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5.153

宗教哲學/Journal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主要探討現代人類的思維受到宗教信仰與意識型態的深入影響。往昔人類受到宗教信仰觀念的引導,不論是價值觀、世界觀或是宇宙觀,皆受到宗教的規範與解釋,因此,宗教成為提供人類生命意義的價值體系。然而近代以來,科學實證主義觀念的普遍發展,人們相信依靠自身的理性力量,反對傳統的神權力量,以求自我建立一種嶄新的思想體系,這就形成各種意識型態產生的社會因素;意識型態的影響力日盛,逐漸取代傳統宗教的功能,並以「準宗教」(quasi-religion)型態出現。是以今日宗教信仰的神聖性逐漸喪失,而朝向世俗化方向發展,而各種意識型態的世俗性價值觀之興起與影響力量則日顯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討下列三項主題:(一)分析與反省宗教與意識型態的辯證關係。(二)審視與研析近代宗教的意識型態化現象。(三)檢視與研析當代意識型態的宗教化現象。本研究最後認為宗教與意識型態皆是人們的價值信仰體系,皆以強調社會正義的實踐為最終現實理想,兩者必須調和,減少對立與衝突,方能為人類幸福提供一條正確的方向。

  • 期刊

近代科學的直接來源是希臘哲學,但因希臘哲學將宇宙的終極基礎歸結為具體存在物,而任何存在物都只具有相對和偶然的品格,不具絕對性與終極性,不能為科學提供絕對和必然的邏輯依據,故只有當基督教信仰填補了希臘哲學的終極真空之後,科學理念才最終得被形塑。中國哲學視閾中的終極同希臘一樣亦為具體存在物,但類似希臘的基督教的改塑卻未形成,這是近代科學未在中國發生的根本原因。

  • 期刊

重玄思想是道教理論一個重要部分,在道教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源流可溯至《老》、《莊》,而成熟卻是在隋唐之際。在道性、“道”與萬物、眾生的關係及如何體道等問題上,隋唐時期的重玄思想均有超越以往的論述,並以此豐富了中國學術思想。重玄思想的形成還體現了本土思潮與外來文化互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