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33.150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碩士暨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落實無菸環境」與「大幅提高菸價」是促成癮君子戒菸、減少菸品消耗量及降低青少年吸菸率最有效的方式。是故國內自98年1月11日起擴大施行禁菸場所,包含公共場所及三人以上共用之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外;並於同年6月1日起,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品健康捐第三次調漲,亦即目前國外進口或國內製造的菸所課徵的健康福利捐均由每包菸10元調漲為20元,以呼應WHO的控菸政策。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以自擬之結構式問卷調查方式,採配額選樣(quota sampling)方式,收集718名台北市萬華區吸菸里民,對於菸品健康福利捐再度調漲,是否會改變其戒菸意圖及吸菸行為。除分析98年菸品健康福利捐調漲20元後,基本屬性、健康福利福捐之認知、公共場所禁菸規定之主觀認知對吸菸者戒菸意圖與吸菸行為之關聯外,亦比較95年、98年菸品健康福利捐兩次調漲對吸菸者戒菸意圖與吸菸行為變化的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年齡18~44歲、過去一個月沒有每天吸菸者及平均吸菸在10支以內者嘗試戒菸的比例顯著較高。 二、教育程度低者、無工作者、個人平均月收入小於40,000元、家庭月收入小於80,000元、購買每包菸品價格在65元以下者之吸菸行為改變比例顯著較高。 三、有三成七之目前吸菸者同意政府為了民眾的健康繼續調漲菸價,且同意者之戒菸意圖比例顯著高於不同意者。 四、2009年菸品健康福利捐調漲20元後之吸菸行為變化比例顯著高於2006年菸品健康福利捐調漲為10元,其中以購菸習慣改變最顯著。 五、「三人以上公共場所全面禁菸規定」實施後,目前吸菸者約九成以上願意配合規定。另外,願意配合規定者之戒菸意圖比例顯著高於不配合規定者。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 臨床實務方面,除了增加菸捐外,應視低社經之社區特色,推動各種戒菸宣導及增加吸菸者接觸有關戒菸訊息,以促使吸菸者妥善利用戒菸服務。在政策方面,建議持續調漲菸稅價格並定期檢討調漲後預期性或非預期性的影響外,相關配套措施亦能落實,如查緝私菸及禁菸規定。此外;運用與基層醫療合作如診所、藥局,以提供需要戒菸之家庭,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在制定菸害防制政策時之參考用。未來研究除了持續監測菸品健康福利捐的課徵對戒菸意圖及吸菸行為變化間的關連外,建議探討吸菸者的成癮程度,比較不同程度之菸癮者,於提高菸稅後其戒菸意圖及吸菸行為之變化。以及後續研究者可以區分不同性質的行業,深入探討「三人以上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規定」對其戒菸意圖與吸菸行為變化為何。對於低社經女性吸菸動機與其背後社會脈絡尚進一步研究。

