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9.224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亞洲華人社會的政府和民間,幾乎同步強調創造力教育的重要性,但為什麼華人學生的創造力仍然還在臥虎待啟、藏龍待醒的階段呢?其原因可能在於華人社會過份強調IQ而忽略創造力;重視外在動機而忽略內在動機;強調知識來自權威的傳授,而忽略意義的主動建構;强調競爭表現、單打獨鬥,忽略團隊合作、知識分享;强調考試結果,忽略學習過程;重視紙筆測驗、記憶背誦,忽略真實評量、多元表現;支持乖男巧女、標凖答案,排斥好奇求變、獨立思考;重視創造知識的傳授,忽略創造歷程的體驗;強調努力認真,忽略樂在其中;重視言教要求,忽略潛移默化;重視學科本位,忽略課程整合。那麼,如何發掘華人學生的創造力呢?作者建議從學生的多元成就發掘創意;重視具有華文特色的創造歷程評量;強調生活風格的評量;強調創意文化(包括動機氣候)的評估;重視守門人的影響。在培育華人學生的創造力方面,則可積極建立創造力的價值與態度;形塑創造的生活風格;以多元智慧為架構培育創造力;採取匯合取向或科際整合取向培育創造力;陶融創意文化;妥善選擇創意守門人;包容、尊重與支持多元團體與個別差異;強調創意歷程與樂在其中的體驗;將創造力融入各科教學與課程統整;創造力相關技巧與特定領域創造技巧並重;同時重視多元與真實、個別與團體、歷程與產品的評量;並謹記「上行下效」比「掌控管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