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80.3

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發展遲緩孩童之家長在學前融合教育中參與學校教育現況,分別了解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制度規劃、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實施、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項目及方式等,與了解學校主管、特教教師及發展遲緩孩童家長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態度,此外並了解影響發展遲緩孩童家長之家長參與有關的因素。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公立學前融合教育園所園長(幼教組長)、特教老師共23名,發展遲緩孩童家長共15名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採用質化研究中之「焦點團體」方法為本研究資料收集的方法為主、文件資料蒐集為輔,進行六場焦點團體,並將焦點團體過程紀錄逐字稿收集而得並加以分析。研究結果:(一)學前融合教育中推動家長參與時之理念包括「家長可以帶給校務興革意見」、「家長參與可以影響學校的效能」、「家長參與有助於協助危機的處理和因應」、「推動親職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功能為目標」。(二)學前融合教育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規劃與實施包括「親師座談會」、「戶外教學」、「協助教學」、「參與班務」、「陪讀」、「一般大型活動」、「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三)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現況,包括參加親師座談會、例行活動,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協助、IEP會議、家長會所舉辦的成長團體和才藝課程。(四)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方式包括:「依照老師任務分配給予協助」、「貢獻才藝、專長」、「以時間為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利用書面資料往來參與教育」。(五)學校透過會議、當面溝通、打電話、聯絡簿、通知單和調查表方式,以邀請和維持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六)教師鼓勵家長參與卻有希望有其適度性、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為主的參與。(七)教師與家長對於家長參與的角色定位各有想法。(八)影響家長參與之學校因素包括「學校的硬體因素」、「學校的各項制度規劃」、「學校的組織氣氛」。(九)影響家長參與之教師因素包括「教師的人格特質」、「教師的教育觀念及態度」、「教學專業能力」。(十)家長方面對於家長本身參與學校教育時的影響因素包括「家長背景」、「家長的特質」、「本身同儕關係等」。 (十一)影響家長參與之孩子因素可包括「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孩子的障礙程度」、「孩子的年級」等。 最後,研究者分別針對未來實施家長參與之學校、教師、家長、社會工作人員和後續的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30位顱內動脈瘤破裂引發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手術及臨床治療後至少六個月,GCS恢復至15分,認知功能缺損程度及情緒狀態情形,並探討與常模及59位正常控制組比較後之差異,同時亦比較前循環區動脈瘤患者與後循環區動脈瘤患者在認知功能及情緒表現之差異。 本研究採用標準化且常在臨床使用的神經心理測驗來評量認知功能五個向度,包括注意力、視覺空間視覺結構、語言能力、語言記憶及執行功能。測驗包括:(1)魏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WAIS-Ⅲ)中文版之記憶廣度分測驗、數字-符號替代分測驗、圖形設計分測驗;(2)R-O繪圖測驗;(3)魏氏記憶量表第三版(WMS-Ⅲ)中文版之邏輯記憶分測驗Ⅰ&Ⅱ;(4) Luria接受性及表達性語言分測驗;和(5)衛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此外,本研究亦採用貝克憂鬱量表、情境焦慮及特質焦慮量表以得知病患組之情緒狀態。 研究結果發現病患組在記憶廣度分測驗、數字-符號替代分測驗、圖形設計分測驗、R-O繪圖測驗、邏輯記憶Ⅰ&Ⅱ故事分測驗與常模相比皆顯著較差(p<.001)。在衛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之(固執性反應數、概念程度反應數、所完成的卡片分類數、第一個分類所需的卡片數、Luria接受性及表達性語言測驗的表現亦顯著比正常控制組差(p<.001)。