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1.178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以個案研究的方式,瞭解台灣北部一所英語村的情境教室內,英語教學師生互動的模式;分析英語教學師生互動運用的策略;探討英語教學師生互動策略的因素;進一步討論英語教學師生互動的影響與英語教學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參與一日遊主題教學的四位外籍教師、參與遊學體驗的某國小五年級學生共13位、及班導師1位。本研究結果與建議如下: 壹、 真實的情境脈絡激發英語學習動機。 貳、師生互動與同儕互動形成英語教學師生互動的主要動力。 叁、影響師生互動的因素分為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師教學與學生反應四個 面向。 肆、師生互動影響學生內在心理歷程與改變其外顯行為。 伍、師生互動與英語學習成效有關,原則在於引起學習動機、有意義的輸入與 輸出、積極的互動參與、與「開口說」。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英語教師應以全英語教學,善用人際互動與提問技巧,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互動式、任務型或小組合作的活動。師資培育單位以培養國內專業雙語英語教師為目標,加強教師人際關係互動能力,提供英語教學與課程設計研習。教學單位考量複製英語村的教學模式,納入學校正規教育,以減少教育資源浪費。規劃英語校外參觀,將英語學習融入社會環境中。 關鍵詞:英語村、師生互動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於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影響,並探究在此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的教學下,其影響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因素。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桃園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取兩班分別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組分別為31人與3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實施「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於自然科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對照組則採用一般自然科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以六年級上學期自然科康軒版第七冊的內容為主,包含四個授課單元,分別為天氣的變化、大地的奧秘、水溶液及電磁作用,教學時間為期一整學期,每週三節課。本研究包含量化與質化的分析方式,採用學校統一之六上自然科期末定期評量學習成就測驗為測驗工具,其內容分為科學閱讀理解及科學寫作兩部分,藉由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兩組學生經由不同的自然科教學方式後,其自然科定期評量學習成就表現;利用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兩組學生之科學閱讀理解及科學寫作表現的差異;透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實驗組中不同學習成就分組學生之科學閱讀理解及科學寫作表現的差異;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考驗科學閱讀理解與科學寫作之間的關係;最後再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瞭解科學閱讀與科學寫作對自然科學習成就的預測能力;末了,亦以課程回饋開放式問卷、學生晤談、教師省思札記、學生作品、課堂錄影等質性資料分析來輔助說明。本研究經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兩組學生在自然科期中定期評量的學習成就表現已達顯著差異,在期末定期評量的學習成就表現仍是實驗組優於對照組,顯示「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於自然科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自然科學習成就。 二、兩組學生在期末定期評量學習成就測驗中的科學閱讀理解表現未達顯著差異,而在科學寫作表現則是實驗組優於對照組,顯示「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於自然科教學」,能促進學生的科學寫作表現,其中以「組織」能力的提升最為顯著。 三、實驗組中不同學習成就分組的學生,中分組和高分組學生在科學閱讀理解及科學寫作表現沒有顯著差異,顯示「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於國小自然科教學」,有助於中分組學生的學習,不至於和高分組學生有太大的差異。 四、學生之科學閱讀理解及科學寫作表現,兩者具有中度正相關,即科學閱讀理解的表現越好,在科學寫作的表現上也比較能獲得較好的成績。 五、學生之科學閱讀理解表現及科學寫作表現均能有效預測自然科學習成就。 六、透過質性資料分析,發現「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於國小自然科教學」能提升自然科學習的因素為:1.科學閱讀及寫作增進學生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2.教師選用合適的科學閱讀文本並配合動手操作及科學寫作探究活動。3.教師適時採用個人式及小組互動式的科學閱讀及寫作方式。4.教師加強學生對科學閱讀及寫作的認同感。5.教師提供多元化的寫作類型以展現科學閱讀的成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發現本研究之貢獻是藉由量化數據及質性資料證明:國小自然科教學確實可經由閱讀適當的科學文本及結合實驗操作來進行,並於過程中融入科學寫作的知識探究與建構,經此整合科學閱讀及寫作的引導,除了提升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外,也強化了學生科學寫作的組織能力,同時也發現科學閱讀理解及科學寫作表現兩者對自然科學習成就具有相當的預測力。建議未來教師可先強化自身對科學讀寫教育的信念,參與科學讀寫教育的實施,並比較不同年級、性別、區域之學生學習成就表現,使未來相關的研究變項更趨完善。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北區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課稅政策」配套措施實施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教師課稅政策」配套措施實施看法的差異情形及各縣市集群狀況。並探討北區六縣市國民小學因此配套措施實施後對學校職務分配管理、課程發展運作及學生輔導工作之影響。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問卷調查部分,共計1000人作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問卷728份,有效回收率為72.8%。訪談對象抽取八位教師。