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77.117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家長式領導是華人企業組織中的重要領導風格之一,然而,近期研究結果卻顯示家長式領導內容之一的威權領導,與部屬效能有著穩定的負向關聯,使得家長式領導的概念統整性受到質疑。於是本研究依據近期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指出以往研究忽略主管與部屬之間的負向社會交換關係,而限制了家長式領導的理解。於是本研究認為信任主管與不信任主管,應該均為家長式領導與部屬效能之間的中介變項。藉由蒐集台灣企業268對主管和部屬的對偶資料,分析結果指出:(1)信任主管與不信任主管是不同的兩項構念;(2)威權領導與不信任主管有正向關聯,而德行領導則與不信任主管有負向關聯;(3)不信任主管與效忠主管、工作績效有負向關聯,而與對主管偏差行為有正向關聯;(4)信任主管與不信任主管完全中介家長式領導與部屬效能間的關聯。最後,本研究討論不信任主管概念對華人家長式領導影響歷程理解的重要貢獻,並說明本研究的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 期刊

本研究立基組織中的挫折-攻擊假說觀點,探討工作者的組織挫折對其職場退縮(工作性退縮與職業性退縮)之影響,並說明主管不當督導與工作控制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蒐集338位全職工作者的資料,結果發現組織挫折對工作者的職場退縮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果,而主管不當督導則會影響工作者的組織挫折,顯示組織挫折在主管不當督導與職場退縮間具有中介效果。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工作內外控在主管不當督導與組織挫折間具有調節效果,在面對低主管不當督導的情境時,內控者的組織挫折較外控者低。最後,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深入討論,並說明此結果在管理實務上的涵意。

  • 期刊

在社會比較效應中,大魚小池效應和見賢思齊效應是最常被探討的,不但在學業自我概念的變項上累積許多實徵證據,後續研究更指出這些效應可延伸至學業成就。然而,無論是大魚小池效應或見賢思齊效應,在與長期學業成就相關的研究上皆缺乏合理的驗證標的。因此,本研究在兩方面延伸並擴充以往的研究:首先,在變項檢驗方面,同時以兩種縱貫性的學業成就-在校成績和標準化大學入學考試成績-來檢驗大魚小池效應和見賢思齊效應。其次,在檢驗方法上,除以整體學校分析法來重複驗證過往的研究結果外,另創相鄰志願學校比較法,來比較學業能力相近的高軌學校底端學生和低軌學校頂端學生的學業成就差異。本研究發現,當以在校成績為依變項時,整體學校分析法和相鄰志願學校比較法都支持大魚小池效應而未支持見賢思齊效應,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致。然而以標準化測驗為依變項時,整體學校分析法和相鄰志願學校比較法都未支持大魚小池效應,也都未支持見賢思齊效應。

  • 期刊

鑑於過去檳榔依賴量表的編製在量化程序上的不足,本研究參考過去檳榔量表的試題,編製一份符合心理計量程序的檳榔依賴量表,並設定決斷分數以利臨床上快速篩檢可能的成癮者,進而達到減少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樣本透過人力仲介公司經歷近一年五個月的招募,總共獲得257位目前仍在嚼食檳榔的社會人士作為正式樣本,其中,將前六個月招募而來的128人視為預試樣本。試題的來源共39題,乃收集過去國內2份研究檳榔依賴行為的報告以及參考國外知名的相關成癮量表而來,經專家效度的檢驗後,以37題進行後續的量化分析。以預試樣本資料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採用主軸因素萃取法及斜交轉軸方式,在設定3項刪題標準後,獲得11題的3因素結構,分別為「渴求欲望」4題、「戒斷反應」4題、「使用習慣」3題,三個因素的特徵值共解釋63.10%的總變異,內部一致性α信度在.73~.89之間。接著,以正式樣本使用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一階三因素二階一因素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在多數適配指標都良好的情況下,獲得本量表具有建構效度的訊息。本量表並提出效標關聯效度等效度訊息供參考。最後使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線法來探討可能的決斷分數,並以試題反應理論最大訊息量的概念決定出一個最穩定的決斷分數24分,作為界定檳榔依賴者的標準。

