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16.20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肺孢子蟲肺炎好發於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病人,於一般健康病人當中並不多見,但鑒於有研究曾經指出肺孢子蟲肺炎有偽裝成肺結核的臨床症狀出現,及共同感染肺孢子蟲與肺結核的情形,加上國內曾對學齡前兒童普檢肺孢子蟲血清抗體,其血清流行率高達56.6%,是促成本次對於慢性咳嗽病人篩檢肺孢子蟲感染的最大因素。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8月間陸續在台北市慢性病防治院以隨機方式採集206支慢性咳嗽病人痰液檢體,以傑母沙染色法(Giemsa stain)進行肺孢子蟲(Pneumocystis carinii)鏡檢,陽性或疑似之檢體利用照相機拍照進行二次確認,206支作業完成之檢體中42支呈現肺孢子蟲陽性反應,總體陽性率為20.39%;肺結核菌的培養則屬台北市慢性病防治院的業務範圍,在經由兩個月的培養之後,203支檢體中13支培養出肺結核菌,總體陽性率為6.40%;經由交叉比對之後,有2支檢體呈現雙重感染(dual infection)的現象。 經由這次的調查顯示,在這些懷疑為肺結核的慢性咳嗽病人中,事實上有高達19.42%(40/206)的病人是單一感染肺孢子蟲,比5.42% (11/203)的病人單一感染肺結核高出許多,由於肺孢子蟲肺炎與肺結核同樣是肺部疾病,臨床症狀極易混淆,容易造成誤診,所以本篇研究建議醫院檢驗部門或醫師在民眾因疑似肺結核就診時,除了做有關肺結核菌的檢查或培養之外,肺孢子蟲的鏡檢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經司法院統計,婚姻暴力案件佔了家庭暴力案件總數九成,足見婚姻暴力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台北市家暴中心的統計,婚暴案件中受害者為婦女的比例高達98%,可見台灣婚姻暴力加害人多為男性。而加害人實為婚暴案件之肇始者,但法院強制加害人治療、輔導的判例卻只佔核發保護令件數比率之1.7%,顯見國內對於婚暴加害人的研究及處置顯然還不夠重視。 故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企圖去瞭解台灣婚姻暴力事件之脈絡;從男性加害人對婚姻暴力行為的說法出發,佐以脈絡性視野整理出婚暴事件的歷程發展,從中瞭解形成婚暴行為的脈絡,並探討社會文化、性別因素在婚姻暴力的事件中有什麼樣的影響。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針對婚暴男性加害人進行深入訪談,以訪談內容作為主要的分析資料;訪談對象共六人。 研究結果發現婚姻暴力的歷程,包括有1.婚姻衝突期:是由於僵化的性別概念造成不當的婚姻角色期待,而引發衝突;2.暴力爆發期:加害人的家庭地位或自尊受到挑戰,故產生暴力行為企圖挽回自尊;3.平靜期:暴力暫時停歇,但衝突並未解決,所以通常此三階段會重複循環。 另外當司法強制力介入家庭系統,加害人會覺得司法不該介入,且認為自己並非犯罪,妻子才應該負起責任。 此外男性加害人會合理化、淡化、否認、外射自己的暴力行為,而將錯誤歸咎於女性受害者。而社會系統無法對加害人形成遏阻作用,也是婚暴形成的原因之一,娘家及婆家的態度尤其是關鍵。 「性別」因素顯然在婚姻暴力行為中佔了重要的地位,藉由男性加害人重現兩性社會結構的差異,以便對國內婚姻暴力防治工作及加害人處遇有所助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刁曉華譯(民85).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出版社。 刁曉華譯(民87).女人的世界史.台北:麥田出版社。 李明濱(民86).病人自主與知情同意.醫學教育,1(4),377-387。 吳嘉苓(民87).產科醫師遇上迷信婦女─台灣高剖腹產率論述的知識、性別與權力.第三屆四性學術研討會. 林明慧(民88).討論預定剖腹產初產婦於生產時的體驗及因應行為.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欣怡、潘淑滿、王秀紅(民88)。醫療體制下女性身體自主權─以女性乳癌病患為例。高雄護理雜誌,16(1),22-29。 林方玫等人(民8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 吳之儀、李奉儒(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胡幼慧(民8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 Ansle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 著(民89).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黃良圭(民84).剖腹產對產婦之意義.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元(民84).影響剖腹產利用之相關因素探討:以某醫學中心為例.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醫院管理組碩士論文. 黃達夫(民88).用心聆聽.台北:天下文化 楊玉娥(民86).選擇時間剖腹生產的內涵意義─一個現象學研究.護理研究,5(4),331-339. 陳淑娟(民88).台灣專科醫師之市場價值研究初探─以實際收入和目標收入為例.國立台灣大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嬋(民88).剖腹產與陰道產之產婦生產知覺與母性關注之比較.