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47.47

中外文學/CHUNG WAI LITERARY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121
0.121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中文 14
外文 4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這篇論文處理兩部未完結的小說系列。一部是廣受好評的非裔美籍科幻小說家奧克塔維婭.巴特勒的《地球之種》,又稱《比喻》系列。另一部是瑞典記者史迪格.拉森的《千禧年》系列,亦即全球暢銷的《龍紋身的女孩》系列小說。我將指出這兩部系列將女主角被賦權或奪權的敘事,連結到法西斯白人至上主義的歷史軌跡,揭示了自由西方世界的概念究竟為何。這些未完結的系列作中的旁若文學元素,讓故事整體得以破除新自由主義的現世所幻設的未來,以及冷戰結構下自由主義世界所幻設的過往。因此,這兩部系列標誌了我認為在當代文化生產與評論中出現的「幻設轉向」。我認為,這兩部系列針對近來被視為轉型典範的國族國家(nation-state)體制,具有相當的批判性;兩部並讀也突顯出幻設轉向橫跨了既有學術界域及地緣政治的性質。

  • 期刊

本論文以三部幻設小說為分析對象,探討「人外-外人」的旁若書寫與文化政治:透過「時空-肉身」的詭譎構築(uncanny building),從外部的異己視角來琢磨非正典生命的旁若屬性。在《神聖承擔》中,我閱讀「黑貓-特製少女人偶-跨性別王子」的三重親密關係,探索這三者形成的情慾政治、性別治理與後殖民殘餘、近未來東南亞島嶼的母系氏族權力競逐、以及生命的「邊界/閾」。藉由末世為背景的酷兒科幻《漫長的冬季》,我探索色情經濟與打造異質生命實驗的雙軌敘述,耙梳這些組裝生命的激進潛能與欲求。在經營太古氏族等同於「外人」的奇幻物語《黑暗枷利黎》,則意圖從後拉岡精神分析與酷兒(非)生命來追索何謂非人的慾望政治。

  • 期刊

傅柯觀察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提出了規訓社會一詞,指涉仰賴各種拘禁場所或管制場所的權力運作模式。德勒茲則指出,到了二十世紀初,因應遍布的網路與各種監控科技的發明,權力的運作已經脫離這些場所的侷限。面對鋪天蓋地的新興數位監控體系,我們是否還有反抗權力體制的可能性?可能的話又是如何發生?不論是從數位生物科技如何組構社會或是網絡型政治組織興起的角度切入,不少當代論者都以昆蟲做為方法來探討當代社會的權力運作模式與從事反抗的可能性,也一再指出「蟲群政治」(politics of swarms)的內在矛盾或說曖昧性。本論文將從上述脈絡出發,以《Psycho-Pass心靈判官》動畫系列為例,探討在控制社會中進行昆蟲式反抗的可能性。本人主張在昆蟲模式的曖昧性中找到驅動流變為蟲群的張力,乃是昆蟲式反抗動力迸發之處;而「無臉」昆蟲對「臉性」概念的衝擊,以及擬態所帶動的流變為不可察覺(becoming-imperceptible)邏輯,則提供了昆蟲式反抗的行動策略。

  • 期刊

論者對於柏拉圖《斐德羅篇》及《高爾吉亞篇》中的修辭,大致上是從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等方面進行理解。然而,這些視角卻忽略了《斐德羅篇》是柏拉圖唯一一次讓蘇格拉底身處在雅典城外實際進行哲學討論的對話錄:於該空間,他未如在《高爾吉亞篇》中極力否定修辭,反而認可植基於知識的修辭實踐。於此,本研究認為,此空間面向可用來探討蘇格拉底於《斐德羅篇》中對於修辭的再概念化,且具體而微地隱含在該對話中提出的靈魂為馭手、駿馬、戰車三者一體的比喻中。該比喻透過其移動、行旅、升騰、迴轉、沉淪等意象,串連、支配了對話中各種可能的空間形式:除了蘇格拉底修辭之旅帶出的城裡城外的分別,尚有對談的優美勝地(梧桐樹場景)、形上形下空間的二分、哲學疆域的開放與鞏固,以及修辭在地視角與全知空間的對比。因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就空間此範疇思索《斐德羅篇》中修辭於對話中的空間定位及移動,並進一步配合戰車寓言,爬梳修辭的本質及特徵,而指出,《斐德羅篇》其實重述了《高爾吉亞篇》中棄卻修辭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