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之論述規模乃以董仲舒新儒學中所具有以「大一統」觀念的哲學性為底基,而論述之過程首先由「天人感應」作為「大一統」的形上理據,來理解董仲舒此一宇宙論圖示的思考所具有的實際效應。接著,再以人性本有善質的人性觀,來肯定董仲舒教化論與大一統思考之間的內在關係性。如此,終可經由人倫大義的闡發,以及綱常之教的具體建構,上轉於大一統的為政之道,這便是董仲舒的最大關切,也是他心目中政道與治道合而為一的理想之道一一如此,天之為最高權威與君之為人倫之極,乃有了直接洽合的契機,而這也同等把宇宙論的先天義與人倫教化的後天義,放入一以貫之的本質思考中,其中約理論困難正顯而易見
本文旨在探究董仲舒的理論活動中的哲學創作意義。董仲舒藉由政治問題的思考,提出「改制」「祭天」「教化」等規範原則,遵從德治主義,從而豐富了儒學內涵,但是立論依據都指向天意志的存在,天意志的內涵就是儒學原理,這就是宇宙論進路的儒學建構。理論構作的方式就是將自然秩序予以德性化,至於自然秩序的知識則是後引自秦漢之際的自然哲學知識,所以董仲舒並不是宇宙論知識的創造者,他是藉由宇宙論進路而建構哲學理論的儒學家,主要就是藉由「天人相感說」而使用陰陽五行等概念架構起來的理論體系,此外,他對於君王教化的問題、以及仁義概念的討論、及君王統治術的觀點都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亦為本文所論及。董仲舒之學以一強勢思考模式進入歷史,產生影響,卻並不表示這套思想就是具理,但是他卻是中國哲學真理觀建構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歷程。
本文旨在依據董仲舒《春秋繁露》一書的內容,以春秋「奉天法古」應人、塵天以制禮作樂的線索為主軸,探討董仲舒哲學與公羊春秋的主要觀點。全文分成三部分:一、前言。從一般對兩漢哲學的評價,導引出本文所要探究的董仲舒哲學。二、本論-董氏春秋公羊學的主要意涵。分為三部分:(一)復古更化-時代問題的省思與據春秋立對策;(二)依春秋之旨立制;(三)春秋應天-改正朔;分別說明董子的受命說、人性論、禮制論及氣化宇宙觀。三、結論。總結前文,提契本文所闡述董子哲學的重點。
《樂記》在其人性觀、天人觀基礎上圍繞「治心」、「合情」論述其美育思想:「樂」法「天地之和」而成,其特質與功能是「和」、「同」,物剌激人產生心理活動包括物慾,物慾需要節制;而體現平和仁愛之天德的和樂,可使人在愉悅中被薰陶,治人之心,合人之情,完成美化人性這一系統工程中之核心任務。政治、倫理目的是其「治心」、「合情」之終極追求。
《老子指歸》是嚴遵注《老》之書,他以《老子》各章節之思想要旨為本,為文闡發對《老子》思想的理解,進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嚴遵發揮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道體虛無。道性自然、萬物自化,萬物自化,由人道契合天道的觀點,重新詮釋道家思想,影響自是深遠。本文將就《指歸》的思想內容,作以下幾個面向的探討:一、「虛無」以言「道體」,說明道為一切事物存在與超越的本根;二、闡釋道德、神明、太和以玉天地的宇宙生成原理;三、指出《指歸》在道家的「自然無為」觀念下而有萬物自生自化的思想;四、道之發用言無欲保德,存神全身以人道相入與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等;並期待因著這些探究,說明《指歸》所蘊有的豐富思想內涵及其影響。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