問卷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 18.0 for Windows 進行處理,採描述統計、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輔以訪談所得資料,獲得以下的研究結論: 一、北區六縣市國小教師對教師課稅政策之滿意度為中度偏低。 二、北區六縣市教師對課稅政策在「教師職務安排管理」面向對促成教師擔任導師的意願成效相對較高,對促成教師從事行政職務的意願成效相對較低。 三、北區六縣市國小教師對課稅政策在「協助教師回歸專業任務」的成效的認同為中度偏低。 四、北區六縣市國小教師對課稅政策在「課程教學與學生輔導」面向的成效為中度偏低。 五、13-24班的學校、無超鐘點、年資淺、擔任導師者對政策認同大於其他組別。 六、各縣市國小教師對課稅政策成效的看法認同度可分為兩組:臺北市、新北市、新竹市為同一組集群,其得分低於另一組之基隆市、新竹縣、桃園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及相關情形,並瞭解三者因果關係及桃園縣各鄉鎮在上述變項得分群聚情形。問卷調查以桃園縣公立國中教師做為研究母群,立意抽樣選取39所學校,802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量表」、「學習共同體量表」及「國中教師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F考驗、積差相關、結構方程式與階層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訪談對象則立意抽取八位教師進行質性訪談,以了解量化資料差異真實情形。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國中教師在知覺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及教師幸福感之現況呈現高程度。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知覺有所不同。 三、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幸福感具有預測力。 五、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三者間具有因果關係,學習共同體為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幸福感之中介變項。 六、桃園縣各鄉鎮市國中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有群聚關係。 七、受訪者對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等不同知覺差異原因有相似的觀點。

  • 學位論文

私立高中職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私立高中職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品牌形象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及相關情形,並瞭解三變項之關係及桃園縣各私立高中職在上述變項得分群聚情形。問卷調查以桃園縣各私立高中職學教師為研究母群,隨機普查16所桃園縣私立高中職學校,329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學校創新經營問卷」、「學校行銷策略問卷」以及「學校品牌形象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F考驗、積差相關、結構方程式與階層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私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品牌形象之 現況均達中高程度。 二、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對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品牌形象之知覺 有所不同。 三、桃園縣私立高中職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品牌形象呈現中度正相關度。 四、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策略對學校品牌形象具有預測力。 五、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學校品牌形象三者之間具因果關係,學校行 銷策略是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品牌形象的中介變項。 六、桃園縣私立高中職學校在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品牌形象有群 聚關係。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之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訂定學校創新經營獎勵制度、積極推廣創意行銷獎 勵制度、適度補助學校行銷之經費、辦理學校教職員學校品牌形象研討會 推動學校特色認證。 二、對學校的建議:推動創新的資源統整運用概念,善用各項資源、型塑學校行 銷願景,與國內外學校結盟,促進教育文化交流、使學校課程規劃享有盛名 以能提升學校的品牌形象。 三、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在研究方法上,運用多元研究方法效果更佳;在研究對 象上,納入學生、家長及社區人士觀點;在研究主題上,增加重要相關變項。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相關、預測情形,並瞭解三者因果關係及桃園縣各鄉鎮市在上述變項得分群聚情形。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為混合方法研究,包含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以102學年度桃園縣59所公立國民中學,共5677位現職合格教師作為本研究母群體,分層隨機抽取1054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國民中學教師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法、結構方程式以及集群分析法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此外,訪談10位教師,來補足量化研究。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中教師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之現況良好。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對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知覺有所差異。 三、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呈現高度正相關。 四、幽默感、身心健康對創新教學具有預測力。 五、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三者之間具有因果關係,身心健康是幽默感與創新教學的中介變項。 六、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中學在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有群聚關係, 以分為三組為佳。 七、以訪談研究結果探索量化研究之差異原因。 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校長與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 學位論文

