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43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通過一個事件相關電位(ERP)實驗探討雙語表徵問題。21位漢-英並列雙語者逐詞閱讀224個漢語或英語語句,記錄其閱讀語句最後一個詞時所誘發的N400。語周嘬後一個詞與語句主體部分語義關係是協調的或不協調的,其語言關係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這樣就構成了漢、英兩種語言的語言內首言間的語義協調和不協調的關係。通過這些條件下目標詞所誘發的N400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只有語義關係不同才出現不同的N400,而漢語和英語語言內和語言間的N400是高度一致的,這表明兩種語言是共同表徵的。

  • 期刊

本研究探討說漢語的三歲幼兒如何在自然母子對話中起始言談主題。研究議題著重於言談主題的類型、溝通意圖的種類、指稱的建立、和命題的表達。研究結果顯示幼兒主要以信息來起言談主題,而母親則主要以目來起始言談主題。這種溝通意圖的差異在時空移位的言談主題中特別明顯。同時,研究結果也顯示,幼兒在起始言談主題時經常沒有對指稱和命題提供足夠的訊息;而言談主題的建立經常是由幼兒與母親共同建構的。本研究並指出母親所使用的互動方式應可幫助幼兒在言談主題方面能力的習得。

  • 期刊

以漢人學習義大利文作為第二語文的資料來看,關係子句的學習的確困難、因此較少使用是一個事實。此事實啟示,學習者總是盡量避免使用目標語文(義大利文)最具產出性的語文結構。為了確認此「避免使用關係子句」的看法,作者觀察漢人在非得使用關係子句不可的語境下,他們使用關係子句的能力,並且分析其資料。

  • 期刊

三個實驗用來觀察多字詞的處理是曾從一個詞解構成一群的組成字開始。實驗1使幅直個遮蔽促發的程序,促發項是一個雙字詞的第一或第二組成字。結果發現,組成字與詞同義(透明)者,則第一或第二組成字均產生促發效果。但如果組成字與詞義不同(不透明),詞彙觸接只呈第一字的促發效果。實驗二重複實驗一,但使用對等於目標雙字詞第一字或第二定換英文定為促發項。結果違反「解構」的假說,實驗3操弄同字詞的數目,結果發現對透明詞的觸接有作用,對不透明詞的無作用。本研究結果支持雙字詞是以整體的方式表徵。

  • 期刊

自從一九八零年代中期,植基於衍生學派或優選理論有關天淨方言三字組變調的分析陸續發表,其中爭辯的關鍵在於HL.L.L的單字調組合如何具現成Hl.LH.L。本文利用組內一致性的概念,一方面反映心理學的相似性分類,一方面應優選理論的最佳變化模式,從一全新的角度詮釋天津方言三字組變調。

  • 期刊

本實驗中的每一則實驗故事都以在暗示的方式導引讀者一種不同的情感狀態。在每則故事的本文之後再附加一句含有情緒詞的目標句。每一對相符和不相符的情緒只有情感價(正價或負價)是相對的,在故事間採平衡安排法。結果顯示讀者閱讀含有不相符情緒詞的目標周時,速度明顯較慢。這表示中文和英文雖然有根本上的差異,但中文讀者也會在心理上反應出故事人物的情感狀態。而且與Gernsbacher等人(1992)的結果相比較,文中讀者受到情境模(包含故事人物的情感狀態)的影響較大。

  • 期刊

漢字的特徵之一是具有意旁,以啟示一個定換語意。作者觀察意旁的形式、一致性與混合性對漢字辨認作用。形式是指意旁指示一個字語意的程度。一致性是一個意旁能指示某一特殊意義的程度。而混合性是擁有同一意旁的字數。結果發現,與意旁同一語意以及具高混合意旁的字在語意歸類與決定作業裡被處理的較快。此結果被解釋為,漢字辨認期間涉及意旁的處理。

  • 期刊

僅管現今中文裡的「被字句」(the bei-construction),有越來越多的中文說話人將之用於表達中立或正面的意義,但中文的「被字句」似乎仍以表達負面、不幸的意義為主。被字句所表達的意義,主要是來自句子中的動詞(字的層次、詞的因素),或者是整個句子所形成的句意(句子的層次、語境因素)?本研究以三種不同的動詞:負面動詞、中立動詞、正面動詞,分別造於三種不同語境的「被字句」句子:負面語境、中立語境、正面語境。由中文說話人判別各句子的接受度。本研究結果顯示中文說話人在判別中文「被字句」的句子接受度時,受到整個句子的語境影響,較受到句子中動詞本身的意義影響為大,且語境的影響於統計上達顯著性。另外,中文說話人仍較容易托受表達負面、不幸意義的被字句句子。本研究的結果亦支持交互理論(Interactive Approach),即說話人在處理句子時,同時受到多種語意訊息的影響。

  • 期刊

本研究報告三個失寫症的個案,他們顯示漢字的失寫,但未呈假名的閱讀與失寫的困難。個案NK呈現漢字失寫與左顱頂葉受損。個案MY則漢字的失讀與失寫與左側葉的損害。此三個案均呈漢字的失寫但並未呈失語或假名的閱讀與書寫的錯誤。錯誤分析顯示,他們有不同的組型。個案NK呈字形相似性的錯誤。個案TO不能寫出漢字。個案MY則呈同音字的錯誤。此結果指出,漢字失血可發生在訊息處理的許多層認,亦指出,漢字與假名的處理涉及不同的神經機制。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檢驗雙重收錄假說(Paivio, 1971, 1986, 1991;Thompson & Paivio, 1994)對圖臲效果的解釋。本研究特別觀察美國大學學生學習日本平假名時,使用圖片與語音的方式記憶平假名的短期與長期效果。結果並未現現短期與長期記憶的圖優效果。本文提供可能的解釋,並依此修正雙重收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