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研究發現視覺與聽覺管道的訊息處理會交互影響行為表現。然而,過去研究方法在處理歷程的推論上有諸多限制。因此,本研究引入系統多因子技術(system factorial technology, SFT),探討參與者如何同時處理視聽訊息,做出正確決策反應。實驗一測量每一位參與者偵測視、聽目標刺激的心理計量函數。根據實驗一的結果,實驗二採用雙因子設計,收集實驗資料。結果發現所有參與者採用平行、自我終止的處理方式處理視、聽覺雙管道的訊息。此外,結果也顯示參與者在處理容量上具有個別差異。綜合所有結果,本研究不支持傳統的獨立賽跑模型與共同激發模型的觀點,研究結果支持交互賽跑模型,並認為參與者在平行處理雙重管道訊息之餘,管道間的訊息在累積的過程中,會彼此交換訊息,進而影響決策反應。
類別變異效果是指,人們傾向將介於兩類別中間的刺激,分類至變異程度較高的那個類別。過去研究指出範例模型對這個效果無法提供合理解釋,相對地,規則模型則可以,因此這個效果一直是這兩類模型比較的試金石。雖然過去研究時而觀察到此一效果,但由於各研究使用的實驗方法不盡相同,使得我們並不清楚究竟在何種條件下類別變異效果會出現。本研究使用單音刺激進行實驗,嘗試釐清類別變異效果的發生條件。刺激向度為單音頻率,並且透過心理物理函式轉換成心理量(mel)。三個實驗均以典型的回饋學習派典進行。實驗一嘗試瞭解是否可以透過指導語操弄,促使參與者覺察到類別變異程度的差距。結果發現不論有無提示參與者兩類別變異程度有所不同,均沒有發現類別變異效果。實驗二嘗試直接操弄類別變異的差距程度,縮小低變異類別的變異程度,使其成員間距縮小或僅有一個成員,結果均發現顯著的類別變異效果。實驗三則將加大高變異類別的變異程度,結果仍然支持類別變異效果。最後,本研究再根據三個實驗的結果以及前人研究的結果,歸納出一個量化指標D分數,並用於預測類別變異效果,當D大於1時,類別變異效果便會出現,反之則否。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未來進行相關研究的參考。
Levin(1996)提出本種族辨認優勢與他種族分類優勢相對論點,目前的證據多以白種人為主,跨文化的研究證據較少。本研究採用Walker與Tanaka(2003)的變形臉孔典範,設計兩個實驗來檢驗台灣成人是否呈現種族優勢相對論。實驗一為臉孔區辨作業,測試成人區辨亞洲人和白種人目標臉孔與混合亞洲人和白種人之變形臉孔的能力。實驗二為種族分類作業,測試成人分類混合亞洲人和白種人臉孔之不同比例亞洲人變形臉孔的種族。實驗一的結果顯示,對亞洲人目標臉孔僅需23%的變形即有一半機率可辨別兩張臉孔間的不同,而對白種人目標臉孔則需32%的變形才有一半機率能辨別出不同,支持本種族的知覺登錄優勢假說。實驗二的結果顯示,參與者對兩個種族的變形臉孔愈接近混合比例各半的情況下分類的反應時間愈長;此外,參與者傾向將50%的亞洲成分臉孔(即亞洲人臉和白種人臉比例各半)分類為白種人,臉孔需達55.71%以上亞洲成分才有一半機率會被分類為亞洲人,顯示出他種族臉孔的分類偏誤。整體而言,本研究以台灣成人參與者之結果支持本種族辨認優勢與他種族分類優勢的相對論點。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針對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開發一套認知行為團體治療方案,以降低其主要心理危險因子敵意,並檢驗此一心理社會復健方案在敵意與心血管反應之療效。方法:本研究採用個案配對研究。實驗組共16位成員(平均58.56 ± 6.63歲;46至69歲;75%為男性)參與八週每週兩小時的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而控制組的14位成員(平均57.50 ± 9.91歲;38歲至74歲;78.5%為男性)則未介入治療。團體內容包括:(一)心理衛教:情緒反應如何介入心血管疾病病理機制;(二)自我覺察;(三)腹式呼吸輔以可攜式生理回饋儀放鬆訓練;(四)認知治療:認知彈性與正向思考;(五)行為治療:自我慈悲與正向人際互動;(六)社會支持。為提高療效,本研究加入個人化檢測報告與生理回饋儀輔助以提升自我覺察與改變動機;並且參酌本國文化特色,以自我慈悲做為敵意介入之核心要素。兩組研究參與者在團體前後,皆填答敵意、憂鬱、焦慮量表,並接受生氣回憶作業下之呼吸速率與血容積脈波振幅檢測。結果:八週治療之後,實驗組相較於等待控制組在心理因子方面,敵意總分(F(1,28) =10.07, p < .05)、表達敵意(F(1,28) = 4.58, p < .05)、壓抑敵意(F(1,28) = 5.72, p < .05)、與特質焦慮(F(1,28) = 13.75,p < .05)有顯著改善;在生理因子上,呼吸速率(F(1,28) = 5.24, p < .05)與血容積脈波振幅(F(1,23) = 4.64, p < .05)亦顯著改善。結論:針對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所開發之認知行為團體心臟復健方案,不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壓抑與表達敵意行為,同時能緩和其在生氣作業下的呼吸速率,並提升其血管舒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