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82.79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學位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輕度精神障礙者的就業狀況、生活品質情形,並探討個人的背景變項是否影響到就業狀況,以及就業狀況是否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品質之評價。期待藉由研究,除了瞭解目前輕度精神障礙者的就業狀況與生活品質外,可以進一步探討影響輕度精神障礙者的就業與生活品質之因素,作為政府在提供輕度精神障礙者就業服務時之參考。 本研究以民國97年12月底前設籍在高雄市1,728名,18至64歲輕度精神障礙者為研究對象,透過調查法,抽取400位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經過統計資料分析,茲將研究發現分工作現況、工作現況的交叉分析、生活品質概況及生活品質比較分析等四部份陳述。 本研究結果發現:(1)高雄市輕度精神障礙者就業比率為21%,屬於勞動力人口四成,非勞動力人口近六成;(2)已就業者其行業以服務業為最多,所擔任職務以服務工作員及售貨員為最多,工作年資平均為6.4年,每週平均工時為32.3小時,平均月薪則為15,002元,八成以上滿意目前之工作;(3)無論目前有無工作,有四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需要政府提供就業措施;(4)學歷與證照擁有情形與受訪者工作現況相關;(5)受訪者的生活品質涉及到健康與自我評價上會受到本身的精神障礙與精神疾病之影響;(6)整體而言,目前有工作輕度精神障礙者對於生活品質的評價高於其他無工作者,且工作有無會影響到個人對自我工作能力的看法。 本研究之建議:(1)落實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保障與就業服務政策;(2) 開發適性工作機會。

  • 學位論文

貧窮是跨越人類社會世代的重要議題,其影響的年齡層或族群甚為廣泛。本研究針對青年與脫貧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根據政府與民間發展脫貧方案協助青年自立之脈絡,本研究將從生活經驗著眼,藉由脫貧歷程之階段性中,探討青年在致貧、參與方案與工作自立的脫貧歷程,以期能透過青年的主觀論述,找尋青年脫貧過程的核心與意義,進而了解青年在脫貧過程的整體輪廓。 研究者針對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協會之助學方案的經濟弱勢青年為訪談對象,現階段已畢業且具有工作身分者,並邀請八位受訪青年參與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用深入訪談方法蒐集研究文本並分析資料。 研究發現青年在致貧階段,主要陷入貧窮是因為家庭經濟問題的影響,於此青年在求學及生活當中,因為經濟問題而產生個人負向匱乏與正向轉念之感受。參與方案階段,隨著青年不斷求學深造,因為家庭經濟弱勢背景,需依靠教育投資方案協助並藉此在心理、社會與經濟議題上,使青年獲得轉變與成長。工作自立階段,青年完成學歷並取得工作資格,進一步使個人生活自立與穩定經濟基礎,得以回饋家庭與社會。 研究建議脫貧方案積極協助經濟弱勢家庭自立,並加強對青年經濟性與社會性需求之補助,進而鼓勵投入就業,使其青年自立動能增強,學習個人自立精神,進一步收個人與社會之最大效益。

  • 學位論文

台灣社會的人口結構,隨著跨國婚姻與其第二代子女數漸增,儼然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五大族群之一。由於橫跨不同文化、語言、民族性、風俗等環境,新移民婦女與青少年子女在大環境及青春期生心理成長轉折的交融下,其親子互動的議題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本研究旨在理解家有青少年子女的新移民婦女母職與親子互動經驗,透過傾聽親子的對話與心聲,進一步瞭解雙方互動經驗的樣貌。藉由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蒐集資料,邀請六組家庭之母親與青少年子女一同參與研究,先親子共同訪談,再進行個別訪談,所得21份文本採用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經過文本資料的整理,本研究歸納出「異鄉母職之路」、「子職的文化認同」、「親子互動內涵」及「覺察與展望」四個主題來詮釋新移民婦女母職與其青少年子女親子互動之經驗與內涵。研究發現青少年子女與母親在互動關係上呈現分離與依戀的拉拒,但子方對母族文化的認同及對母親關愛的主觀感受是拉近親子距離的主因。而在充滿挑戰與困境的母職經驗中,新移民婦女也因為孩子的存在與回饋,更激發出她們內在「為母則強」的正向能量。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為新移民家庭、社福機構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