼠暴露到中劑量之萊克多巴胺後,則會產生血壓升高的現象,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急性循環生理上,萊克多巴胺會導致易感受族群有較顯著的血壓變化。

本文將於2024/06/26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前言:長期請病假不僅是與經濟相關的重要議題,亦是醫療健康上的重要問題。長期請病假可能造成員工的職場邊緣化並且與未來永久性失能有相當地關係。因此,為了預防長期請病假以及其後續造成的員工失能結果,找出具有長期請病假傾向的高風險族群並預測其發生的相關因子是相當地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與一年內及兩年內長期請病假之發生的相關危險因子,包含工作滿意度以及與健康相關之身體自覺症狀,並發展一可用於辨識長期請病假族群的預測模型。 研究方法:來自製造工廠的資料用於探討與長期請病假之相關危險因子。分析步驟分別為單變項羅吉斯迴歸分析、逐步汰選羅吉斯迴歸分析以及多變項羅吉斯迴歸分析。另使用ROC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曲線繪製,提供預測模型的建議切點值以及對應之敏感度、特異度。 研究結果:性別、年齡(大於34歲)、工作年資、疾病史、用藥史、手術史、吸菸、中度飲酒、從不運動、工作滿意度以及身體自覺症狀與一年內的長期請病假之發生相關。而性別、年齡(介於28-34之間、大於34歲)、工作年資、疾病史、用藥史、手術史、吸菸、中度飲酒、從不運動、工作滿意度以及身體自覺症狀與兩年內的長期請病假之發生相關。根據ROC曲線分析結果,工作滿意度以及身體自覺症狀納入一年內長期請病假之預測模型後,是具有顯著地影響力。當預測模型的切點為0.021時,辨識一年內及兩年內長期請病假發生之敏感度皆為80.7%;特異度則分別為44.4%及45.3%。 結論:在追蹤觀察期間,自述工作滿意度以及自覺身體症狀與長期請病假有顯著地相關。發展及早預測長期請病假之工具是可行且有意義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從全球性觀點出發,以國家層級為研究分析單位,探討長期全球社會、經濟及政治因素與人口健康之關連的研究,包括兩大部分: 一、分析國家治理與人口健康之相關:共收集到149個國家在1996年至2010年的資料;結果顯示,在控制經濟發展與疾病防治程度之影響後,好的國家治理有助於延長平均餘命及降低兒童死亡率。 二、分析較低發展國家中,民主化程度與人口健康之相關:共收集到120個國家在1970年至2004年的資料;結果顯示,社會經濟發展仍為提升平均餘命及降低兒童死亡率之主要因子,國家的民主化也有助於延長國家人民平均餘命及降低兒童死亡率。 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全球衛生改善方案時,應倡導並促進國家的治理與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