  • 學位論文

高血壓造成標的器官損傷是導致死亡的主因。近二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人體血壓晝夜變化的異常型態會增加標的器官損傷的危。本研究目的在歸納探討晝夜血壓變化型態對成年高血壓患者標的器官損傷之實證性研究結果。 本研究採系統性文獻回顧研究法。搜尋2005至2010年間發表於MEDLINE、PubMed、以及ProQuest Health and Medical Complete三大資料庫中,關於晝夜血壓變化型態與標的器官損傷關係性之個別性研究。 經過謹慎的篩選及評讀後,找出12篇符合本研究目的之個別性研究論文,結果顯示:左心室肥大與夜間血壓降幅減少、夜間血壓過度下降、夜間血壓上升等三種夜間血壓型態皆無關,但發生心肌缺血者中夜間血壓上升及夜間血壓降幅減少的比率較夜間血壓降幅正常者的比率高。此外,睡眠中至清醒後之清晨血壓激增者的左心質量指數比沒有清晨血壓激增者大,但此現象並未發生在清醒前至清醒後之清晨血壓激增者身上。在低的腎絲球過濾率的高血壓病人中,non-dippers、inverted dippers中出現蛋白尿的人數比dippers多。腦缺血性損傷與夜間血壓降幅減少、夜間血壓上升有關,但與清晨血壓激增無關;顱內出血與夜間血壓降幅減少、夜間血壓上升有關,與夜間血壓過度下降無關;認知缺損或血管型失智與夜間血壓降幅減少、夜間血壓上升有關;腦室旁白質病變與夜間血壓降幅減少相關;夜間血壓過度下降者的小腦幕下的腦白質病變體積最大,其次為夜間血壓降幅者,最小者為夜間血壓降幅減少者。主動脈硬化與夜間血壓降幅減少、夜間血壓上升兩者皆有關;清晨血壓激增與內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有關,但與總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無關。 本研究建議未來能夠發展晝夜血壓變化型態一致性的判斷標準,並廣泛探索目前較少著墨的器官損傷(例如眼睛損傷),以獲得對於本主題更全面性的理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經驗更年期症狀之臺灣中年婦女之人口學特質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並了解經驗更年期症狀對於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不良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係利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之「2005年國民健康局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資料」資料庫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納入35-64歲臺灣中年婦女進行分析,研究樣本數共4,321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以SF-36生活品質量表之得分情形做為評量指標,再將SF-36生活品質得分低於第25個百分位定義為該層面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不良,以多變項羅吉斯迴歸(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方式檢定經驗更年期症狀的發生對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不良之預測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曾經經驗更年期症狀之中年婦女共計799人(18.5%)。經驗更年期症狀者其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顯著較未經驗更年期症狀者差。婦女年齡、宗教信仰、吸菸習慣及罹患心血管、肝膽腸胃道、生殖泌尿、骨骼肌肉或精神疾患者較可能經驗更年期症狀。在控制干擾變項之影響後,經驗更年期症狀者有1.5倍機會(95% CI: 1.24-1.86)會有生理健康層面生活品質不良及1.63倍心理健康層面生活品質不良 (95% CI:1.36-1.95)等情形,顯示更年期症狀確實會影響臺灣中年婦女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本研究結果支持:是否經驗更年期症狀之臺灣中年婦女其人口學特質有所差異,發生更年期症狀能預測不良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篇論文為「老人整合性門診服務運作之現況調查」,內容主要為調查及分析目前設有老人整合性門診在台灣北部醫院服務現況,從回顧整合性門診設立、經營特色、就診條件及提供服務項目內容與看診方式等進行分析,並透過質性研究調查,以非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法,對整合性門診專業團隊成員進行會談,以了解目前在老人整合門診執行上所遇到之困境。並藉由此現況的分析,以瞭解目前老人整合性門診實施現況,及在整合性專業團隊中其推行的可行性。雖然現階段老人整合性門診的運作情況可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相信在政府組織、醫療院所、專業的照護團隊成員與民眾等多方面的配合下,可將阻力化為助力,更有助老人整合性門診的推行。根據訪談結果與實際觀察發現,「老人整合性門診」除了可以節省醫療費用、減輕病患往返醫院奔波的時間、增加病患多科看診的方便性、減少與避免重複用藥的危險性,更重要的是老年病患可以由此獲得到跨專業領域團隊的共同服務。不論是老人專業團隊成員或非老人專業團隊成員間,以老年病患的立場為主要考量,彼此藉由溝通、互相鼓勵與正面積極思考的態度來解決問題,更能為長者病患與家屬帶來最大的效益。老年民眾的醫療和照護在現今社會中極為重要,又因老年人需求多元化,亦需發展不同的照護模式,所以在推動上更需要多重專業的密切合作才能永續推動。