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苙雲(民87).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巨流. 張韶敏(民87).分娩護理支持與生產經驗之相關性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君玫譯(民86).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台北:巨流. 張菊惠、胡幼慧、張玨(民87).子宮切除術醫師告知內容之研究.婦女與兩性學刊,9,115-114。 張菊惠、張玨(民84).婦女有知的權利嗎?--子宮切除的決定過程。婦女健康政策學術研討會實錄,37-62。 詹麗綺(民85).住院醫師與住院病人互動關係之討論。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冬(民87).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文化. 謝景璋、謝燦堂,宋永魁,(民79)長庚醫院六年來的剖腹產.長庚醫學.13(4),283-289. 鍾聿琳(民87).產科照護之再省思─由減少剖腹產談起.護理雜誌,45(5),61-65. 鐘國彪(民77).公保門診醫師與病人互動之研究.國立陽明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紀瓊、劉素芬(民91)。文化對醫療的影響。醫療與文化學術討論會。 鄭麗寶(民79).醫療互動過程中人際互動的社會學分析.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燕翎等人(民88).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時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女書。 英文部分 Haggetry ,Lois A.1999.Continous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Contraductions Between Practice and Research.Journal of Obsteruics,Gynecologics,and Neonatal Nursing 28(4):409-416. Levino,Kenneth J,F.Gary Cunningham,Sheryl Nelson,Micki Roark,M.Lynne Willams,Davud Guzick ,Sharon Dowling ,Charles R.Rosenfeld and Ann Buckley.(1986).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Selective and Universal Electronics Fetal Monitor in 34995 Pregnancie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15(10):615-619 Localio AR,Lawthers AG,Bengtosson JM,Hebert LE,Weaver SL,Brennan TA,Landis JR.Relationship between malpractic claims and cesarean delivery.JAMA 1993;269:366-373. Lomas ,Jonathan and Murray Enkin. 1991.Variations in Operative Delivery Rates,in Efficative Care in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eds.Iain Chalmers ,Murray Enkin and Marc J.N.C.Kei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182-1195. Mayers SA,Gleicher N.A successful program to lower cesarean section rates. N Engl Med 1988;319:1511-1516. Miller JM.Maternal and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esarean section. Obstet Gynecol Clinics N Am.1988;15:629. Pettitti DB. Maternal motality and mobidity in cesarean section.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85;28:763. Rothman,Barbara Katz.(1982)In labor:Women and power in the Birthplace.New York :Norton. Sakala Carol .1993Medically Cesarean Section Births:Introductions to a Symposium.