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5.134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元智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研究國內參與IEET認證之大學部學生的學習成效分析,利用多層次結構方程模式來探討之,並以某效其中一系為例。本研究使用之問卷為課程期末問卷、核心能力問卷與系友問卷三部分,填答者為該系一至四年級的學生。首先計算三類問卷之組內相關係數(ICC),並確認是否可利用多層次結構方程模式(MSEM)分析,且驗證問卷信度,並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CFA)進行構念的擬合。以每個觀察變項之因素負荷量作為效度的驗證,最後探討課程會透過核心能力中介(間接)影響教育目標的情況,及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在系友角度之因果關係。結果表示,以在校生角度之中介影響較不顯著,若利用系友角度分析則有顯著影響,可能原因為在校生尚未進入職場,對於所學較不瞭解能使其發揮之地方,而對於系友因已進入職場,所以能深刻瞭解如何將所學與實務結合。 關鍵字:多層次結構方程模式、組內相關係數、中介影響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探討當生產設備壽命屬韋伯分配時,整合預防保養與統計製程管制用於設計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管制圖。討論有預防保養,和無預防保養的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管制圖是否有差異。本研究首先針對考量預防保養下,求得每單位時間下最少成本之對應參數,樣本大小(Nm)、第 時段含抽樣及檢驗(hi)、管制界限(k)、以及保養次數(m)。數值分析結果顯示當Nm=551、h1=148、k=2.615、m=4的情況下,最佳之預防保養目標值E(C)=60.1422。設備壽命時間屬於韋伯分配,韋伯分配參數值愈大者,會有愈大的目標值。另以模擬試產生製程數據評估ARL,結果顯示有執行預防保養的統計製程管制EWMA管制圖,比無執行預防保養的統計製程管制EWMA管制圖成本較高但ARL較長。

  • 學位論文

多製程特性能力指標是同時考量多個單一製程能力指標的衡量方式,且均考量製程資料服從常態分配。本文則是當製程資料不服從常態分配時,討論多製程特性的製程能力指標CT的表現。本論文中分別提出三種方式:1.中央極限定理之特性以樣本平均值具常態分配;2.以Box-Cox數據轉換方式將原始資料轉成常態分配;3.直接以非常態資料誤判成常態資料處理。數據分析採用模擬資料,且假設製程資料具伽瑪分配。本研究中,我們假設三項不同的製程量測值且分別具伽瑪分配。首先評估出資料對應之母體多製程特性能力指標值CT;其後分別使用三種方式計算出估計之CT值,CT。同時建立個別的信賴區間,並進行覆蓋率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利用中央極限定理來轉換所得到的CT值表現最好,且和CT標準差最小,覆蓋率也是三個方法中最高的。樣本數越多則製程能力指標 之覆蓋率越高,而 的平均數也會越大與標準差越小。另當伽瑪分配之尺度參數β增加時,估計得之CT達到原始製程能力指標CT之樣本數遞降。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高爾夫球桿頭在製作上如何保證,高爾夫球在撞擊高爾夫球桿頭的瞬間所產生的特徵時間(Characteristic Time, CT)可符合規格要求,CT即是擺鎚撞擊球頭時接觸的時間,主要反應出球頭的彈簧效應,在美國高爾夫協會(United States Golf Association, USGA)與皇家聖安卓古典高爾夫俱樂部(Royal and Ancient Club, R&A)所共同制定的規範,CT上限要求必需在257μs範圍之內,而客戶要求規格則除了訂定上限257μs之外更增加下限要求235μs。 研究管控CT的方式區分為二個主軸,第一為管控設計參數,是將A公司中的X HOT高爾夫球桿頭做為品質改善的標的,對於X HOT高爾夫球桿頭,分別測量球頭設計參數及CT值,以此運用統計手法中的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找出CT與各項球頭設計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及主效用因子,針對主效用因子進行製程管控與調整,在主效用因子進行嚴格管制之後,能有效提高CT良率,藉由本研究方法可達到品質改善、利潤提升、減少報廢、降低成本的效益。 第二則是朝向量產階段的高爾夫球桿頭,在抽驗中發現CT已超出規格上限,藉由增加熱處理(Heat treatment)製程來挽救不良的高爾夫球桿頭,判斷熱處理是否有顯著效用則是透過統計手法成對分析(Paired-t)來進行分析判定,分析結果顯示熱處理前CT平均246.86μs,處理後CT平均243.83μs,以95%信賴區間計算,變化量約會降低2.35至3.70μs。 關鍵詞:特徵時間、良率、熱處理

