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63.58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因產業結構改變、都市發展重心轉移等影響,造成國內產業紛紛外移。而隨著交通便捷發展,使得都市生活圈不斷擴張,原有位於郊區都市計畫工業區土地逐漸成為新興發展地帶,當都市計畫工業區閒置土地影響了都市區域發展,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成為現今都市發展很重要之課題。早期都市計畫原意設置工業區是為了滿足當時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與大型工業區不斷開發,使得都市計畫工業區難以競爭生存,導致土地閒置荒蕪,然而受限於法令制度難以即時調整配合地區發展。當都市中工業區土地的價值不斷上升,面對區位與市場的需求,工業區土地變得炙手可熱。因此本研究探討都市計畫乙種工業區閒置土地面臨產業發展與地區發展中,容許使用管制來有效控制都市土地資源,並且提升都市區域發展和產業再造。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與理論研究,並以國外工業區再發展相關案例分析研究,歸納整理法令制度、管理輔導、規劃設計與市場需求四個面向,探討都市計畫乙種工業區閒置土地使用制度。研究發現其土地閒置原因多為產業結構改變外移、土地開發成本過高、地主無變更意願、土地投機操作與違規使用等等。面對新北市新店區都市計畫乙種工業區土地使用現況,針對與土地使用管制相關的單位及個人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專家學者、土地開發業者、土地所有權人進行深度訪談研究,以各單位立場思考角度不同分析其訪談內容,研擬都市計畫乙種工業區閒置土地使用管制課題與對策,進而提出都市計畫工業區土地合理合宜之使用策略,以供未來政府制定或修改相關法令之參考。

