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31.159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性別觀點探究女性參與合氣道的休閒參與經驗。休閒為人人得以自主選擇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並從中獲得愉悅與滿足。然而,女性容易隱身在以男性為主視野的社會脈絡底下,受到社會角色之影響,限制其休閒參與。然而,這卻無法將女性排拒在外,本研究選取合氣道為主要類別,研究對象為參與十年以上的女性,至目前為止皆有固定參與合氣道的練習,她們能維持長期且頻率固定的休閒參與,莫不提示了女性在武術型休閒參與之正面意義。 因此,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欲探究以下:第一,這些女性參與者持續參與之休閒經驗如何影響她們的參與之路;第二,女性在合氣道場所遇到的性別化經驗,及因應機制;最後,了解女性參與者在過程中所建立的自我認同及自身改變。 經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後,本研究有幾點發現:第一,縱使在過程中女性參與者遭遇許多社會性別結構的阻力,幸而有正向支持力量促使她們繼續練習。第二,性別體制影響女性合氣道參與,女性經歷充斥性別化的合氣道場,而女性也發展出相應因應機制。第三,女性參與合氣道的正向經驗反饋至女性自身,使其建立自我認同與價值提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高中時期擔任學生自治組織幹部之大學生,擔任高中學生自治組織幹部之領導經驗,對其在大學時期社團幹部領導行為之影響。文獻研究肇始學生自治組織內涵與相關研究論起,續至領導相關理論與研究,探究已經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過去的領導經驗,能否涵養出他們一種帶著走的領導能力。本研究界定領導經驗為過去的領導行為,運用權變領導模式的途徑-目標理論,與六類問題進行訪談大綱的擬定,依據研究目的採立意取樣的抽樣方式選取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本研究提出三項研究目的:一、瞭解大學生高中時期擔任學生自治組織幹部之領導經驗。二、探究大學生擔任大學社團幹部之領導行為。三、分析高中時期擔任學生自治組織之領導經驗對大學時期擔任社團幹部領導行為之影響。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結果如下:一、高中學生自治組織領導經驗有領導型態的轉變,其主要脈絡因素是高中學務處老師的指導,職務與被領導成員的不同。二、大學社團領導行為也有領導型態的轉變,其主要脈絡因素是大學社團職務、被領導成員的不同。三、高中擔任學生自治組織之領導經驗對大學社團幹部領導行為的影響因素是,個人領導特質、高中學務處老師、高中學生自治組織運作制度、高中同儕關係(領導者與幹部及成員)、及其他影響因素。 上述研究結果,呼應到途徑-目標理論中的三個變項:領導行為、工作環境、部屬特質。本研究發現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高中學生自治組織幹部的領導經驗,對於大學社團幹部的領導行為都獲得有正面的影響,並且在高中、大學的領導經驗與領導行為中,領導型態皆有轉變。其轉變的方式會依據被領導者的狀態使領導者產生領導型態的改變。這足以證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是延續性在進行,高中學生自治組織對於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是可以增進其領導行為與自我成長。 關鍵字:學生自治組織、領導經驗、領導行為、領導行為影響因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是探討童軍團成員從事老人服務活動的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影響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新北市政府於2013年推動新北市高齡照顧存本專案,為了因應此政策,童軍團開始推動老人服務活動。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新北市某國中四位從事三年以上且目前仍在進行老人服務活動的童軍。本研究方法是採用以Kolb(1984)提出的經驗學習理論以及Ajzen(1985)計畫行為理論為理論基礎,並且搭配質性研究法中的深度訪談法進行,試圖了解童軍願意從事持續老人服務的動機、持續涉入原因與產生的影響。 研究發現以下三點: 1.童軍團員會主動參與老人服務的動機之原因,從起點行為而言是對於童軍活動的認同,同儕力量是給予參與老人服務的契機,自我成長乃是參與老人服務的支持原因。 2.願意持續涉入的原因,就個人原因而言是正向經驗與立即回饋,就環境原因而言是友善的心靈撫慰與環境,就心路歷程而言,是由關愛其他老人並推及家人。 3.服務後產生的影響,在自身影響是觀念的改變,在挫折影響是以同理心轉化挫折成下次服務的經驗,在成就影響是立即回饋與推及家人。 在經由深度訪談研究之後,發現參與老人服務是相當有意義的,並且獲得的東西遠比其他服務活動來的更有意義,因此此一信念便是支持童軍團員願意參與老人服務的原因,同時亦可拉進家庭成員間距離,使家庭互動更加頻繁。也因如此童軍團員才會願意繼續涉入老人服務活動,並且願意鼓勵周遭朋友參與老人服務活動。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就業力發展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就業力發展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量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校園投入經驗量表及就業力發展量表等三部分,其中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就讀年級、就讀學院領域、住宿情形、社團參與情形及工讀經驗;校園投入經驗包括學術投入及非學術投入(人際投入、課外活動參與經驗);就業力則是包括工作責任紀律、持續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抗壓性、職涯規劃能力及領導能力等九大因素。 