  • 學位論文

隨著全世界環保意識的高漲及溫室效應所造成的自然災害日益嚴重,突顯出以太陽能這種潔淨能源發電的重要性將日益提高。太陽能相關的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已開有始逐漸上揚的訂單需求。為了提高公司的營收,各太陽能工廠無不想盡辦法持續提高現有產品之生產良率。本研究以太陽能晶片產品之退貨不良率為主要改善方向,同時利用損益平衡法協助找出了不良率改善之臨界點與不良率改善幅度,並確定了太陽能之晶片厚度為本文此次之主要改善對象。本研究並且藉由田口方法與敏感度分析之搭配,以快速有效的實驗安排及分析過程亦大大的縮短了改善時程。研究案例在短時間內獲得良好之晶片厚度品質改善,把晶片厚度不良率從0.83% 降為0.36%,並減少每年約1,785,000元之退貨損失。

  • 學位論文

平衡力的改善的研究大多都著重於老年人,而老化現象的影響及一些老年疾病的發生都是會造成實驗的變異。本研究欲針對健康的年青人在虛擬實境遊戲之平衡訓練中,與身體的平衡力能否改善,做深入的研究,也探討訓練前後平衡力之差異及長期(一個月)訓練下平衡力之改變。本研究中共有12位自願參與實驗之年輕人,進行步態功能性測試、平衡訓練儀的訓練與站姿試驗,同時測量二分鐘的COP平衡訊號並記錄步態功能性測試的數據。量測到的COP訊號拆解成前後方向訊號及左右方向訊號,進行傳統指標分析、多尺度熵(MSE)分析,與多元多尺度熵(MMSE)分析方法進行訓練前後及長期訓練平衡力之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於步態功能性測試上,30秒坐站測試上訓練前後比較約有過半的次數有統計上的顯著增加。經過一個月平衡訓練儀的訓練,從第二次訓練開始,起立坐下的次數有很明顯的增加。於3公尺行走測試項目,訓練前後的比較沒有顯著上的差異。經過長期的訓練,時間上有些微的減少但無統計上的差異,因為年青人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可以解釋有上述步態功能性測試有改善卻無顯著的現象。在傳統指標分析部份,長期訓練的結果,在平均速度及總路徑在第二、三次上有些微的顯著進步,訓練前後差異於平均速度及總路徑於第八次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在多尺度熵分析項目,訓練末期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多尺度熵曲線皆比訓練初期的曲線來得高。於多元多尺度熵分析,訓練初期與末期比較的結果,有達到統計顯著上的差異,而訓練前差異比較雖無顯著差異,但於整體平均數為正數。總體而言,平衡訓練儀經過長時間使用,能有效地改善人體的平衡能力。

  • 學位論文

在高齡化的社會中,老年人跌倒問題也逐漸受到注重,跌倒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減少跌倒的風險為首要之務,必須找出適合老年人個人化的運動方式去提升個人平衡力,以達到強健老年人體魄之目的,本研究針對十八名老年人,男性十一名、女性七名,透過太極步訓練,探討老年人在太極步訓練下對於平衡能力的影響,同時量測一分鐘的壓力中心點訊號及肌電訊號,利用傳統指標、多尺度熵、多元多尺度熵、希伯特─黃轉換分析壓力中心點訊號,去判別12週太極步訓練對於老年人平衡能力的變化,可了解平衡能力是否有透過太極步訓練得到提升,並利用同步性分析探討肌肉與平衡的關聯性,最後再利用傳統步態功能性測試,六分鐘行走測試與起身行走測試,透過行走的距離與速度,可了解透過太極步訓練平衡能力的改變。 由數據分析結果顯示COP訊號在多尺度熵左右方向(ML)第一次實驗複雜度數值為5.651±2.22,第六次實驗複雜度數值為6.687±2.122;前後方向(AP)第一次實驗複雜度數值為7.386±2.406,第六次實驗複雜度數值為9.318±2.397,當複雜度數值第六次實驗高於第一次實驗,代表複雜度提升,適應外在環境能力提高,也表示平衡能力之進步,且透過統計檢定多尺度熵(MSE)分析在前後方向(AP)具顯著性(p-value<0.05)。在同步分析前後與左右方向COP訊號之多元多尺度熵(MMSE)分析方法上,第一次複雜度數值為13.095±1.887,第六次實驗複雜度數值為14.577±1.433,第六次實驗複雜度也是高於第一次實驗之複雜度,統計檢定多元多尺度熵分析具有顯著性(p-value<0.05)。COP傳統指標分析上則無顯著性差異且無一致性之變化。 在EMG訊號分析方面,所量測小腿四條肌肉,左右腳脛前肌與左右腳腓腸肌,可從傳統指標(RMS)看出其施力大小,並透過施力大小與複雜度數值做相關性比較,去瞭解當肌肉施力增大或減小,是否會影響複雜度提升或下降,結果顯示實驗一與實驗六RMS值並無顯著差異,相關性也無一致性。可利用經驗模態分解法得知低頻的肌電訊號與COP的頻率範圍較為接近,並利用相近之頻率帶進行同步性分析,第一次實驗四條肌肉EMG訊號與COP訊號同步性指標數值約為0.003至0.008,第六次實驗數值約為0.006至0.01,但結果在統計上無顯著性之差異。從EMG訊號則觀察不出平衡能力改善之趨勢。 傳統步態功能性測試結果顯示,起身行走測試為測試從椅子上起身向前走之行走速度,第一次實驗秒數為16.195±6.124,第六次實驗秒數為13.74±3.14,起身行走秒數小於20秒表示有獨立自主行走之能力。六分鐘行走測試為測試行走距離之遠近,第一次實驗距離為262.756±61.603公尺,第六次實驗為305.052±72.974公尺,統計檢定六分鐘行走測試具有顯著性(p-value<0.05),步行距離越遠,代表步態趨於穩定,平衡能力的提升。

