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76.186

浸神學刊

  • OpenAccess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中華婦女祈禱會成立,是當時的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女士所發起的,蔣夫人1949 年來臺後,號召基督信仰的婦女同道,組織了一個祈禱會,祈求與仰望國家得蒙上帝的恩寵,度過那段艱辛的時代,這個婦女祈禱會更由靜態的祈禱會集會外,進而有動態的關顧軍眷生活,榮民的生活的具體行動,數十年下來都不曾停止,也因為關懷軍中士官兵的信仰,有意更積極的向軍中傳教,這就與軍中的掌思想問題的政戰部門有了張力,婦女祈禱會有意朝「軍牧制度」體制化的方向走,最後「軍牧制度」胎死腹中,在雙方的交鋒過程中,周聯華牧師涉入甚深,在其回憶錄中,有詳細的述說,本文就從「軍牧制度」說起,再分就「中華基督教婦女祈禱會」與「國防部政戰部門」的成立、設想、運作、交鋒作一全面的回顧,以明真相,而在資料的引用上,以相關的當事人之回憶錄為主。

  • 期刊
  • OpenAccess

華人教會的宣講傳統向來著重「領受」、「亮光」、「經驗」。自上世紀七○年代華人神學/聖經學者放洋和回歸開始,華人教會宣講開始以歷史考據為經緯的「釋經講道」。七、八○年代,西方掀起「新宣講學」,藝術、傳播和詮釋元素,成為宣講理論和實踐的柱石。九○年代華人宣講學也因而突破領受、亮光和經驗的框架,逐漸呈現有所根據、可以評述、扎根於信仰群體而非個人領受的「學」。本文嘗試指出,雖然周聯華牧師的《講道法》寫於六○年代,後於八○年代增修為《新編講道法》,但卻呈現承繼華人宣講的傳統和西方學術的觀點,並不乏指向現代宣講學關注的議題,是今日華人教會和神學教育應重新閱讀和重視的經典。

  • 期刊
  • OpenAccess

周聯華牧師多次表示「二二八平安禮拜」是他一生所做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因他在其中扮演和好的使者。本論文以和好為主題,首先說明周牧師對和好作為一神學概念的闡釋,並以五個命題加以歸納:(一)和好之前人因犯罪與上帝為敵;(二)和好的基礎在於上帝主動的行動,藉耶穌基督的死而成就;(三)人雖被動、仍須合作,與神和好;(四)與神和好帶來與人和好;(五)與神與人和好的人,要成為使者,以行動促成他人與神和好且彼此和好。再者,本論文以1990年12 月8 日的「1990 年平安禮拜──尊重人權、紀念二二八」為例檢視周牧師對和好作為一信仰踐行的嘗試,梳理事件始末,並觀察周牧師在其中的參與。最後筆者指出:微觀層面言,周牧師參與「平安禮拜」之和好行動與他和好神學間具基本一致性;但宏觀層面言,要在二二八事件上達致和好、同時滿足公義和慈愛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仍受制於外在環境而不隨個人主觀意願發展,也因此「平安禮拜」雖具一定的歷史價值,但亦有其侷限性。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為了解周聯華牧師參與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服事經驗及其與該機構同工之互動情形,對該機構10 位現任或卸任之中高階主管同工與董事,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在受訪者的經驗中,周牧師的個性有著小驢駒的本質,進入展望會之初係蒙神揀選,回應神的呼召,帶著跟隨順從主的心志,及熱情穩定、刻苦耐勞、單純好奇和執著堅持的特質,順從信靠神,且始終如一地投入展望會的服事。在25 年的參與中,他靠著神的能力以行動實踐了 “服務貧窮、回應需求、成為夥伴、做好管家、及見證基督” 等展望會的核心信念,也展現出他身體力行、簡樸謹慎、自律守份、謙卑體貼、尊重在乎、沉靜敦厚與視野寬廣的本質。自始至今,他持續以持久安靜的支持陪伴,為機構守望,散發影響,被尊敬愛戴,成了眾人的榜樣,更見證了神的榮耀。最後透過他在展望會服事期間與同工的互動和自然典範,提出對基督徒實踐僕人領導的幾點提醒。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旨在導介、呈現、詮釋二十世紀瑞士天主教神學家巴爾塔薩的神學美學思想。依循其神學美學思路,詮釋上帝藉著耶穌基督「那不可看見之神的可見形象」所啟示的美,並探討基督形象之美對當代教會之貢獻與啓迪。首先,對巴爾塔薩而言,「美」被選作神學的起點,不僅是一個探究事物的出發點,更是一個提問的方式;且由之所帶出的視閾,也將影響著接續的回應與抉擇。這樣的回應與抉擇,正是神學美學的任務:回應了現代人處理美的方法進路之偏狹與限制。再者,本文將討論基督作為原始形象的美:那在救贖歷史上顯現為神聖啟示的形象,指向基督並源自基督。正是上帝的道成肉身,完備了受造界之本體論和美學;也唯有通過形象,永恆神性之美始能如明光般顯現出來,而基督就成了那向我們啟示那位不可見之上帝的原始形象。文末,奠基于對基督形象之美的討論,嘗試提供基督形象之美在釋經和倫理兩個向度對當代教會之啓迪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