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Falmagne等學者發展的一種以排比關係為基礎之媒介理論,應用到有關喜好程度轉變之數學模式研究。此類模式假設喜好程度之轉變是經由環境中某些信號傳遞的影響,而其主要課題即在於建立因時間改變而喜好程度轉變之機制。在此我們討論兩種有關喜好程度之排比:一為weak order,另一為semiorder。在此之前Falmagne等學者曾成功的將weak order模式應用於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之資料分析上,但是對同一筆資料,其semiorder模式之應用並不成功。由於美國總統選舉之資料是以量數評定為依據,而且此評定與以semiorder為基礎之排比關係並無一對-之轉換關係,本文的重點之-便在於此轉換關係之建立。據此,我們發展一套以鄰近狀態反應機制為基礎的semiorder模式。本文比較weak order模式,上述之semiorder模式,以及此二模式之轉入轉出延伸母模式,並將之應用於1992、1996及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之資料分析上。本文最後並嘗試討論模式中一些重要參數之心理意函及其對負向選舉宣傳之解釋。
理解的計算理論被視為是研究理解過程所發生的認知歷程與理解結束所形成的記憶表徵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本文旨在探討一個特定的理解的計算理論-景觀模式,試圖檢驗與建立其理論的效度。實驗1-a企圖尋找一組合適的參數組合得以有效預測參與者對短篇故事體文章的回憶量,進一步將這一組的參數值套用於實驗1-b,並且將模擬的結果再與參與者對另外的短篇故事體文章的回憶量比對,發現景觀模式預測力仍然良好,足證這個模式的效力並不完成依賴參數值的選定,而是該模式本身就有一定的效力。實驗2再以模擬的方式檢驗景觀模式對各種激發來源的預設值是否合理,結果發現如果改變原先預設的激發值的話,模式的預測力大為降低,足證預設的激發值具有合理性,也支持該模式假定之因果推論及指稱詞推論卻實是理解過程必要之推論機制。本文也討論諸多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探討在飛行儀表板中飛機的呈現亮度對視覺搜尋表現的影響。受測者的作業是儘快在儀表板所有的飛機中偵測出對其駕駛的飛機具有威脅性的飛機。儀表板中所有的飛機可能全以高亮度呈現,低亮度呈現,或一半高亮度,一半低亮度(混合)呈現。具威脅性的飛機有可能以高亮度或低亮度呈現。第一個實驗中受測者的偵測時問顯示在混合高低亮度呈現的儀表板中,低亮度的飛機被偵測的時間較全高亮度或全低亮度呈現的長;高亮度的飛機被偵測的時問則與全高亮度或全低亮度呈現的相同。第二個實驗使用信號偵測理論方法,其結果顯示主要是受測者對混合呈現中低亮度飛機的視覺敏感度降低,非決策判斷歷程,延長其偵測時間。本研究的結果可作為決定儀表板訊息呈現亮度之參考。
為了探索人類心理歷程與心智表徵,各種不同的認知模型不斷地被研究者提出。這些認知模型代表著不同的理論觀點,它們不僅可以對現象提出解釋,還可以對未知進行預測。當我們想要檢視一個理論模型對於現象的可以達到多好的解釋力,以實徵資料進行電腦模擬就成為了一項強而有力的研究工具。然而本地(台灣)的心理學背景的學生往往缺少學習這項工具的管道,而不清楚什麼是電腦模擬、不知道如何進行,不了解它的重要性何在。這部分可能源自於心理系所鮮少開設相關的課程,也或者是它需要較高的程式設計能力。因此,本文目的在於提供進行認知模擬的概念性引導方針:文中將首先介紹兩個在類別學習領域上相當知名的類神經網路模型ALCOVE與ATRIUM,並以Yang與Lewandosky(2003)知識分化的研究為例進行電腦模擬,透過此二模型與實徵資料的分別比對結果,進一步對此二模型背後所支持的理論進行比較分析。模擬結果顯示,ATRIUM對於在類別學習上的知識分化現象的解釋力明顯高於ALCOVE。此外,一些相關的理論層次的議題,如分類表徵的異質性等,也因為獲得模擬的結果而能夠被更深入的討論。
關於促發(Priming)在字詞與句子識別作業的先前研究,對隱喻(metaphor)在文句瞭解上的效果提供證據:支持概念性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可以將文句間的片段聯結起來。本研究使用不同之促發方式來延伸先前的發現,並檢驗文句間關係聯結的形成是否依賴隱喻的憤例性(熟悉度)。雖然隱喻一致性(metaphorical consistency)的效果並不紮實,新奇性與慣例性隱喻(conventional metaphors)都對隱喻的相關字詞造成促發。此結果暗示隱喻的憤例性並非是聯結文句間片段之必要條件。但是在一膽250毫秒促發呈現(prime presentations)與200毫秒反應限期(response deadlines)之字詞識別作業中,慣例性隱喻造成促發而新奇隱喻則不然。本文最後討論此研究結果與層級包含(Class Inclusion)和概念性隱喻理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