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0.72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本文裡,我整理我過去的研究生涯與學術活動。我發現我是一個不安分的研究者。我過去40年的研究,橫跨了10個領域40個主題,這10個領域包括了人格測驗的向度研究,物件的知覺,條件化歷程,學習與記憶,語文理解與幽默歷程,概念的學習與思考,華語文的認知處理,華人的情緒類別及其結構,心理計量與統計程式的設計,以及意識與無意識認知與認知的自我監控。在本文裡,我所回顧的研究有兩類。其中的一類是本土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另一類是我最近在意識與無意識記憶以及自我監測精確性上面的研究。

  • 期刊

本研究探討16個月及20個月大的嬰幼兒,能否依語音和表情線索,來區辨他人行為的意圖。首先,透過半結構化親子互動遊戲,引發家長發出語音,企圖找出可與”there”及”woops”對應之中文的意圖性及意外性語音,前導實驗中以18個月與24個月的嬰幼兒及其家長為對象,結果發現,使用次數較多的是意圖性語音「ㄛ」和意外性語音「(特殊字元略)」。實驗一重製姜忠信與張閔翔(2008)的實驗,修正語音及降低作業難度。結果發現,20個月大的嬰幼兒大體上能依語音及表情線索找到意圖目標物,16個月的嬰幼兒則否,兩年齡組嬰幼兒在作答上,皆無明顯的左右偏好。實驗二再修正實驗一,移除打開盒蓋的動作來降低作業難度,另增加「最終反應」的計分。結果發現:20個月大的嬰幼兒能理解語音及表情的意圖線索,亦發現最終反應顯著高於第一反應,說明此月齡的嬰幼兒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做出正確反應。然而實驗二嬰幼兒的表現與實驗一20個月大的嬰幼兒無異,說明了盒蓋並非造成作業難度較高的主因。由本研究結果,推論20個月大的嬰幼兒,能夠理解他人語音及表情的意圖線索。

  • 期刊

本研究採用新奇的抽象圖形(由紅/白色方格組成的5×5宮格),以兩種不同的作業典範來探討抽象圖形的短期視覺記憶的特性。實驗一以電腦化局部再認作業來檢測圖形之亂度、對稱性、以及探針所在的象限位置,是否會影響短期記憶的正確性。結果顯示高亂度圖形的再認錯誤率約為低亂度圖形的兩倍,反應時間較慢;對稱圖形的錯誤率顯著低於不對稱圖形,反應時間較短;而當探針在第四象限(右下角)時的錯誤率與反應時間皆高於其他象限。知覺複雜度與錯誤率的相關分析顯示:不對稱圖形之錯誤率與分散度呈現高度正相關、與緊緻度則呈現負相關,而對稱圖形的相關係數較低。實驗二採用改變偵測作業發現各變項的主要效果仍然存在,其中對稱效果擴大、亂度效果縮小,且不對稱圖形的緊緻度與分散度指標皆與錯誤率呈現無相關,對稱圖形的相關係數則無太大改變。這表示當參與者在進行局部再認作業時,局部區塊的複雜度影響較大;反之,當進行改變偵測作業時,參與者會對整體特性(如對稱性)有較敏銳的反應,而局部複雜度的影響反而較小。這意味的是,刺激圖形會隨著作業的不同與參與者的策略而被偏重於提取某種特性,也就代表我們在記憶抽象圖形的方式是極為彈性,且不被侷限在某種性質之中。

  • 期刊

衝動購物行為的重要特性是情感因素的涉入,然而過去探討情緒相關因子與衝動購物行為關係的研究卻不多。本研究以劇本式購物情境(Rook & Fisher, 1995)呈現與操弄心情與情感預測線索的訊息,探討它們對於衝動購物行為的影響,以及購物衝動性與購物時的友人陪伴這兩個因素在其中的角色。結果發現購物情境中的心情與情感預測線索訊息並不影響低購物衝動性參與者的衝動購物行為,對於中、高購物衝動性參與者,正向心情情境的衝動購物行為測量高於負向心情,情緒威脅的預測線索在負向心情情境減少衝動購物行為,情緒提昇線索在正向心情情境增加衝動購物行為的效果未達顯著。友人陪伴則未對操弄檢核與衝動購物產生明顯效果。這些發現顯示,高購物衝動性的參與者以心情一致性(mood congruent)登錄的機制處理購物情境中的心情與情感預測線索訊息,並進而影響衝動購物行為。本文也以目前研究發現討論如何減少衝動購物行為以及劇本式情境在方法上的可能限制。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乃在編修適用於台灣的成人依戀量表,並檢驗建構於向度測量概念之中文版成人依戀量表修訂版(RAAS-C)在台灣樣本的心理計量特性。本研究採用兩個樣本,樣本一有177位參與者,用於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樣本二有240位參與者,用於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檢驗。研究結果如下:首先,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焦慮依戀與逃避依戀兩因素結構是較佳的模式,此結果與現行成人依戀理論主要的兩因素結構一致。其次,焦慮依戀因素、逃避依戀因素及全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85、.79、.84,間隔兩週的再測信度分別為.85、.79、.85,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與時間的穩定性。此外,焦慮依戀與逃避依戀分別跟自尊、憂鬱及焦慮有顯著相關,其中,焦慮依戀可顯著預測兩週後的憂鬱與焦慮分數,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兩因素也分別跟中文版人際關係問卷的兩種人際依戀向度與四種人際依戀型態有顯著相關,具有良好的同時性效標關聯效度。最後,本文討論採用焦慮依戀與逃避依戀兩種人際依戀向度在探索相關心理適應研究上的重要性。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面對衝突問題時夫妻所採取因應策略之類型,與其長期變化趨勢,並檢驗衝突因應策略類型與夫妻互動、婚姻品質之長期關連。分析對象為大台北地區226對已婚夫妻每年回答一次連續四年之長期資料,主要測量變項為夫妻衝突因應策略(含理性溝通、隱瞞冷戰、忍耐避讓、嘮叨爭吵、傷己傷物、親友協調及委婉懷柔七大策略)、夫妻間互動(衝突度與支持度)及婚姻品質(充實感與後悔感),採取變異數分析、潛在轉移分析、潛在類別成長分析及多變量階層線性模式等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結果顯示:(1)夫妻間長期衝突因應策略可分為「持續少來少往型」、「持續多元反覆型」及「持續相敬如賓型」三大類。(2)長期夫妻互動及婚姻品質因夫妻衝突因應策略類型有所不同:「持續相敬如賓型」夫妻的互動與婚姻品質均持續最佳,「持續多元反覆型」夫妻則持續最差。(3)夫妻的婚姻品質均隨時間直線下降,且妻子的下降幅度顯著大於丈夫。(4)加入夫妻衝突度與支持度之後,婚姻品質即不再隨時間下降,衝突度愈高的夫妻婚姻品質愈差,支持愈高的夫妻婚姻品質愈佳。(5)夫妻衝突度與支持度對婚姻品質的影響因夫妻衝突因應策略類型而不同,長期而言,衝突低、支持高且為「持續相敬如賓型」的夫妻婚姻品質持續最佳,衝突高、支持低且為「持續多元反覆型」的夫妻婚姻品質則每況愈下。最後討論提及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