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209.254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對於「智慧醫療」(smart healthcare)的定義為:「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另外,許多學者也認為「智慧醫療」是指醫學資訊(medical informatics)、公共衛生、商業應用的整合,主要是透過網際網路及相關的人工智慧與資料探勘技術,提供更精準的個人化健康服務與健康資訊的應用。近幾年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發展十分迅速且熱門,尤其是在2016年AlphaGo擊敗南韓棋王李世後,深度學習變得更廣為人知。而深度學習最常應用於圖像辨識與物體辨識,像棋譜、畫作或者是圖片中的人事物等之類的辨識,而另一個常用的範疇則是用來進行資料的特徵萃取。在過去的研究中,智慧醫療的研究與應用很少使用機器學習或是深度學習的方式進行分析,大多是使用傳統的統計、迴歸分析的運算進行預測。所以本文將從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方法來進行智慧醫療的整合運用。

  • 期刊

在醫護相關教育中,護理教育的重要性、複雜性及存在的問題,一直是被關心與研究的議題。因此,在護理教育上,使用有效率及新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而在近年來,最被重視及注意的教學方法乃是概念構圖的應用。以往文獻也指出概念構圖是一個積極的教學方法,可用來幫助護理教授訓練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及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本文首在說明概念圖與概念構圖之理論基礎,以及探究傳統概念構圖在醫護教育之應用成效。其次,探究與說明科技輔助概念構圖之應用成效,並說明如何應用科技輔助概念構圖在醫護領域之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期使醫護教師能正確地應用科技輔助概念構圖於教學實務上。

  • 期刊

護理教育主要目標為培育護理系科學生專業醫護知識、情意與技能,進而於未來與臨床工作接軌。護理教育的學習成效有賴學習歷程最初之學習動機;缺乏學習動機,則即使有完善的知識、技能甚至臨床學習的經驗,亦難以培育為優秀的專業護理人員。本研究以「護理教育未來式」為發想,提出以新興科技虛擬實境技術結合ARCS(attention, relevance, confidence, satisfaction)動機模式之學習架構;主張若以虛擬實境技術建構激勵學生動機,乃至於涵蓋認知、情意、技能面向之學習環境。虛擬實境提供的沉浸環境容易引起學習者注意,而學習環境宜由相關的先備知識延伸學習,進而透過虛擬實境模擬系統中建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強化學生持續學習之信心、與對學習環境與自我表現滿足。期望本研究所提出以虛擬實境誘發動機之整合式學習模式,能夠提供有意以虛擬實境發展護理教學與學習素材之教育工作者參酌,以建構兼顧娛樂性與學習價值之虛擬實境平台。

  • 期刊

近年來國內雖然逐漸重視不同性別者的醫護權益與制定醫護相關的性別政策,但實際推展至護理教育與臨床照護仍有許多待改善之處。即使目前已有《性別平等教育法》,並且將性別融入護理教學列為護理教育評鑑項目之一,然而面對多元化的健康照護體系與日新月異的護理知識,許多從事臨床多年的護理人員深感再繼續教育,在職訓練促進自我成長之重要性,但是需要學習的護理專業知識不斷增加,且性別議題原本就不是傳統護理教育設計的主軸,因此,易在教學時間與性別專業師資的考量下被忽略,只能由護理人員在臨床實作上自行摸索,若護理人員缺乏性別素養,即可能導致個案權益或護病關係受到影響。政府持續推動護理人員線上課程,應重視不同性別與性取向者的照護需求,讓智慧科技的線上課程更符合護理人員提升性別素養的學習需求。本文從運用智慧科技的觀點出發,首先闡述護理人員具備性別素養之重要性,繼而提出運用智慧科技之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與情境結合之案例,建立具性別素養的健康照護線上課程與教材,以改善教學時間與性別專業師資不足的學習困境,更重要的是涵養護理人員的多元性別觀,強化性別素養與跨專業整合能力,以適切的照護不同性別與性取向個案。

  • 期刊

背景:過早入院到陌生醫療場景待產易使孕婦產生焦慮、不確定及失控感,教育孕婦等待適當入院時機,能減少往返產房與家中的辛苦,降低非必要醫療措施。目的:探討入院待產時機教育課程於孕婦焦慮、不確定感、生產控制感及待產結果之成效。方法:採類實驗設計,共收151位低危險群之單胞胎初孕婦,實驗組76位於妊娠35週以上的產檢日接受入院待產時機教育課程,課程次數為一次,共計一小時,課程內容分為三單元:「正常產兆與待產時機」、「產兆來臨之居家備忘錄」、「危險徵兆的認識」;控制組75位未接受。於介入方案前及產後3天內填寫結構式問卷:基本人口產科學資料、焦慮感與不確定感視覺類比量表、生產控制感量表以及待產結果資料。結果:入院待產時機教育課程能降低孕婦焦慮及不確定感(p < .001)、提高生產控制感(p = .001),掌握較正確入院時機(p = .001)、減少被拒絕入院返往家中的次數(p = .007)及諮詢次數(p < .001),提高子宮頸擴張達3公分後入院的比率(p < .001)以及降低催生機會(p = .002)。結論/實務應用:藉由入院待產時機教育課程,鼓勵孕婦無危險徵兆時,延長第一產程潛伏期居家時間,以降低焦慮、不確定感,提高生產控制感及較佳待產結果。

