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00.120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目的:探討低劑量 L-NAME 及耐力運動訓練對 NOS 表現和耐力性運動表現的影響。方法: Wistar 品系 5 週齡實驗大鼠44隻分兩批,且分為Control組、L-NAME 組、Exercise組及L-NAME + Exercise組。第一批大鼠(每組n=5)實驗處理 4 週後犧牲,分析比目魚肌 nNOS 與 eNOS蛋白及 mRNA 表現。第二批大鼠(每組n=6)實驗處理八週後犧牲,檢比目魚肌肝醣含量及檸檬酸合成?活性。實驗期間每週定期測量其尾壓,並於第五週及第八週進行耐力性運動訓練測試。實驗數據皆以平均數 ± 標準誤表示,以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檢定,並以 Tukey 做事後比較,統計水準為 p< .05。結果: nNOS 蛋白表現, L-NAME+Exercise 組(473.3 ± 123.2%)顯著高於 Control 組(100.0 ± 0.0%)。eNOS 蛋白表現, L-NAME+Exercise 組(372.0 ± 84.2%)及Exercise 組(344.5 ± 59.1%)顯著高於 Control 組(100.0 ± 0.0%)。eNOS mRNA 表現,L-NAME 組(22.4 ± 3.8%)及 Exercise 組(23.6 ± 3.5%)顯著高於 Control 組(7.7 ± 1.1%),而 L-NAME+Exercise 組(49.3 ± 3.1%)則顯著高於其他三組。比目魚肌肝醣含量,Exercise 組(2.58 ± 0.5 mg/g)及 L-NAME+Exercise 組(2.77 ± 0.3 mg/g)皆顯著高於Control 組(0.8 ± 0.1 mg/g)。檸檬酸合成?活性中,Exercise 組(47.6 ± 4.8 μmole/mg/min,n=5)及 L-NAME+Exercise 組(41.9 ± 5.6 μmole/mg/min,n=5)皆顯著高於Control 組(20.3 ± 3.8 μmole/mg/min,n=5)及 L-NAME 組(37.3 ± 5.0 μmole/mg/min,n=5)五週耐力性運動表現, Exercise 組(101.7 ± 12分鐘)及L-NAME+Exercise 組(78.0 ± 16.5分鐘)顯著高於Control 組(29.8 ± 10.6分鐘)及 L-NAME 組(29.5 ± 6.9 分鐘)。八週耐力性運動表現,Exercise 組(98.3 ± 6.8分鐘)及L-NAME+Exercise 組(88.0 ± 4.8分鐘)顯著高於Control 組(11.5 ± 3.4分鐘)及 L-NAME 組(13.7 ± 3.5分鐘)。結論:低劑量 L-NAME 配合耐力性運動訓練,能明顯增強 eNOS 及 nNOS 蛋白表現。此現象雖然可能增加骨骼肌中 NO 產量,但卻無法顯著增加骨骼肌肝醣的儲存量及檸檬酸合成?活性,且因 NO 對有氧代謝系統的抑制作用,反而不利於耐力性運動表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若能偵測運動過程中之生理訊號,將有許多重要應用,故運動過程中生理訊號向來是許多研究者致力研究的議題,而往往難以排除因運動造成的雜訊干擾。長期運動會調節心臟自主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生理訊號,更可以降低血壓以及減緩老化。若干擾自主神經系統活性後,會進而影響大腦功能,本論文成功建立記錄大鼠運動過程中之腦波及心電訊號之模式,可藉此了解運動過程中大腦皮質與心臟間之互動。目的:利用大鼠生理訊息同時紀錄及分析系統,探討運動過程中大腦與心臟自主神經之間的互動,並嘗試觀察高血壓以及老化是否有其特異表現。方法:以8及60週齡Wistar-Kyoto (WKY) 及8週齡 spontanouesly hypertensive rat (SHR) 為實驗對象,植入頭電極7天後,對大鼠進行跑步機運動,並同時紀錄其腦波和心電訊號。統計方法以雙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定差異性,並以 Fisher’s 法進行事後比較,統計水準至少達p<0.05,數據以mean ± SEM 表示。結果:各組相比,大鼠進行運動時腦波平均功率 (F=22.412)、alpha (F=113.260)、 beta (F=34.732)、delta (F=23.049) 及 theta波 (F=22.521),各頻帶腦波平均功率百分比均達顯著差異 (p<0.05) ;心電訊號部份,心跳RR間距 (F=45.721) 以及心率變異性中HF (F=56.503)、LF (F=139.613) 及LF/HF (F=56.500) 均達顯著差異(p<0.05),進行事後比較。發現年老使運動過程中的腦波變化較不明顯但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明顯降低;高血壓大鼠於運動過程中theta波顯著低於正常血壓大鼠。