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37:1177-1198. Rocks SM. Malpractice premiums and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 rates in New York and Illinois.Public Health Reports 1988 Sep--Oct;103:299-304. Sakala C.Medically unnecessary cesarean section birth :introduction to a symposium. Soc Sci Med 1993;37:1177-1198. Shearer EL.Cesarean section:Medical benefits and costs. Soc Sci Med 1993;37:1223-1231. Taffel SM ,Placek PJ ,Kosary CL.US.cesarean section rates 1990:an updut Birth 1992;19:21-22. Taffel SM ,Placek PJ,Teri Liss. Trend in the United States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reasons for the 1980─1985 rise.An Public Health 1987;77:955-959. Thacker,Stephen B.,Donna F. Stroup and Hebert B. Peterson.1995.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partum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An update.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86(4):613-620. Willam’s Obstetrics(20th edition).1997.Stanford:Appleton&Lange. Walker,S.J.(1983).Parse’s theory of nursing. In R.A. Weinmer,(Eds.)Bradt. .Conceptual models of nursing:Analysis and Application.(pp.275-294).Bowie:Robert J. Young,D,&Mahan,C.(1989)Unnecessary Cesareans.Minnesota:ICEA,INC. 摘要 在台灣的高剖腹產率之下,討論剖腹產的相關研究中,產婦的以自主權卻很少被討論到。中外研究均指出:影響剖腹產進行的因素有許多,包括醫療及非醫療因素,近年來,由於消費者意識及女性意識興起,開始重視女性自身的權益。 本研究目的,在於從產婦的角度,探討剖腹產的決策過程中,女性身體自主權受到哪些因素及權力影響,產婦的剖腹產決策過程中,身體自主權是呈現何種面貌。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法,以10位採行剖腹產手術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針對剖腹產的決策過程中女性身體自主權作深入訪談,以訪談內容為主要分析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1)醫療體制為產婦身體的主人,(2)先生為產婦身體的主人,(3)宗族家長為產婦身體的主人,(4)當醫療權體制遇上父權體制─醫療妥協。 在剖腹產決策過程中,女人的身體身現在「想像中先生的窺視慾」「傳宗接代的繁殖慾」「醫療體制中缺席的身體自主權」中,且以上三者呈現共犯結構,互相掩護協助,牢牢的壓制住女人的身體自主權。女人的身體主權,是完全缺席的。 本研究依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建議: 1.確實執行由產婦簽署同意書 2.醫學教育養成中,需加強對性別教育的重視 3.女性檢康充權的提昇 4.擬定適合婦女需要且明確的健康政策。 關鍵字:剖腹生產,決策過程,女性身體自主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實驗的目的在初步去證實幾丁聚醣抑制細菌生長的機轉為抑制細菌胞外蛋白質酵素的活性,當蛋白質做為唯一氮源時,細菌無法利用蛋白質酵素去水解大分子蛋白質變成小分子蛋白質,作為其營養的來源,而達到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以石蕊反應(litmus reaction)分析了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結果Bacillus subtilis、Staphylococcus aureus以及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水解gelatin的酵素。再將明膠(gelatin)平板培養基加入各種濃度的幾丁聚醣去了解細菌的生長情況,只有Bacillus subtilis、Staphylococcus aureus以及MRSA的控制組可生長,也可被幾丁聚醣抑制生長。其次,幾丁聚醣對Bacillus subtilis的最小抑菌濃度(MIC)是在0.2 mg/ml,對Staphylococcus aureus為0.2 mg/ml,而對MRSA為0.06 mg/ml。再者,以mineral medium培養菌種,證實了幾丁聚醣抑菌的途徑並非抑制利用氮源為營養的途徑,顯示抑菌的途徑為抑制利用小分子蛋白質為營養的途徑。根據幾丁聚醣抑制了chymotrypsin的活性,推測幾丁聚醣抑制蛋白質酵素,可能藉由相互的結合,而影響到蛋白質酵素活性。由受質凝膠電泳(zymography)也說明了此一論點。最後,以Bacillus subtilis的菌液,投與幾丁聚醣以zymography分析Bacillus subtilis胞外蛋白質酵素活性的變化。幾丁聚醣可抑制住Bacillus subtilis胞外蛋白質酵素的活性。本研究證實了幾丁聚醣抑制細菌生長的機轉為抑制蛋白質酵素的活性,亦可說明幾丁質或幾丁聚醣做為食品保存劑時,食物系統中,不得存在氨基酸或銨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