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251.67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社區心理衛生是公共衛生重要範疇之一,本文先從社區心理學觀點闡述社區心理衛生工作的理念與實踐基礎,包含預防重於治療、強調個人優勢與能力、生態觀點的重要性、尊重多樣性、賦權、科技合作與統整等面向。繼而回顧我國社區心理衛生工作的發展脈絡,包含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立過程、營運模式、發展現況與面臨的困境,最後,提出臺灣社區心理衛生工作未來展望,希冀政府重視社區心理衛生政策與執行規劃、健全社區心理衛生組織服務及輸送體系、加強社區民眾心理衛生教育等面向,強化社區民眾心理健康促進,提供可近性及連續性的直接服務,整合社區心理衛生資源以及如何支持病患家屬等議題,希望讓臺灣心理衛生工作真正落實於社區之中,實踐社區民眾心理健康的促進。

  • 期刊

青少年與青年族群的心理健康已為全球關注的議題。高風險心理健康障礙的年輕族群容易被忽略,其安全性議題亦經常造成社會壓力。本文藉由分析精神疾病高風險的界定與其轉換發病率,論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精神疾病高風險青年族群的重要性,並由文獻彙整出可行之健康促進介入措施,包含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壓力處理、人際互動、健康責任與自我實現等六方面健康生活型態,以增進其健康自覺,協助自我身心靈健康的維護,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

  • 期刊

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是世界衛生組織因應人口老化的重要倡議,追求增加「健康餘命」,減少「老人憂鬱發生率」是臺灣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的重點指標。本文以臺中市為例,用城市治理觀點與實證科學的介入,介紹臺中市透過全市29區的焦點團體研究及老人憂鬱全市隨機調查,對老人心理社會健康評估,並運用在地特色,發展個人、社區及系統三層次之多元創新行動方案,以回應老人對自我認同感及社會參與的需求。方案如:「樂齡行動教室」是融入老人生活方式與文化的在地健康促進活動;另「高齡者活力秀」是透過社區組隊及舞台表演,以促進社會對老的正向認同與老人社會參與;而「樂齡行動導航APP」,則是整合地理資訊系統回應「高齡者需要」的在地資源資訊APP,透過有效率的資訊介面引領世代互動。臺中市的經驗模式,強調促進社區老人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活躍老化,以擁有心理社會的健康,能對生活有盼望,可以優雅老化。

  • 期刊

思覺失調病患為全世界所有疾病中排行第六的高負擔疾病,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至2013年12月底止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慢性精神個案者共有122,538人。本文以兩篇真實思覺失調症家庭照顧情境故事為前引,參照國外公衛護理的他山之石指出國內社區精神衛生仰賴公衛護理人員的困境;再以醫院精神科居家護理的實踐經驗分析精神疾病家庭的照顧困境與社區精神衛生照護長久以來只以「疾病照顧取向」為觀點的不足;並從第一個面向—體制性因素及第二面向—社區精神衛生的生活性經驗與體制性服務斷層來討論社區精神復健的推展現況。最後,建議社區中的精神疾病家庭照顧者、疾病經驗者及公衛人員(體制)彼此有一個開放性的對話機會,期待能為疾病經驗者和精障家庭帶來希望與更多的可能性,進而正視社區精神患者的回家之途。

  • 期刊

老化社會及慢性疾病型態將導致失能族群增加,由於慢性失能患者肇因於疾病及個人因素易衍生心理問題,不僅影響整體生活品質更衍生照護需求;目前,失能族群之健康照護政策目標以朝向社區式照顧為主,因此如何在社區照護服務中提供失能族群合適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實屬重要議題。本文依照慢性失能患者之心理照護、心理健康促進策略(包含:音樂治療、懷舊治療與園藝治療),及社區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角色功能進行論述,藉此做為推動社區慢性失能患者之心理健康促進方案之參考,期盼更落實社區化照護,以提升慢性失能患者之心理健康。

