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71.202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在澳門路環島船人街的海邊,有許多與市區頗不相仿的建築,澳門人稱之為「棚屋」。這是澳門唯一保留的水岸居住形態的地區,具有文化的獨特性與歷史文化價值。針對船人街棚屋的活化規劃,澳門政府在2012年公佈相關的研究結果。在政府部門與許多澳門人的認知裡,「船人街棚屋」是一個獨特而有價值的存在的文化資產;然而,此項價值為何,眾說紛紜。相關保存與活化進行時當持何種觀點,方能保留此地的獨特風情,仍有待討論,也形成開啟本研究的動機,活化效益評估之指標建構對於相關規劃之重要性。 評估廣泛應用在政策、管理、教育以及保護區等範疇,評估能有效地測量計劃過程中的狀況,或計劃執行後的達成狀況,此外,透過效益評估指標也能測量歷史與文化價值的程度。藉著文獻回顧對評估理論的理解,本研究以Fiona Leverington等(2010)的保護區效益評估指標作為參考,進行利害關係人分析、訪談法、深度訪談法與焦點團體法,初步建立澳門路環船人街棚屋活化規劃的效益評估指標。 首先,從媒體報導收集活化規劃的討論,綜合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以建立澳門路環船人街棚屋活化規劃的效益評估指標之基礎。本研究直接訪問受活化規劃影響的利害關係人,以瞭解其想法並進行指標修正。然後,對澳門文化遺產的相關政府部門主管進行深度訪談,獲取澳門文化政策的意向並進行指標修正。最後,進一步透過焦點團體法,以專家學者的觀點與角度對相關效益評估指標進行最後修正、確認及評分。 最後,從45項指標中精煉選出其中較為重要的10項指標,涵蓋狀況、規劃、投入、過程、產出及成果六個階段,有效地監控活化規劃的過程與達成狀況,以及建立指標來體現活化的核心價值,證明效益評估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政策工具,也可以澳門路環船人街棚屋規劃為例,作為活化效益評估之指標建構之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