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將五個向度總分抽取成一個共同因素稱之為認知功能,因此整體而言病患組的認知功能皆顯著比常模及正常控制組差。前循環區動脈瘤患者與後循環區動脈瘤患者在認知功能表現未達顯著水準(p=.998),即表示兩組病患組的認知功能無顯著差異;在憂鬱情緒、情境焦慮、特質焦慮之表現達顯著水準(p=.000),表示憂鬱或焦慮情緒表現會隨著組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在病患組變項中,包括水腦症的有無(p=.710)、腦室引流管植入的有無(p=.967)在認知功能之表現未達顯著水準,所以認知功能不會隨著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另外,在清醒天數方面達顯著水準(p=.012),顯示整體而言,病患組從昏迷指數未滿分到達滿分之清醒天數會隨著天數的不同使認知功能的表現有顯著差異。在情緒狀態方面,上述三種變項在憂鬱量表、情境焦慮及特質焦慮量表的分數未達顯著水準(p>.05),因此病患組在情緒表現上並不會因上述三種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亦發現,病患組從昏迷指數未滿分到達滿分之清醒天數會隨著水腦症的發生及腦室引流管的植入而有天數增加之趨勢。在工作狀態方面,病患組30名受試者中,顯示有將近2/3患者手術後無法返回原工作崗位。這些研究結果將可作為臨床工作者評估治療之成效及出院後擬定計劃的參考。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認知功能、神經心理測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憂鬱傾向與計畫能力的關係以了解憂鬱與認知能力之關係。 本研究的受試者是交通大學和高學醫學大學的學生(N=107),第一階段以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對大學生進行憂鬱傾向分組,以量表分數在全部的大學生中百等級七十五以上的為高憂鬱傾向組(N=20),百分等級二十五以下的為低憂鬱傾向組(N=24)。第二階段進行Tunstall倫敦之塔作業(ToL4)和顏色配對作業以評估兩組之計畫能力。數據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 研究結果顯示:高憂鬱傾向大學生在ToL4作業的計畫時間、三次嘗試內以最少移動步數完成的題目數、作業分數和在顏色配對作業的計畫時間皆較低憂鬱傾向大學生差。以較精細的時間單位測量反應時間的顏色配對作業時的差異達顯著水準。憂鬱傾向與計畫能力具負相關,憂鬱傾向嚴重者計畫能力比沒有或輕微憂鬱傾向者計畫能力差。

  • 學位論文

背景:阿滋海默氏失智症是後天性大腦病變所引起的全面性心智障礙,其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快速增加,已成為高齡化國家的臺灣之重要醫療課題。膽固醇代謝障礙是失智症致病機轉之ㄧ,而記憶力衰退為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本研究藉正常中老年人,探討血中脂質、調控脂質代謝之相關基因(APOE、CYP46)與記憶表現的關聯性,以期找出失智症的預防因子。 分法:本研究採橫斷面研究設計,無對照組模式,招募209位正常的中老年人(女性佔49.76%;平均年齡為67.87±6.80歲;平均教育11.07±3.91年)。以魏氏記憶測驗量表第三版評估其記憶表現和學習能力,並檢測血清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及分析APOE和CYP46的基因多型性。 結果:調整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的影響後,膽固醇偏高者(200-239md/dl)的學習能力比正常值(<200mg/dl)和高膽固醇者(≧240 mg/dL)來的好(p=0.0092);而低密度膽固醇含量與部份情節性長期記憶表現呈正相關。有無APOEε4基因型在記憶表現上並沒有顯著差異;CYP46基因多型性則和記憶表現有顯著相關,尤其是SNP4的AA基因型者在情節性訊息的長期記憶表現顯著較差(p=0.0006)。 結論:CYP46基因多型性和情節記憶衰退有關,特別是SNP4的AA基因型可能是記憶衰退的危險因子,而中老年人的血清膽固醇含量可能會影響其學習表現,但本研究中並沒有觀察到膽固醇含量、APOE和CYP46基因多型性會交互影響記憶的表現。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帕金森氏病所造成之睡眠干擾被廣泛地探討,尤其是帕金森氏症治療藥物是否造成白日嗜睡,及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對睡眠的影響。帕金森氏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都好發於年長者,這些人通常有日間嗜睡、沮喪、認知功能缺損,或是因健康狀況欠佳所導致的較低生活品質。帕金森氏症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白日嗜睡之間的關聯性尚未被徹底研究。 