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21.26
  • 期刊

禪道生死之鏡──從哲學諮商方法淺談惠能與莊子之生死觀

摘要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遭遇重要疑問-面臨生死課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在生死兩點之間身心如何安頓?本文旨在比較禪宗六祖惠能及先秦道家莊子,並企圖透過建構二人的哲學諮商方法(method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為徑路,聚焦於二者之生死 (life and death)問題的觀點,探究二者思想觀點的交涉與會通之處。擇選禪宗惠能與道家莊子,欲建構惠能、莊子哲學諮商歷程及技術(方法),由師徒說法與寓言故事之「對話」模式,呈顯其生死學的相關內容之哲學諮商技巧。學習其生死之智慧,資以協助每個人以哲學的方式來幫助自己,並獲得屬於自己的最佳策略,進而幫助世人勘破生死的謎題,在面對自己及他人的生老病死,知生死之源,了生死之義,破生死之執,解生死之惑,惜生死之間。

關鍵字

禪宗 惠能 道家 莊子 生死觀 哲學諮商

參考文獻


傅偉勳(1994)。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北:正中書局。
約翰.鮑克、商戈令譯(1994)。死亡的意義。台北:正中書局。
鄭曉江(1994)。生命終點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
鄭曉江(1994)。中國死亡智慧。台北:東大圖書。

被引用紀錄


廖怡嘉(2010)。莊子生死觀之現代詮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517
徐慧媛(2008)。聖嚴法師禪法於哲學實踐之應用探討〔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8.011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