  • 期刊

背景:緊急救護技術員須能準確評估急救需求,因這關係著病患的安全及預後。但國內目前無制定相關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及課程,易導致不適當之處置。目的:旨在探討緊急救護技術員自評急救處置能力,及比較不同背景的整體自評急救處置能力差異。方法:採橫斷式調查,方便取樣自東部某消防局的緊急救護技術員為研究對象,以自擬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發放295份問卷,回收272份,回收率92.2%。結果:本研究發現緊急救護技術員自評執行急救處置能力整體平均得分為3.58,得分最高的項目為:「正確操作自動體外去顫器」;得分最低的項目為:「明白產後出血的處理方式」。此外其分數會因年齡、教育程度、緊急救護技術員資格、緊急救護教官或助教資格、擔任緊急救護技術員年資、服務單位每月救護勤務量、個人月平均救護勤務量,及最近一年內是否曾額外參與緊急救護課程,而有顯著差異存在。結論:可將評分較低項目,如:急產及兒科急症納入訓練課程,設計標準化教材及不同教學策略、增設考核制度,以提升信心不足案件之緊急救護適當性及品質。

  • 期刊

背景:第II型糖尿病為國人常見慢性疾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成為健康領域中重要議題。目的:探討第II型糖尿病病人身體活動、生活品質之現況及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研究,於2014年1月至10月在台北市某區域教學醫院採方便取樣,共收案100位第II型糖尿病病人。以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及SF-36生活品質量收集資料。結果:(1)有42%的研究對象在過去7日沒有運動習慣,以輕度活動為主。(2)病人的生活品質屬中等程度,病人年齡(r = -.231, p < .05)、教育程度(r = .279, p < .01)和生理面向生活品質有顯著相關。HbA1c值高於6.5%的病人比低於6.5%者在生理面向(t = -2.595, p < .05)及心理面向(t = -2.522, p < .05)生活品質顯著較差。(3)糖尿病住院次數(r = -.256, p < .05)、有無合併其他疾病(t = 3.29, p = .042)與生理面向生活品質有顯著相關。(4)身體活動與心理健康呈顯著負相關(r = -.205, p < .05),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其餘構面均沒有顯著相關性(p > .05)。(5)因糖尿病住院次數是生活品質之顯著預測因素,可解釋14.5%的生理面向生活品質,可解釋5.5%心理面向生活品質。結論/實務應用:當病人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可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參考。

  • 期刊

背景: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護理人員需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及適當的衝突處理風格,才能有效的與醫療團隊、病人及家屬溝通。目前台灣缺乏對ICU護理人員人際溝通能力及衝突處理風格相關之探討。目的:探討ICU護理人員的人際溝通能力、衝突處理風格與影響因子,及人際溝通能力、衝突處理風格之關係。方法: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法,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南部三家醫院351位ICU護理人員,用「個人基本屬性問卷」、「人際溝通能力量表」和「衝突處理風格量表」收集資料。結果:ICU護理人員:(1)整體人際溝通能力屬中等以上程度;最常使用的衝突處理風格為「整合」。(2)教育程度、職位越高,其人際溝通能力越佳。(3)年齡在「妥協」、「逃避」;教育程度在「讓步」、「妥協」、「逃避」、「整合」;職位在「讓步」、「妥協」、「整合」;工作年資在「支配」、「妥協」、「整合」的衝突處理風格上呈顯著差異。(4)人際溝通能力分別與「支配」、「讓步」、「妥協」及「整合」的衝突處理風格有顯著正相關。結論/實務應用:護理管理者為ICU護理人員舉辦年度培訓課程時,可納入人際溝通、衝突處理案例討論,使之瞭解各種人際衝突處理方式的利弊;並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ICU護理人員了解他/她們對自己衝突處理風格的看法。

  • 期刊

背景:泌尿道感染為最常見的院內感染項目,導尿管使用與否均可能因照護缺失,導致泌尿道感染發生。本單位之泌尿道感染率為(千分之0.69),居院內一般病房泌尿道感染之首。目的:降低單位泌尿道感染率至院內一般病房均值(千分之0.37)以下。方法:修訂導尿技術標準及稽核表、製作留置導尿及會陰沖洗技術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反應矩陣圖碼)影片、推動病人飲水補充法、維護尿路系統順暢避免菌落聚集、修訂衛教單及海報、並落實護理人員在職教育等多元策略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率。結果:泌尿道感染率由(千分之0.69)降至(千分之0.30);病人及家屬也反映QR code影片有助於學習照護操作行為,且可隨時學習,非常方便。結論/實務應用:運用QR code護理資訊化指導提高病人與照顧者學習照護技巧的可近性,護理人員可善用QR code製作更多衛生教育內容,提供更良好的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