摘 要 婚姻移民改變臺灣人口結構與突顯多元文化教育需求,教師具備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是落實所有學生獲得公平與正義教育的根本之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意識之形成及多元文化教育實踐情形,並探討教師多元文化意識與教育實踐的困境與反思。研究選擇一名來自外島-馬祖,目前則在臺灣一所設有「新移民學習中心」學校服務的國小教師,以個案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歸納六項結論如下: 壹、個案教師的多元文化意識形成,是經由成長背景、求學過程、教職生涯與家庭婚姻中跨文化接觸和族群互動不斷開展。 貳、個案教師親身經歷弱勢處境而開啟多元文化意識。 參、個案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實踐,從具有多樣性的課程設計、文化回應教學及理解與關懷的班級經營著手。 肆、個案教師的多元文化認知與態度能轉化為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行動。 伍、個案教師從多元文化教育困境中,反思政策流於口號、課程缺乏系統性的教材與完整的授課時間,以及教師多元文化輔導能力須再精進。 陸、個案教師的多元文化意識與教育實踐,經由轉化學習與反思成為雙向互動歷程。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個案教師、國小教師、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法,研究目的為探討一位公立教師兼行政人員生涯轉換至華德福學校的生涯轉換動機、生涯轉換過程、並進一步探究研究參與者於華德福學校與公立學校兩種不同教育體制的經驗,與其轉換至華德福學校所面對的挑戰及因應策略。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以深入訪談為主,並以實地觀察、文件分析及研究札記等方式為輔,並運用三角檢證、研究者回饋和研究參與者查證,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 本研究結論有以下四點: 一、個案教師生涯轉換的動機是他勇於挑戰與學習的人格特質、公立學校行政工作缺乏新挑戰、考慮孩子的教育以及長官的鼓勵。 二、個案教師生涯轉換歷經掙扎、勇敢、調適與新生活四個過程。 三、個案教師對華德福學校與公立學校的經驗在於行政、教學、教師專業、學生學習、家長參與等方面有不同的看法。 四、個案教師生涯轉換至華德福學校後,能勇於面對師資培育的再訓練、教學典範的轉移、家長的質疑、行政編制不足與兩個教育體制並存的矛盾與對立等挑戰,並提出因應的策略克服之。 本研究也提出幾點建議,以作為未來個案教師、個案學校、公立學校行政領導人員、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文旨在了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工作壓力適應及學校效能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所產生的差異,進一步分析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工作壓力適應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以102學年度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共計發出 866 份問卷,回收851份,有效問卷 835份。調查所得資料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及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致結論如下: 一、桃園縣國中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工作壓力適應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均達中高程度。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工作壓力適應與學校效能知覺有所不同。 三、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工作壓力適應與學校效能呈現顯著相關。 四、校長創新領導與教師工作壓力適應對學校效能具有預測力。 五、教師工作壓力適應可作為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兩者間之中介變項。 六、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工作壓力適應與學校效能有群聚關係。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且綜合相關文獻與研究結果,分別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校長、教師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提供校長領導、學校實務應用與學術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位國民中學英語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的轉變、轉變的歷程、實施的困難以及運用差異化教學所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可能的作法。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探討北部一位公立國民中學英語教師的差異化教學,研究參與者還包含二位觀課教師與一個七年級普通班30位學生,透過觀察、訪談、學生回饋、觀課教師回饋以及研究者教學的省思日誌蒐集資料,再將逐字稿進行編碼、分析、歸納並進行三角檢証,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之後,教學信念從強調團體表現到珍視個體價值,教學專業從保守到多元嘗試,學生學習態度從被動到積極參與以及教師教學態度從執著到自信。 二、 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之過程歷經三個階段,包含奠基期的茫然與不安、萌芽期的調整與適應、成長期的認同與省思。 三、 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面臨以下困難: (一) 相關教學資源不足,課程設計不易,增加備課負擔 (二) 面臨進度與考試壓力,授課時間緊迫 (三) 班級學生人數偏多,教師人力有限 (四) 教室空間與情境的不便性 四、 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之挑戰與因應策略包含:善用多元化評量以淡化分數的排名、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以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實踐適性教學以減低補救教學的必要性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對學校教師、學校行政與教育主管機關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