方法:收集40位心智正常且無重大身體疾病現象的輕中度帕金森氏症患者,對其進行夜間攜帶式睡眠呼吸障礙檢查,包括鼻、口氣流,胸腹部呼吸運動,脈動式血氧測量以及體位變化,隔天再對病患進行白日嗜睡、憂鬱、認知功能及生活品質的評估。研究結果顯示,40位病患中有15位 (37.5%) ,20位對照組中有7位(35%),其睡眠呼吸障礙指數(RDI) ?d 10,並以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為主要表現,兩者並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689)。40位病患中的20位(52.5%),其白日嗜睡量表的分數 (ESS)> 10。白日嗜睡量表(ESS)的分數和睡眠呼吸障礙指數(RDI)沒有相關性(P=0.931),也未和多巴胺藥物或安眠藥的治療有關(P=0.125&P=0.807)。有無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帕金森病患者,其認知篩檢工具(CASI)中近期記憶分數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年齡造成(P=0.008),而其生活品質量表心理總分的差異主要是憂鬱造成(P=0.086)。血氧飽和度下降指數(ODI)和生活品質量表之生理總分具有相關性(P=0.362)。當控制渾淆因子後,平均血氧飽和度仍獨立解釋認知篩檢工具中之注意力(P=0.031)和抽象思考分數(P=0.016)。 結論: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帕金森病人的好發率與一般老年人相同。主觀的白日睡睡在帕金森病人是常見的,但是卻不能以睡眠呼吸中止症來解釋。儘管如此,血氧飽和度下降與帕金森病人的注意力和抽象思考力的障礙,以及體能性的生活品質降低有顯著的關聯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比較曾經嘗試戒除海洛因和安非他命使用者和完全不曾嘗試戒除者,以及曾經求助於醫療院所尋求戒除使用毒品者和自行戒毒者之間,在社會人口學變項、毒品的使用型態及戒毒動機等各因子的差別。方法:本研究邀請196位海洛因及226位安非他命使用者參加,研究者依據研究問卷藉由會談瞭解毒品使用者過去戒毒的經驗、戒毒時的求助管道、社會人口學變項、毒品的使用型態,並邀請個案填寫問卷以了解其戒毒動機,再以Chi-squire test、t-test、Mann-Whitney U test比較曾經嘗試戒除海洛因和安非他命使用者和完全不曾嘗試戒除者,以及曾經求助於醫療院所尋求戒除使用毒品者和自行戒毒者之間,在社會人口學變項、毒品的使用型態及戒毒動機等各因子的差別。結果:曾經嘗試戒除海洛因使用者比不曾嘗試戒除海洛因使用者使用海洛因的時間較長、購買海洛因的花費較大、有較多與毒品相關的犯罪紀錄、因毒品被勒戒或服刑的時間較長。曾經嘗試戒除安非他命使用者比不曾戒除安非他命使用者較多為女性、使用安非他命的時間較長、購買安非他命的花費較大。與自行戒毒者比較,曾經求助於醫療院所尋求戒毒協助者年齡較大、較多為海洛因使用者、購買毒品的花費較大、較多過去有戒毒經驗、較會因家人關係、經濟壓力、未來前途等動機而嘗試戒毒。結論:曾經嘗試戒除毒品使用和完全不曾嘗試戒除者,以及曾經求助於醫療院所尋求戒除使用毒品者和自行戒毒者之間,存在社會人口學變項、毒品的使用型態及戒毒動機等各因子的差別。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自我效能感與輔導中輟生態度的關係。亦比較不同教師之背景變項在自我效能感及輔導中輟生態度的差異情況。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之問卷調查方式獲取研究資料,先以分層抽樣方式,依學校班級數佔全高雄市全部班級數之比例來決定每校的樣本數,再以立意抽樣的方式,選取各校從事中輟生輔導服務的教師進行調查。共選取400位高雄市國中教師作為研究樣本,有效回收率為73.25%。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對研究資料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年齡、任教年資、擔任職務、輔導過之中輟生人數、最高教育程度、任教領域等個人特質在教師自我效能感上呈現顯著差異,性別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二、校長領導方式、在職訓練、工作勝任感、與學校同事互動關係、與中輟生互動關係、與中輟生家長互動關係、家人支持程度、朋友支持程度、社會資源支持程度等學校環境特質均在教師自我效能感上呈現顯著差異。 三、年齡、任教年資、擔任職務、輔導過之中輟生人數、最高教育程度、任教領域等個人特質在教師輔導中輟生態度上呈現顯著差異,性別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四、校長領導方式、在職訓練、工作勝任感、與中輟生互動關係、與中輟生家長互動關係、家人支持程度、朋友支持程度、社會資源支持程度等學校環境特質均在教師輔導中輟生態度上呈現顯著差異,與同事互動關係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五、高雄市國中教師自我效能感為正向傾向,高雄市國中教師輔導中輟生態度為正向傾向,且兩者具顯著正相關。 針對以上初步發現,本研究亦提出相關之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