  • 期刊

背景 雖然國外實證研究支持延遲斷臍可以增加胎盤血流灌注至嬰兒,因而可以減少嬰兒時期的鐵質缺乏,也能透過幹細胞的補充幫助嬰兒各系統的發展;但國內臨床上多數醫療院所因為擔心增加高膽紅素血症及產時出血量而採立即性斷臍。目的 探討斷臍時間對於嬰兒黃疸及產時出血的影響。方法 研究對象為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所生產的孕婦及新生兒,採實驗性研究,隨機分派105對母嬰至實驗組(n = 44)及控制組(n = 61)。實驗組採延遲斷臍,嬰兒娩出後3分鐘斷臍,控制組採立即斷臍,斷臍時間控制在嬰兒娩出後1分鐘內,藉以比較嬰兒黃疸及產時出血的相關性。採用結構式問卷及生理計量測量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包括母嬰人口學及產科學資料、產時出血量、新生兒出生前三天之體重變化及經皮膽紅素值、出生後七天是否因黃疸而住院照光治療。結果 兩組出生三天的嬰兒其經皮膽紅素值皆隨著出生天數而上升,但兩組的經皮膽紅素值、住院期間及產後四至七天的照光治療率、住院期間照光治療時數皆無統計上之差異;延遲斷臍與產時出血量沒有相關性。結論/實務應用 本研究結果證實延遲斷臍不會增加產時的出血及產後三天的黃疸值。建議醫護人員採用延遲斷臍,並於生產教育教導個案延遲斷臍的好處,及澄清延遲斷臍對母嬰健康影響之相關疑慮。

  • 期刊

背景 實證研究顯示護理執業環境顯著影響護理人員的留任和照護品質,由於區域醫院的護理人員占所有執業人力之多數,探討該層級醫療院所護理人員對於執業環境的看法有其重要性。目的 探討某區域教學醫院護理人員對於當前護理執業環境之知覺現況。方法 採橫斷面研究設計,以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474位護理人員為對象,採匿名方式填答問卷,研究工具包含基本資料表及中文版護理執業環境量表。結果 護理人員整體對執業環境的知覺持中上滿意度,唯對「足夠人力與各類資源」感到最不滿意。不同執業單位及不同臨床進階層級護理人員對執業環境的知覺有差異。以護理執業環境量表五個次量表為預測變項進行區別分析,形成新的組合變項—良好的工作現場人力團隊及合宜的護理行政管理環境,分別可區隔不同執業單位及不同臨床進階層級護理人員對於執業環境的知覺,即病房單位護理人員對工作現場人力團隊的執業環境知覺,較急重症單位及特殊單位不滿意;而N2層級護理人員對合宜的護理行政管理的執業環境知覺,較N1及N不滿意。結論/實務應用 建議區域教學醫院能提升整體護理人力與資源、促進病房單位的醫護合作關係以及增進N2層級護理人員對於行政管理與參與決策的看法等,以促進護理人員對工作環境的正向知覺。

  • 期刊

背景 台灣疾病管制署於2005年始,於指定醫院推行愛滋個管計畫,提供整合性服務及降低風險諮詢。面對臨床照護的日漸複雜性及需要高度專業性,發展以愛滋護理照顧核心能力為基礎的專業教育刻不容緩。目的 建立台灣愛滋個案管理師角色與愛滋護理照顧之核心能力。方法 本研究參考加拿大、英國及非洲的愛滋照顧核心能力,草擬台灣「愛滋個管師角色與愛滋護理照顧之核心能力」架構,包含七個角色及27項能力,以修正型德菲法邀請15位專家共同評定。結果 第一回合共識決策有三項目未達成共識,經整合並修改後,第二回合整體專家共識收斂度達97.06%。定稿的「愛滋個管師角色與愛滋護理照顧之核心能力」為:愛滋病照護專家-9項能力、溝通者-1項能力、合作者-4項能力、領航員-2項能力、管理者-4項能力、代言人-2項能力、專業人員-5項能力。結論/實務應用透過愛滋護理核心照顧能力指標的建立,未來可發展、培育進階愛滋病護理師的核心能力,並應用於長期監測進階護理師提供的愛滋個案管理之照顧品質。

  • 期刊

背景 自我反思促成專業的反思實踐,通常屬於個人思惟,缺乏關於護理人員團體互動與自我反思的論述。目的 探究精神科臨床護理人員於督導團體的自我反思型態及其意涵。方法 以現象學研究方法收集資料,分析12次團體對話內容及參與者學習心得。結果 團體對話中出現體知型與論述型兩種反思。體知型反思,是以身體經驗的情境感知,產生自我知識;論述型反思,是以言語交流的意念覺察,進行自我檢視。結論/實務應用 藉由團體對話的身體經驗與言語流動構成兩種反思型態,有助於臨床護理人員發展自我覺察能力。促進自我反思,強化健康專業人員自我檢視與自我導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