結論:大鼠於運動過程中,處於較專注且警覺的狀態,且睡意下降,其心臟自主神經功能亦在運動過程中下降。於開始運動進行時,大腦皮質活性增加快於心臟反應,而年老大鼠於運動狀態下其自主神經功能明顯衰退,高血壓大鼠於運動過程中theta波有其特異表現,進一步求證後可作為評估罹患高血壓之指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meloxicam的藥品動力學及運動是否影響要動的參數,並探究運動前、後口服meloxicam 15mg對肌肉損傷的的效果。25名健尻大學男生(20.4+-1.2歲),自願參加本實驗,並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於運動前3小時服藥(n=13),另依組於運動後立即服藥(n=12);各組又細分為服藥組與服安慰劑組,間隔21日後服藥組改服安慰劑;服安慰劑組改服藥。以墊高跑步機成下坡10%的坡度,受試者以最大保留心跳率的70%為運動強度,跑10分中三回合,各回合間休息5分鐘。於跑步後第0、1、3、6、12、24及48小時檢查血液CK活性、LDH活性、肌紅蛋白,並測量大腿為、肌肉疼痛指數及大腿最大推蹬力,以相依樣本t考驗,考驗各時間點的各項效果;以ANOVA考驗運動前後各時間點的各項效果。同時以HPLC監測藥品血中濃度。結果發現運動對meloxicam的藥物動力學參數沒有影響,tmax=3小時。運動前服藥組肌肉疼痛指數於各測驗時間點均顯著低於服安慰劑組(P<.05)。運動後立即服藥組CK顯著小於服安慰劑組;大腿推蹬力沒有下降趨勢,並優於安慰劑組。因此,運動前服15mg meloxicam可以有效抑制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運動後服15mg meloxicam可以減少肌肉損傷與肌力衰退的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有氧競技體操難度動作趨勢分析 研究生:童俊貴 指導教授:許樹淵 摘 要 有氧競技體操(aerobics gymnastics)為結合競技體操及傳統有氧舞蹈運動特性所發展出之富技術性的高層次競技運動。然而,因為缺乏在安排訓練工作時所需的訓練方向與學理依據,目前國內尚未發展出具系統性及有效性的有氧競技體操訓練工作。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分析參加2006世界有氧競技體操錦標賽決賽選手之難度動作,探討有氧競技體操難度動作的趨勢,以提供未來訓練工作進行時的參考依據。研究對象以參加2006年世界有氧競技體操錦標賽決賽,五個項目,各八位選手,共四十位選手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取得比賽實況影帶,再從比賽之實況錄影帶中,利用影片觀察法針對選手之難度動作所出現之頻率作統計,作次數分配。最後分析選手四個難度類別的難度動作適合度考驗,以卡方(X?)考驗其驗著性。根據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1. 男子個人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28.111),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A類別難度動作。 2. 女子個人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30.333),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D類別難度動作。 3. 男女配對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23.143),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D類別難度動作。 4. 三人組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28.000),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他三個類別難度的出現頻率則是一樣。 5. 六人組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29.917),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D類別難度動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射擊運動中,瞄準的穩定性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射擊運動的基礎。空氣手槍以立姿無依托的動作對10公尺外的標靶射擊,舉槍的穩定性較差,不可能完全穩定在瞄準點上,因此保持在適當的瞄準區就顯的格外重要。研究目的:一、探討優秀選手與一般選手擊發前之瞄準軌跡參數、擊發後彈著分布、瞄準時間與得分等是否有差異。