  • 學位論文

臺灣已於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的老化,人們開始注重生活的品質,跌倒的預防更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跌倒是老年族群最常見也最致命的發生事故。足弓結構在站立與行走中扮演重要的地位,提供人體維持平衡的作用,為了減少跌倒意外的發生,本研究欲透過長者專用健康鞋的刺激,來提升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本研究針對24名65歲以上女性進行平衡力量測,透過長者專用健康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刺激,每隔兩周進行一次量測,針對穿鞋與裸足兩種狀況下進行壓力中心點(COP)訊號的量測,利用傳統分析方法、多尺度熵(MSE)方法與多元多尺度熵(MMSE)方法進行訊號的分析,期望能找出實驗前後平衡能力的差異;並對步態功能性測試、足壓與主觀問卷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24位受測者,在步態功能性測試中,平均行走秒數由20.63秒降至18.77秒,且實驗前後具有顯著差異(P-Value=0.035),受測者的步態趨於穩定,在足壓的分析中,明顯看出受測者足部長繭與雞眼情形明顯改善,各區域之足底壓力也有明顯降低,在COP傳統指標分析中,總偏移量、前後方向總偏移量、平均速度與前後方向平均速度實驗前後具有顯著差異(P-Value依序為0.0159、0.0026、0.0189與0.0030)。在MSE的分析中,穿鞋AP之實驗前後具有顯著差異(P-Value=0.0562),在MMSE的分析中,穿鞋之實驗前後具有顯著差異(P-Value=0.0980),表示受測者適應外在環境的能力提高,進而提升控制平衡的能力,而主觀分析結果,受測者普遍認為實驗後皆會繼續使用長者專用健康鞋。

  • 學位論文

Inventory contro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cern for operational managers and it frequently challenges them in determining the right amount of inventories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The challenge can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as consequences to decision making to bare cost for holding much inventory and to maintain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xisting customers. Especially in arbore-scent multi-echelon settings, this tradeoff becomes particularly acute when the organization faces uncertainty in the supply of a key resource. In this research, we look at the distribution in a two-echelon divergent system that considers periodic review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order-up-to level and rationing parameters to maintain customer level objective. We consider three models that can provide assistance to inventory managers/planners for quick and effective in determining a rationing parameter that is flexible and effective with the dynamic nature of the demand during the rationing process.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se models are given for various problems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in real operational/planning setting, and least deviation from the intended objective amongst them suggests otherwise a better policy to adopt.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個案企業—跨國際電子化學品製造商的供應鏈為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在於解決個案企業的供應鏈存貨控制問題,並且決定適當的存貨水準及建立可預知供應鏈作業績效的管理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運用離散型模擬的方法來建構個案企業的供應鏈模式,目的是設計出呈現產銷作業中動態的供需過程及庫存狀態的供應鏈模擬系統。模擬的結果為供應鏈績效評估報表,包括達交率、訂單週期、存貨金額、存貨持有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銷售收入及資源設備利用率等。 本研究所設計的四階供應鏈模型,具有客戶的需求型態不固定及供給的前置時間也不固定的特點。供應鏈成員包含四個原料供應商、一家製造工廠、一家配銷中心、兩家區域零售商及其客戶。每個供應鏈成員皆服從定期盤存(R, s, S)存貨控制系統。研究的目標是透過調整零售商端的再訂購點及最高訂購量,讓個案企業的供應鏈可以得到較好的績效;亦即較低的庫存水準、較高的毛利及終端客戶獲得較高的服務水準。 本研究的目的在選擇出使得供應鏈績效指標較佳化的模擬,亦即決定適合的存貨政策。研究結果在管理意涵上,說明了對於跨國際企業而言,在區域零售商宜儲放適量的庫存,過度的提高庫存量對於提高達交率的幅度有限,而對於整體供應鏈績效指標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