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齊物論>蘊含著豐富的「對話論理」。首先,莊子是以「吾喪我」的功夫進行「吾主體」的意識解構,從而開發出吾人生命之大自由,然後在自由之精神引領下,對吾人之語言活動與認知活動,展開全面的批,而終於在「以明」、「兩行」、「天府」、「葆光」的一獵照察之下,由「有待」入於「無待」,一切對等與對話之關係得以超越真假與是非之二分,而終獲致圓滿之和諧。因此,莊子的理想人義亦即人文與自然的合一之道所透顯的終極意義。如此,吾人便可通過「存在」的弔詭,回歸真實的生活場域,而這也就是莊子齊同物我的對話論理的意義所繫。
本文由「全球化」之意義的影響、全球化與民族國族同等等角度討論「全球化「問題。作者指出,「全球化」現象的出現,有其政經、社會、文化、科技、思想等等背景,而「全球化」現象在過去與未來都與世界局勢的變遷息息相關。作者指出,在全球化的快速而複雜的環境裡,許多深刻的文化問題更加突顯,更加值得我們思考,而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更有必要對全球化現象加以省思。
就陰陽與太極的關係立論,船山認為只要承認陰陽不等於是太極,或說太極本無陰陽,太極因動靜而後生陰陽,則任何形式的說法,都無法不招致「無中生有」的判,和佛老之說無法區別。為了徹底建立儒家實有的天道論,船山提出「陰陽-太極之實體」的理論,這使得他必須對易教「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和周子「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之言做出不一樣的解釋。本文將會指出,船山對「生」的意義之規,並非父生子之生,而是「立於此而生」的同有固有之生,太極之生陰陽是於(太極之體上發生。是以,船山的陰陽太極關係論既不會造成太極和陽對立的二元論,也能避免了「無中生有」的矛盾。
儒學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儒」字本身在殷代即有宗教的義涵,到了春秋時代,孔子在殷周文化的基礎上創立了儒學。儒學本是以人文道德和社會政治為主要內容的學說,由是由於繼承了殷周文化,因而自始就包含宗教色彩,具有相當的宗教性。例如儒家中的「天」、「命」等概念,既有神秘性,亦有自然性與社會性。後來,孔子被人們神化,把孔子尊奉為崇拜、信仰的對象。從整體來看,儒學演化為道德宗教已成為歷史事實。儒學即是哲學,又是道德宗教,具有二重性思想約徵。本文分四部分論述: 1.略述近代以來關於儒學是否宗教的主要觀點; 2.把孔子尊為崇拜、信仰對象; 3.儒學演變成宗教已成歷史; 4.認同儒學是道德宗教的意義。
文章分為兩部分。首先對<齊>文的題目和結構進行了辨析和疏釋,忍為:莊子創作m齊>文的目的是要「齊」各家各派之論,並從道家文化的特徵出發說明了「齊物」與「齊」「物論」的關係。第二部分採取對<齊>文的基本概念-天籟、因與明、寓諸庸等-進行疏釋,進而實通其理論的方法,說明<齊>文的主旨。指出:莊子由於把老子無為的理論引用到觀念的領域,一方面認為一切哲學真理的訴說,儘管是相對的,但教有其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則認為人的存在本質不能從理論上被確定,需通過實踐來體現其價值。最後,指出「莊周夢蝶」寓意的本旨在形容超越各家理論之後的自由的精神境界,點出了心、物兩者的界限,起到了收束全篇的作用。
以對生死的取捨作為價值衡量的標準,那麼莊子在生死觀上就同時有樂生、樂死和齊生死三種不同表現,而造成其語言境遇裡這種情形的原因在於他獨特的言說方式,三種不同的生死觀做為「言」的表現才於傳遞對道的理解這個「意」。這此「言」大致依此傳遞出莊子對道的理解:第一,通過表達樂生立場的「言」,示意道作為人生境界予人正當的生活方式;第二,通過表達樂死立場的「言」,示意進入此種人生境界,獲得正當生活方式的途徑;第三,通過表達齊生死立場的「言」示意在道的境界觀照下世界顯現的方式。
當今歐洲最有顯響力的兩股思潮-「詮釋學」(Hermeneutics)與「解構理論」(Decconstruction),對文本與詮釋、歷史與語言等關係,有著別於傳統且擴及人文學科諸領域的創新理論。本文藉以反思在中國注疏傳統中的關於理解的問題,並以《老子》與之對比,期待開創《老子》詮釋的一條路,並認為老子語言類似解構理論,但是對文本的詮釋理論上卻是超越解構理論,而自成一格的。
歷來學界對《列子》的相關研究,多集中於其真偽問題之考辨,思想耜分則多屬附帶討論。就其內在之哲學問題作專題探討者,仍不多見。因此本文嘗試以《列子》的天人思想為主題,逐層分析其內含的哲學義蘊,為期能以此專題深入的方式,對《列子》尚堪發掘的豐富哲學意涵,作一管窺。 本文道先分析出《列子》的「天」具有自然界意義、意志意義以及形上意義三層意涵。其中意意義的「天」為列子所否定,自然界意義之「天」雖不具哲學意涵,谷涵屬在形上意義之「天」中,而形上意義之「天」則包含「天道自運」以及「本然天真」二層面。接著本文再就《列子》中「天」與「人」之間的關係逐層分析,以呈現《列子》關於「人」以及「天人」之間的整體思想內涵,這包括「人」在天、地、人、鬼一體觀中的地位,以及「知時安命」、「順理使物」以及「物我大同」之天人觀。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