研究對象為北部八所私立大學高年級生,共572人,其中男性225人,女性347人。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校園投入經驗中,人際投入平均分數最高,課外活動參與經驗則最低。 二、就業力發展中,工作責任紀律平均分數最高,職涯規劃能力平均分數最低。 三、不同性別、就讀年級、就讀學院領域、住宿情形、社團參與情形及工讀經驗對於校園投入經驗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社團參與情形及工讀經驗對於就業力發展有顯著差異。 五、校園投入經驗各項因素與就業力發展各項因素具有顯著的中度相關。 六、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中,「學術投入」、「人際投入」對所有就業力都有顯著的正向關係,而「課外活動參與經驗」除工作責任紀律外,對於其他就業力均有顯著正向關係。所有因素對於就業力發展解釋力為19.4%至32.8%。 本研究依據以上結果,並針對學校相關單位、大學生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對學校相關單位建議為(一)發展多元課外活動方案,以提高校園投入經驗,(二)幫助大學生瞭解社會趨勢,以面對未來就業發展及(三)結合學生事務處各單位及系所資源,加強學生就業力發展;對大學生方面建議為(一)積極參與校園活動,累積校園投入經驗,(二)加強師生互動,增進學術投入及(三)加強與社會連結,瞭解社會趨勢。最後,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北區醫學生社團經驗學習、公民態度及公民參與之現況,並進一步瞭解北區醫學生的個人背景變項及社團經驗學習,在公民態度及公民參與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107學年度第2學期仍在學之北區大專校院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共486份。運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問卷信、效度、描述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北區醫學生在公民態度各層面展現正向態度。 二、北區醫學生的公民參與各層面呈現中上程度。 三、具不同背景變項之北區醫學生其公民態度的差異情形: (一)有實習經驗的學生顯著優於無實習經驗者。 (二)有擔任社團幹部經驗的學生顯著優於無擔任社團幹部經驗的學生。 四、具不同背景變項之北區醫學生其公民參與的差異情形: (一)年級大五以上的學生顯著優於一到四年級者。 (二)民主互動的教育方式顯著優於自由放任以及權威專制的教育方式。 (三)平均每週參與社團時間多、曾擔任社團幹部、擔任過社團領導者的學生皆顯著優於平均每週參與社團時間少、不曾擔任社團幹部、未擔任過社團領導者的學生。 五、北區醫學生的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達顯著正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學校與教育相關單位、學務相關單位與學系以及後續的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 學位論文

政府為增進公共事務執行效能,自2011年行政法人法施行以來創設4間中央層級行政法人,以執行公共任務為目的,透過法規鬆綁,加強行政法人運作彈性,並以董事會做為內部治理單位,負責決策行政法人重大事項,對於行政法人營運影響甚鉅。然而研究者檢視現有文獻,發現董事會研究多屬公司治理領域為主,行政法人相關研究集中於法規制度或運作現況,針對法人治理與行政法人董事會研究闕如,因此本研究以「行政法人董事會組織特性與功能屬性之研究」為題,採取質性研究法,選取單一行政法人董事會為研究個案,透過深度訪談、實地觀察與文件分析方式,瞭解行政法人董事會組織特性與功能屬性。 本研究結論共分為2大面向,各提出3點結論: 一、行政法人董事會組織特性 (一)行政法人目標、利害關係人與轉型前觀念影響董事會成員組成。 (二)行政法人董事具有代表性與獨立性。 (三)行政法人董事多元性有待提升。 二、行政法人董事會功能屬性 (一)行政法人董事會具備組織治理、政策決策與首長質詢職權。 (二)行政法人董事會應發揮監督、諮詢與提供資源功能。 (三)行政法人董事會面臨監督功能與管理職權發揮受限。 根據研究結論,對行政法人監督機關、行政法人與後續研究者提出研究建議如下: 一、對監督機關之建議 (一)增進董事遴選透明化與組成多元化。 (二)建立董事會相關準則與規範。 二、對行政法人之建議 (一)訂定董事評鑑指標。 (二)加強董事會對行政法人概念與組織之瞭解。 三、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擴展法人治理研究面向。 (二)比較行政法人間治理情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某國民中學推展童軍團之個案研究,透過文獻理論的閱讀,對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發展過程、推展現況、推展優勢及推展困境等方向進行訪談,主要訪談對象包含學校行政人員、歷任童軍團長、學校導師及團務委員,希冀能藉由本研究了解童軍團之發展過程及現況、推展特色及困境,除了解決現今童軍團所面臨之問題外,也希望研究者能夠以在實際擔任童軍團長之場域中發揮所長,將學校童軍團之推展情形詳實紀錄,並得順利推展學校童軍團。 