  • 學位論文

展示空間與商場照明中,多以投射燈具來做重點照明的利器,但投射燈具卻會產生不舒適的刺眼眩光。為解決此問題,投射燈具應加裝防眩光產品,而市售防眩產品為抑制眩光,普遍以高吸收率的材料或高密度的網格來遮蔽光源,此方式卻也讓燈具效率整體大幅降低,造成能源的耗費。   因此本論文以商場照明中,較常使用之AR111投射燈具為設計之對象,針對防眩光格柵元件為旨,參考市售防眩產品,導入TRIZ方法,提出創新改善策略,透過光學軟體TracePro與照明軟體DIALux,進行光學模擬與照明品質分析,並製作出實體格柵元件,與市售兩款防眩光產品進行配光檢測。經模擬與實測結果證實,本研究設計之三款LED投射燈防眩光格柵,UGR統一眩光等級均小於10,為「不可察覺出」眩光狀態,燈具效率分別為77%、79%、81%,皆高於一般格柵燈具規定之60%標準,相較於市售防眩產品一提升比例為20%、22%、24%,市售防眩產品二提升比例為57%、59%、61%,較符合節能效益,且格柵元件另具備光束角度調整,可依使用需求彈性替換所需之光束角度,投射目標面均勻明亮,無不良殘影現象,提升更優良的照明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Lynch(1960)指出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是人們透過長時間的觀察、使用或認識,一連串的視覺經驗鏈結濃縮出來對地方的認知記憶,可用以幫助我們建構對地方的認識及指導行為。城市就像人一樣是由內在及外在組成,經過長時間及歷史淬鍊的累積,才能形成自我獨特風格。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意象,有助於展現一個城市的魅力,係值得深入探討之課題。   街道是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地區,街道有趣,城市自然就會有趣。有活力的街道必然會吸引大量人潮及商店聚集,引發持續性的活動。城市中文化的魅力來自次文化展現,多樣紛陳的次文化內容為環境注入了豐富的意象,使得街道成為一個動態、多元及充滿活力的都市地景。城市生活圈中的歷史空間、社會關係、鬧區型態等文化造就創意循環、消費文化、生活風格及價值觀,是形成台北粉樂町街區(忠孝裡町)獨特的地方性質因素。   本研究選擇「台北粉樂町街區(忠孝裡町)」內忠孝敦南商圈巷弄為研究對象,藉由深入訪談、問卷調查、文獻探討等研究方法蒐集研析相關資料以了解基地現況,透過誘導式結構理論歸納整理出二十七點關於城市魅力之特性及基地環境特性,並推論出台北粉樂町街區(忠孝裡町)魅力情境為:一、「可尋都會生活脈絡的休閒圈」;二、「創新動態的小型實驗展演劇場」;三、「多樣變異的流行語彙巷弄」;四、「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新時代場域」;五、「閒適綠藝饗宴的城市爵士樂」,以供日後城市魅力相關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經濟發展快速,民眾對於住宅環境更加重視,因此「室內裝修」日益普遍,室內裝修業未規定遵守法令之規定而造成多起火災、建築物倒塌等公共安全之事件,故內政部營建署於民國99年12月23日台內營字第0990810345號令修正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全文42條,並自民國100年4月1日施行,在修正「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前邀集各縣市政府及相關專業團體開會研商,建立「建築物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應建立回訓講習與定期換證制度」等共識,期勉藉由法令修正,得為室內裝修從業者創造更公平、落實專業分工及行政與技術分立,並藉由回訓換證制度充實專業技術人員之素質、加強專業職能之提升,使能知悉政府法令之變動及營建新材料之思潮。 因此,本研究進行文獻回顧分析國內外相關職業別回訓換證之現況,並經由深入訪談相關之室內裝修受託辦理回訓機構以瞭解現況問題,並提出解決對策。 最後,期盼能以此研究結果提供後續公部門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回訓換證修訂及實務執行上之參考。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全球規劃思潮已朝向「生態社區」乃至於「生態城市」推動,期望透過合理規劃設計,維持原有生態系統,減少對環境的干擾和破壞。都市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除可提供人類居住外,都市中的公園綠地也構成都市的生態系統,為動、植物的棲息地及扮演都市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角色,因此都市計畫必須留設可讓生物存活的棲息地並應善加維護。 連接度為景觀網絡結構的一個重要特徵及區域生態復原的重要因子,國內研究結果顯示公園綠地連接度會影響生物多樣性及群聚現象。本研究運用景觀生態學之景觀結構連接度指標,以臺北市北投奇岩新社區及大彎北段地區為案例分析評估都市環境裡被視為嵌塊體之都市公園綠地其連接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奇岩新社區在綠地面積、邊緣值、綠廊寬度、網絡環通度、網絡複雜度、網絡連通度等6項指標優於大彎北段地區,其公園綠地規劃設計上考量與毗鄰綠地及既有藍帶(磺港溪、中崙仔溝)整合,較重視未來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具有塑造優質生態社區之潛能,並實證臺北市於都市公園綠地之規劃技術已朝向生態城市發展。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由於都市化的影響,空間過度開發,使得綠化空間逐漸減少。因經濟發展的需求而造成人們居住於水泥叢林之中。人類離開和諧的自然環境,在狹小、封閉、便利的空間,人變得急躁、鬱悶,大量的二氧化氮排出造成都市熱島效應與全球氣候異常,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環境生活品質,使得全球重視永續議題,推動綠化技術,使人類遠離嘈雜親近自然環境,或許是現代人的一種奢望。在各種節能減碳的方式中,垂直綠化(綠牆)可有效增加城市綠化空間,並幫助城市降溫,改善都市氣候、空氣品質及減少能源耗損,並可達到都市景觀之美化。國外許多城市多年推廣綠牆政策,使立面綠化技術成為提升環境品質之主流。 本研究探討現有建築利用垂直綠化之問題,透過案例調查與專家業者訪談討論適合既有國內垂直綠化案例問題,共8位。調查垂直綠化對於建築物、民眾的影響與問題,透過問卷法、電腦模擬,初步探討目前垂直綠化對於建築綠化類型偏好,其次將分析居民對於植生綠化的認知、態度與滿意度。並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共623位,其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本研究經由問卷分析,民眾高達85.4%同意都市中推廣垂直綠化,其中個人屬性變項發現,既有垂直綠化使用者與一般民眾對於都市中推廣垂直綠化認知沒有一致。 二、本研究發現民眾高達82.8%願意參與推廣垂直綠化,並對於有75.2%的人願意以自家推廣垂直綠化,以及67.9%的人願意主動照顧植物成長。 三、民眾偏好綠覆率狀態,「模組式綠化」偏好綠覆率50%狀態、「攀爬式綠化」偏好綠覆率50%狀態及「垂牆式綠化」偏好綠覆率25%狀態。

  • 學位論文

一個聚落的樣貌,呈現著人類生活最本質的狀態,而其形成過程從擇址到細微生活模式,展現先人與自然環境密切辯證下之結果。聚落內自然地景元素與生活行為之間相互密切關連性,塑造了屬於地方獨特的精彩生活空間記憶與場所認同感。隨著全球化思潮來襲,加速了資訊、文化、觀光產業間的交流,觀光客的流動也改變了地方與都市之間的關係、使聚落發展產生新契機,而聚落所表達對往昔的失落感相對著全球化的差異,讓聚落保存普遍成為滿足懷舊情節想像的一種手法。 碧山聚落雖歷經戰火蹂躪,現況仍保有深具歷史意義之洋樓建築與自給自足式務農之生活模式,聚落內水域環境、務農生活與戰地文化編織了屬於當地的地方經驗。然而如何凸顯文化資產結合聚落真實生活與現代社會關係,而不是回到過去記憶錨定之處,純粹重現往昔意象,成為聚落再生的首要課題。 本研究以「誘導式結構理論」為研究架構與操作方法,以聚落再生、聚落文化空間、自然地景、觀光產業等為相關文獻探討,並以「碧山聚落」為設計規劃對象,規納出38項金門碧山聚落空間再生設計之規劃原則,相互推論出6項設計概念,在進行第二次邏輯推演出「綠意迎心的生活場域」、「閩南僑鄉基因庫」之目標情究轉化為空間結構體,以提供後續聚落空間再生之設計案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