  • 學位論文

為強化護理臨床教師在輔導新進護理人員的教學能力,醫院紛紛建置護理臨床教師訓練制度,但目前有關護理臨床教師訓練之感受量表卻匱乏,故本研究旨在發展一份完整且適合於國內護理臨床教師訓練感受量表,並測試此其信度與效度。 本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建構臨床護理教師訓練感受量表之內容;第二階段是對護理臨床教師訓練感受量表進行信效度之測試。問卷調查對象為大台北地區7家區域教學以上醫院之350位護理臨床教師 。以Cronbach's α 值、Pearson’s correlation、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依序來檢定量表之內在一致性、再測信度、題項適切程度、建構效度。 本研究所建構之臨床護理教師訓練感受之量表,整體量表之專家效度CVI為0.93。在項目分析方面,有2題之CR值並未達到顯著水準(α <.05),且參與量表總分與題項的相關係數也未能達0.4以上,故將此2題予以刪除。在因素分析方面,進行二次因素分析,由28題分別抽取五個因素,包括領導統馭能力、教學能力、角色模範、問題解決能力、個人特質。而量表的內在一致性之Cronbach α為0.953。再測信度之檢測整體相關係數值分別為r = 0.885(p<.05)。 本研究發展的護理臨床教師感受量表具良好的信效度,故可提供未來研究者在建構其他相關訓練感受量表之參考,亦可作為臨床及研究護理臨床教師訓練感受之測量工具。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病患對於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手術經由骨盆底肌肉運動介入後第十二週下尿路症狀的改善成效、生活品質滿意度的提升與否,以及探討下尿路症狀與生活品質滿意度之相關性。本研究採類實驗設計採隨機分配,以骨盆底肌肉運動介入之實驗組及接受常規治療的控制組。測量變項包括個案基本資料、國際前列腺症狀總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 I-PSS)、最大尿流速(Maximal Flow Rate;Qmax)、尿餘量(Post-void residual;PVR)及SF-36生活品質(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等。選取共61位個案參與,最後第十二週完成問卷調查研究者實驗組32人、對照組29人;完成尿流速測試的個案實驗組21人,對照組22人。主要研究結果:以統計分析IPSS在不同組別或不同時間之間皆有顯著差異,實驗組IPSS比對照組低β=-4.490分(p<0.001),各時期的IPSS均較手術前低;將IPSS項目分為阻塞症狀及刺激症狀,阻塞症狀分數實驗組IPSS比對照組低β=0.231分(p<0.001),刺激症狀分數實驗組IPSS比對照組低β=0.086分(p<0.001),各時期的IPSS均比手術前低;IPSS各項「排尿不乾淨」、「頻尿」、「排尿費力」、「排尿無力」、「夜尿」、「IPSS排尿素質」等項目實驗組改善程度顯著高於對照組。手術後「最大尿流速」(z=1.936, p=0.03)及「平均尿流速」(z=2.183, p=0.017),實驗組尿流速顯著高於對照組;「尿餘量」及「排尿量」兩組間無顯著差異。骨盆底肌肉運動介入的實驗組十二週後生活品質八構面中除「生理功能」(z=0.839, p=0.2025)及「身體疼痛」(z=0.851, p=0.199)無統計上顯著差異外,「生理面向」、「心理面向」、「生理功能角色受限」、「一般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受限」、「心理健康」等項目顯著高於對照組; IPSS與SF-36相關性在「生理角色受限」、「生理功能」及「身體疼痛」,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生理面向」、「心理面向」、「一般健康」、「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受限」、「心理健康」、「活力狀況」等皆呈現顯著相關。結論:病患經尿道前列腺切除手術後,接受骨盆底肌肉運動介入後可有效改善下尿路症狀,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儘早讓病患回到正常排尿生活。

  • 學位論文

戒菸是種行為改變的方式,達到戒菸的成效,必須找出影響戒菸行為的因素,許多研究發現透過禁菸規定、戒菸服務及避免暴露於環境吸菸氛圍可以有效減少菸品之使用,但其大多是針對少數樣本或特定的個案進行介入研究,較難得知臺灣地區的全貌,基於調查單位、研究方法及研究指標不一致,要進行趨勢變化分析有其困難性,因此,國民健康局自2004年起進行系列電話訪問調查我國成年人吸菸相關行為。   本研究經由國民健康局授權取得2004年至2007年「成年人吸菸行為調查」資料庫,透過以SAS9.2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Chi-Square test、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2004年至2007年「成年人吸菸行為資料庫」,依照分析樣本條件「自述一生吸菸超過五包(約100支)之吸菸者」,探討菸品使用行為相關變項、自覺環境吸菸氛圍、禁菸規定及戒菸服務與戒菸經驗之關聯。   本研究發現,吸菸者的戒菸行為及戒菸嚐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戒菸行為由2004年(20.97%)提升至2006年26.06%,戒菸嚐試由2005年的40.73%提升至2007年的43.86%。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及工作狀況與區域別之戒菸行為與戒菸嚐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環境吸菸氛圍方面,不論是家庭或工作場所,自覺有暴露者其戒菸行為及戒菸嚐試顯著高於自覺無暴露者,隨著暴露天數越多,戒菸行為與戒菸嚐試越低。實習禁菸規定的工作場所隨著年代變化逐年增加,實施全面禁菸的工作場所,其吸菸者的戒菸率顯著高於工作場所沒有任何吸菸相關規定者(OR:1.76,95%CI:1.54-2.00)。吸菸者曾接受戒菸服務的比例逐年上升,且戒菸服務會顯著影響吸菸者之戒菸行為及戒菸嚐試。   本研究建議菸害防制策略應有性別差異,針對不同性別之吸菸者提供專門之戒菸服務,對於有戒菸嚐試之吸菸者,除了透過戒菸技巧訓練及戒菸協助外,應避免暴露於二手菸之環境誘惑。此外,應加強專業人士菸害防制教育,增強戒菸諮商之技巧,透過獎勵制度鼓勵醫護人員主動提供戒菸服務。政策方面,政府應擴大禁菸範圍至騎樓或整個社區,甚至將菸害防制法推行至家庭,減少家庭吸菸氛圍及環境二手菸之暴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