二、探討受試者擊發前之瞄準軌跡參數、擊發後之彈著分布、瞄準時間分別與得分之相關程度。研究方法:以RIKA Home trainer接收安裝於十公尺空氣手槍上的紅外線瞄準軌跡訊號,輸入電腦後以RIKA Home trainer 2.05版軟體,記錄選手的瞄準軌跡資料;再以JVC攝影機(60Hz)拍攝瞄準軌跡,最後以Kwon3D動作分析軟體將瞄準軌跡資料座標化。結果:得分與標準差方面,兩組達顯著差異;瞄準時間與標準差及彈著分布與標準差,兩組均未達顯著差異。擊發前3秒、前1秒、前0.5秒,優秀選手之在三階段瞄準軌跡參數均小於一般選手。相關分析方面,16名受試者擊發前各階段之瞄準軌跡參數均與得分呈顯著負相關。瞄準時間與得分無關;彈著分布與擊發前各階段之瞄準軌跡參數均與得分呈顯著負相關。結論:優秀選手在擊發瞬間之瞄準軌跡較一般選手靠近標靶中心,所以整體成績優於一般選手。因此保持在正確的瞄準區,尤其是接近擊發瞬間,是得高分的關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擁有良好的定向行動能力對於視覺障礙者是極為重要的。目的:比較不同視覺程度障礙者在自覺距離的差異與三角形路徑中行走距離、偏向及轉向角度的訓練成效,以及探討視覺障礙程度與身體活動量間的關係。方法:受試者為10名先天性視覺障礙者(中度組4名、重度組6名)皆進行自覺距離測驗、三角形路徑測驗與訓練以及配戴計步器行走二週記錄。結果:1.中度與重度組在自覺手部1m距離有顯著不同。2.中度組對於實際步距的掌握顯著較重度組正確,但多數受試者在自覺步距的概念有小於實際步距的傾向。3.自覺6m直線行走項目中,中度及重度組大多有顯著超出6m的情形且左右偏離路徑的情形。4.在三角形路徑訓練前,中度組在距離估計、偏向控制表現較重度組佳,訓練後重度者則有顯著進步。5.經訓練後,中度者與重度組在轉向角度表現皆有顯著進步。6.視覺障礙程度的輕重顯著影響行走偏好及身體活動量的多寡,而徒手或持杖行走的偏好則顯著左右BMI值的高低。結論:藉由提供動作結果及利用運動知覺進行訓練,可有效提升視覺障礙者對於短距離的距離估計、偏向控制及轉向角度的掌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於國小籃球校隊訓練之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研 究 生: 黃品瑞 指導教授: 闕月清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之訓練,探討國小男子籃球隊認知、技能、情意與比賽表現之訓練成效。研究參與者為臺北市某國小男子籃球隊共15位球員,實驗設計以理解式球類訓練法實施3週共15節的籃球訓練,訓練課程內容包括傳接球、快攻、角色扮演等,強調球員團體間之戰術討論,激發主動思考進而提升團隊默契。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方式訪談球員,進行認知、技能、情意與比賽表現之質性資料蒐集,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在比賽表現配合籃球比賽評量工具進行前、後測,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球員在認知部分增加其籃球概念知識;二、教練及球員對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之態度與感受抱持正面且肯定的態度,並增加師生之互動;三、技能部分,教練認為有其價值,但應不同訓練目標,給予不同的訓練方式,球員則表示可提升技能表現並運用於比賽場域;四、比賽表現量化部分,籃球比賽評量顯示做決定與抄截達顯著差異,在質性資料中發現球員能理解自我角色扮演,分析自我及團隊之優、缺點,觀察隊友以及敵隊之相對關係,進而發展團對戰術。透過本研究得知教練及球員對理解式球類訓練法表示正面及支持,能促進球員對籃球運動的學習效果,提供球隊一種新的訓練方法。建議可針對在不同項目與學習階層進行探討,並建立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之相關網站與資料庫,作為侵入性球類訓練之參考。 關鍵詞:理解式球類訓練法、籃球校隊、訓練成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競速滑輪是2001年世界運動會中,中華代表隊獲得獎牌數最多的項目;而2006年競速滑輪在亞洲盃中,台灣地區也囊括了300公尺亞錦賽的男、女金牌。因為競速滑輪的運動人口已經達到一定的數量,2010年亞運會已確定將「競速滑輪」納入競賽項目之中。台灣地區在此單項成績優異,而其中又以短距離300公尺項目最為傑出,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選手於起跑加速階段,採不同步數的起跑(原習慣步數±2步)方式,其步頻、步幅、最短起速時間之差異。 本研究以七名北縣市前三名競速滑輪選手為受試對象。