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52.140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效應是目前世人刻不容緩欲解決的議題,它牽連到環境污染及生態失衡,令感受到妨礙永續生存和發展的威脅,而且,也形成人的心靈空虛,生命缺乏值得奉獻的標的,在空虛之餘,各種不滿、挫折和焦慮隨之而生,並衍生許多社會問題。亙古以來,人類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大自然裡生活,我們的祖先、甚至父母,終其一身,都必須櫛風沐雨,從泥土中爭取衣食所需,人類是與環境共同體。 多年來環境的淪喪,照出當年的美好與現今的窘況。那曾經魚群穿梭帶給人們多少快樂時光的泉源,如今卻埋沒在垃圾之下,面對失落,人們只是埋怨,卻忘了自己也有能力改變這一切。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不二法門。環保概念的養成必須從「心」開始,因為心靈環保才是萬宗之源,環保不只是生活哲學,更是生活藝術。 慈濟知福、惜福的心靈環保理論,與資源回收的行動,是「化腐朽為神奇、賦垃圾為新資源」的生命巧思,旣能節能減碳,又具有永續發展的效果。若能將環保概念生活化、資源回收化,那麼維持環境的潔淨與美好,就會變成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資源回收是環境行動,也是環境教育,在做中學、學中覺,經過資源回收的洗禮後,讓人類活的更健康、快樂,也為美麗的大地盡一份心力。地球含藏的資源有限,以環境教育的火炬,導引人類文明的躍進,無論在經濟、在環保,在社會永續方面都極具關鍵。 以上就是本論關注的主題,本論透過「提問–探究–解題」的學術操作,試圖引導世人重新思考生活當下所面對的課題,並透過反思、自省,以活出真正的幸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對於以「老子哲學有多哲學?」作為本論文的題目,其在研究上所訴求的目的主要是為要讓中國哲學在面對西方哲學時,針對其中有關合法性的問題,藉由其在名稱及問題性質之規定上所遍歷的歷史過程,以及它在哲學史書寫中的寫入事實,逼顯出在接受史上中國哲學作為哲學之性質的存在區分與認同理由。 基於上述的目的設定,對於論題之資料來源,我們擬定以收集包括1. 可用來檢討哲學史書寫模式的一般哲學史以及中國哲學史的著作;2. 在讀解老子哲學之歷史過程中的西文代表譯著,以及在初期邂逅下有關強調作為哲學閱讀之建構、評論老子哲學的「原始的」中西文著作,作為研析的主要文獻材料,同時並佐以處理知識之社會條件及其形式的知識社會學、涉及陌生會遇的陌生解釋學,以及文辭訓詁對於概念構成的難題學或問題學,作為研究方法的參考間架來處理我們取得的文獻資料。 在研究過程中作為實際展開的論題,我們在多方可行的細目中選取四個議題作為主要的論述題目,亦即1. 藉由回顧自1655年以至1900年具代表性的一般哲學史書寫,檢討西方對於中國哲學之寫入或不寫入的立論理由;2. 藉由1945年以前的中國哲學史書寫來檢視老子哲學的哲學性規定;3. 然後根據所取得可能作於1720年代的最早老子《道德經》譯本,以及雷慕沙於1823年所發表的選譯本,檢視其對於老子著作之文本作為哲學解讀或漢學解讀的啟動以及傳統之形成;4. 最後再以鳥瞰式的觀察,檢視直至1945年以前西方在漢學傳統下的老子哲學解讀,以及在此之後於西方和中國哲學界對於的老子哲學之哲學性的重新理解與體系重建。事實上由於中國哲學作為哲學的哲學性認知,先存在著一個希臘的辯證之論證傳統,而中國卻少卻這樣一種辯證之論證傳統,但就哲學之追求不可限定的智慧之特徵規定,我們認為另一種在初始啟動的智慧洞見中,出以一種共締的註解與解釋學的參予,對於同樣為要逼顯出或趨近於智慧真理或窮至於一種原理學的愛智訴求,其實是可以看作殊途而同歸的哲學活動。以是老子哲學因此亦可以是為一種哲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是關於朱子道德實踐哲學的研究。朱子道德哲學的最終目的是成為聖人,此與傳統儒家之目標相呼應。在朱子思想中,在未成為聖人之前,人人都必須通過修養工夫,方能圓滿實現道德的實踐;在成為聖人之後,仍需透過工夫來維持。本論文採取不同過去的詮釋進路,從工夫論觀點詮釋朱子理氣心性論,以把握朱子道德哲學的實踐性意義。 朱子工夫論有兩個前提:第一是心與氣成為實現道德的現實經驗之實現主體,即實踐主體;第二是其實現主體的心與氣受到限制性理之實現的氣質人欲影響。由此前提,朱子強調,人通過修養工夫,克服人欲而變化氣質,以實現天理,而成道德人格自我,即聖人。其工夫方法乃為窮理與居敬:窮理是以明理與真知為主的格物致知;居敬是貫通未發涵養與已發省察的心之本領工夫。藉由窮理與居敬工夫,可以使心之知覺提撕以實踐道德命令,而完成道德行動。 如果從工夫論觀點詮釋心性論與理氣論,我必須強調將會得到這樣的詮釋結果:心與氣本具性或理,是能實現其性或理的實現主體,即道德實踐主體,此是一種道德的執行者;性或理是創生道德的道德之理,必須依氣而實現,此為一種道德的立法者,同時為道德實踐的根據。人通過修養工夫而變化氣質,心與性、氣與理能夠關聯地合一而成道德生命,成為所謂「道德主體」。如此的朱子道德實踐哲學成為「關聯合一的自律道德」形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