研究者以質性取向之研究方向,設計「國民中學推展童軍團之個案研究訪談大綱」,邀請四位受訪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針對國中童軍團之推展運作進行資料蒐集,再進而分析訪談資料並整理成研究結果,最後再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綜合文獻探討及訪談資料,研究結論如下: 壹、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發展過程與現況 一、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發展過程:草創、成長到穩定時期 (一)學校目前持續且積極的推展童軍團務 二、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現況運作及人力資源概況 (一)團務委員會功能不彰,無召開過團務委員會議及無作相關決策 (二)無童軍團專用之訓練場所及器材整理室 (三)團長一人身兼數職,校內外人力資源不足 貳、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推展優勢與困境 一、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推展優勢 (一)「做中學」及「品格教育」為童軍團推展之方向 (二)有效運用童軍服務員及校內專業老師等人力資源 二、桃園市某國中童軍團之推展困境 (一)每年補助經費仍不足以採購各項童軍器材 (二)活動訓練時間不足 最後,再根據研究結果歸納結論,並提出對某國中童軍團推展之具體建議,及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北市某國中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探索教育方案為例。本研究的起因為研究者本身為此課程的執行者之一,操作數年下來有發現一些問題,因此思考探索教育方案未來可以改進或修正的方向。此外,研究者加入該校任教時,探索教育方案的發展已近乎完成,想透過此研究了解探索教育方案的緣起與發展,未來發展時可以承接過去的脈絡。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新北市某國中探索教育方案之緣起與發展歷程。 二、 從歷任授課教師、校長對課程的分析與看法作為修正、調整之依據。 三、 探討發展探索教育方案所需要或可挹注的資源。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透過訪談、文獻回顧研究者的經歷,去探究方案的緣起與發展、統整操作方案的心得、了解探索教育方案的特色及討論未來發展的方向。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探索教育方案的發展歷程中,校長的角色是開創者。歷程長久且動態修正,並呼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 二、 探索教育方案應再次定義相關概念,並繼續保持原有的特色與亮點,在既有的課程基礎上,重新整合並且循序漸進的導入新課程 三、 仍需挹注相關資源以利課程持續發展 最後提出對於以探索教育方案來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建議、以及未來研究探索教育方案相關的建議。還有研究者的省思與收穫。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自然引導員過去的自然靈性經驗,以及這些自然靈性經驗帶來的影響為何。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以立意取向徵求三位自然靈性經驗豐富的自然體驗引導員參與研究,透過深度訪談、研究者直接參與課程、文本資料等三種研究資料蒐集法,瞭解研究參與者自然靈性經驗發生的主觀經驗與心理歷程,並進一步進行整合分析與討論,探究自然靈性經驗可能的呈現樣貌、引發原因、歷程與影響。 本研究結果分為以下面向呈現,包含「研究參與者的背景經驗與狀態概說」、「自然靈性經驗感受描述」、「自然靈性經驗的通道與面向」、「自然靈性經驗的影響」: 一、「研究參與者的背景經驗與狀態概說」分別述說三位研究參與者的背景並簡易說明其自然靈性經驗特色與目前生活狀態,並進行三位研究參與者的異同討論。 二、「自然靈性經驗感受描述」分三個面向:一為可能伴隨的恐懼與擔心;二為對自然靈性經驗的感受形容,包含陌生與疑惑感、超越平時感知、與更巨大的連結上、失去時間空間與自我主體感、非思考層面的呆然,以及美好、平靜、快樂、光亮、感動、眼淚等形容詞;三為自然靈性經驗的無法清楚述說與不可複製類推性。 三「自然靈性經驗的通道與面向」分四點呈現:一為「接通訊息的通道」,包含夢境、巧合與共時性、超覺感知與直覺、心流與高峰(高原)經驗、通道路徑的建立與選擇關閉;二為個人狀態(我);三為團體湧現(我與人);四為神聖空間(我與環境)。 四「自然靈性經驗的影響」分為五個面向呈現:一為「從自然回城市」;二為「自我關係的影響(個人安適)」;三為「對他人關係的影響(社群安適)」;四為「對自然關係的影響(環境安適)」;五為「對宇宙觀與信仰的影響(超越性安適)」。 最後提出本研究限制與給未來研究之建議,並以本研究為基礎給予自然引導員與從事戶外活動者提升課程靈性深度之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校院社團評鑑指標對社團運作重要性與社團具備程度之現況,研究目的為:一、調查社團評鑑項目重要性之排序並分析不同背景研究對象對其之差異;二、調查社團評鑑項目社團之具備程度排序並分析不同背景研究對象對其之差異;三、交叉比較社團評鑑各項指標之重要性與社團具備程度;四、蒐集社團評鑑之意見。 本研究以我國157所大專校院課外活動組成員為研究對象,自編「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鑑指標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297份,樣本中有70名主管、120名社團評鑑業務承辦人。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檢定、變異數分析及IPA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社團評鑑項目重要性由高至低依序為經費控管、社團活動、組織章程、管理運作、產物保管、資料保存與資訊管理、年度計畫、活動特色與績效。 二、社團評鑑項目社團具備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組織章程、經費控管、資料保存與資訊管理、社團活動、管理運作、活動特色與績效、年度計畫、產物保管。 三、不同學校類型、職務、年資、業務課外活動組成員對社團評鑑指標之重要性及具備程度無顯著差異。 四、67個社團評鑑指標經過IPA分析結果,較為重要指標37個,其中28個較為具備,9個較不具備;較不重要指標30個,4個較為具備,26個較不具備。 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各大專校院課外活動組作為社團評鑑指標修訂及強化輔導機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