受試者須完成三種不同步數的起跑方式,以三台JVC 9800高速攝影機(120Hz)進行二度空間之拍攝,經由Kwon3D影像分析軟體進行處理,將得到參數資料以SPSS 13.0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定相同受試者接受三種不同跑法之差異顯著性,統計水準定為α=.05;此外在不同受試者間,依瞬間速度、時間、步頻、步幅的個別差異採用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主要結論為:一、在起跑時,跑的步數增加時,受試者的表現較佳。二、以擴大的步幅的方式起跑可能可以增進表現,步頻的影響則無定論。三、肌力的平衡為競速滑輪選手所應加強的訓練。四、起跑者由跑轉滑的原因並非因為速度到達極限,未來可在短程中要求受試者全程以跑的方式來實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不同抓槓方式引體向上之肌電訊號分析 研 究 生:許家銘 96/06/15 指導教授:蔡虔祿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為了解不同握槓方式的引體向上,上肢肌群間作用之差異,以了解引體向上在上肢訓練之功能。本研究以八位大專優秀體操選手為受試者(平均年齡21.25±2.19歲,身高167±5.63公分,體重63.25±6.58公斤),分析他們在實施正握併手、反握併手、正握與肩同寬、反握與肩同寬、正握與肩1.5倍寬及反握與肩1.5倍寬等不同抓槓方式的生物力學變數差異。以Biovision肌電系統(1200Hz)蒐集屈腕肌、伸腕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胸大肌、後三角肌、斜方肌及闊背肌等八個肌群之肌電訊號;Biovision關節角度計(1200Hz)蒐集肘關節角度變化及Redlake高速攝影機(60Hz)拍攝動作影像。所得資訊經重覆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杜凱式(Tukey)事後比較的結果為: 引體向上的動作分期身體下降,肘關節伸長的時間比身體上升(肘關節屈曲)長。尤其在下降期的後段愈慢,可能是因為保護肘關節不使之過度伸展之故。六個抓槓方式中以伸腕肌的肌電訊號最大,動作平均之最大值(0.34±0.19 %),而肱三頭肌則為動作平均之最小值(0.13±0.05 %)。胸大肌於反握併手時比其他引體向上動作有較明顯的肌電訊號在最大肌電振幅(0.34±0.11 %)及IEMG(0.28±0.10 %.s)。 建議必須使用伸腕肌群的運動,如持拍類的項目可以多為利用引體向上的訓練。 關鍵詞:引體向上、肌電圖、積分肌電、正反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延遲性肌肉酸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 後從事4天不同強度的運動(40% 和60% VO2 peak,60 rpm),對自行車運動經濟性及生理反應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以16名大學體育相關科系男學生為受試對象(年齡:23 ± 0.5歲;身高:174.1 ± 1.3公分;體重:68.5 ± 1.5公斤;VO2 peak:44.9 ± 1.4 ml/kg/min)。受試者先以原地自行車測功儀進行最大攝氧峰值及自行車運動經濟性測驗,再將受試者隨機分派至A40組(40% VO2 peak,60 rpm,n=8)和A60組(60% VO2 peak,60 rpm,n=8)。之後進行躍下跳 (drop jump) 200次(20次×10組,組與組間休息60秒),讓受試者股四頭肌作離心收縮運動,誘發雙腳股四頭肌延遲性肌肉酸痛。在誘發後的第2 - 5天,各組每天分別在原地自行車測功儀上進行30分鐘不同強度的自行車運動。各組在誘發DOMS前、誘發後第0-6天每天進行肌肉酸痛、最大自主收縮肌力(MVC)的測量;在誘發DOMS前、誘發後第2、4、6天抽血檢驗血液肌酸激?(CK)、乳酸脫氫? (LDH) 活性及進行自行車運動經濟性測驗。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法進行統計處理,當變異數分析達到差異顯著水準時,再進一步使用杜凱氏法(Tukey’s)進行事後比較。本研究的顯著水準定為α= .05。結果:在誘發DOMS後0 -6天,A40組和A60組兩組間的MVC、肌肉酸痛恢復情形無顯著差異,只在時間因子上達顯著差異 (p<.05)。在誘發DOMS後第2、4、6天,兩組間的血液肌酸激?(CK)、乳酸脫氫? (LDH) 活性及自行車運動經濟性等指標,在各時間點上均無顯著差異,只在時間因子上達顯著差異 (p<.05)。結論:1.在DOMS產生之後,以40% VO2 peak的強度或60% VO2 peak的強度運動對於最大自主收縮肌力的恢復是沒有顯著差異的。2. 在DOMS產生之後以40% VO2 peak的強度或60% VO2 peak的強度運動,對自行車運動經濟性及運動經濟性測驗中的換氣量、心跳率、血液乳酸濃度等生理反應的恢復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