  • 期刊

Purpose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profile of adaptive function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gnitive competence and severity of autistic symptoms. Methods: Adaptive behavior skill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Second Edition (VABS-II). Participants were 81 ASD children with chronological age (CA) between 26 and 61 months. In the first analysis, 32 ASD children with CA between 42 and 52 months, 30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DD) (CA: 42-52 months), and 31 typical-developing children (TD) (CA: 27-49 months). They were closely matched for mental age, nonverbal mental age, and verbal mental age. The second analysis involved a total of 81 ASD childr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high functional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HFASD) and low functional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LFASD) by developmental quotient. Results: The VABS-II analysis revealed a 'motor > communication = daily living skills > socialization' profile as indexed by standard score and age equivalence. This was counter to the profile 'daily living skills > communication > socialization' presumed to be shown in autism. Overall, children with ASD lagged behind the two non-ASD groups. In the second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ontrolling cognitive status showed that none of VABS-II domains were correlated to diagnostic features as reported by the 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ADOS) in either HFASD or LFASD.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autism-specific profile' in preschoolers with ASD. Children with ASD exhibited a weakness in socialization domain even their cognitive competency was controlled.

  • 期刊

自閉症學齡兒童呈現「心智理論」能力缺陷,而且出現異常的「口語敘說」。但是,低年級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心智理論」表現是否與正常發展兒童不同,並伴隨特殊的「口語敘說」風格,以及兩種能力彼此關連等議題則有待檢驗。本研究以系列心智理論及連環圖敘說作業,探索六至八歲高功能自閉症(n = 30)和配對生理年齡、整體智商及語文智商之正常發展兒童(n = 30)的心智理論與敘說表現。「心智理論」作業的結果顯示,兩組兒童心智理論分作業的難度順序類似,均為「不同欲求」、「不同信念」、「訊息知曉」、「初級錯誤信念-非預期內容」、「初級錯誤信念-非預期位置」、「情緒隱藏」及「次級錯誤信念」;另外,高功能自閉症組心智理論各分作業的通過率均低於配對組。「敘說」作業的結果顯示,兩組兒童敘說圖畫故事時的整體結構、細部的語言特徵(即,詞彙總量及詞彙變異性)相似;但是高功能自閉症組的敘說較少以「心理歸因」為主題、正確指涉故事人物意圖的比例偏低、而較常使用「敘說強調技巧」。最後,相關分析顯示,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心智理論作業總分與敘說的「意圖指涉正確比例」、「語意強調」及「語意不清」等指標有關。逐步回歸分析顯示,「意圖指涉正確比例」和「語意強調」最能解釋心智理論表現的變異量。

  • 期刊

前人的研究顯示箭頭在讀圖理解上扮演重要角色。從功能性的角度來看,箭頭提供部件之間的方向關係與序列訊息,使得讀者能形成較佳的圖像表徵,對閱讀產生助益;相反的,在圖上呈現多個箭頭也可能使得知覺複雜性太高,以致於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而得到反效果。本研究藉由眼球追蹤技術記錄大學生閱讀圖文並置的科學文章,探討箭頭對讀者在科學圖文整合認知歷程的影響,並以閱讀測驗檢視箭頭的圖示效益。實驗操弄圖示箭頭的有無,兩種版本的圖都搭配相同的文章。受試者被隨機分派去讀其中一種版本,讀完文章後須回答閱讀測驗題。研究結果顯示:一、在測驗題的表現上,有箭頭組在序列題與統整題的答題正確率都高於無箭頭組;二、在眼動資料的分析上,有箭頭組僅在圖上的平均跳視距離較無箭頭組短,其餘包括總凝視時間、圖凝視時間、圖佔總凝視時間比、圖文之間移動次數均無差異;三、兩組在三種閱讀軌跡的比率差異僅邊緣顯著。本研究的閱讀測驗結果雖然支持箭頭的正向功能,但眼動指標上並無一致的效果,本文透過與文獻的比較,以閱讀材料特性與測驗性質來討論兩類結果不一致的可能意義。文末討論眼動指標即使未顯現兩組的差異,仍提供了圖文閱讀歷程的訊息及指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 期刊

凝視方向具有重要的社會認知意義,而且被證實能引起他人注意力的自動化轉移。本研究的目的欲了解凝視方向引發的自動化注意力轉移是否會因年齡的發展而產生差異。研究對象為正常發展之9-10歲的兒童,13-16歲的青少年和19-25歲的成人,每個年齡層各33位參與者。他們判斷一個星號出現的位置,而該位置有一半的機率被一張卡通圖案臉凝視,另一半不被凝視。眼睛凝視線索到星號出現為止的時間共分為200、1,200和2,400毫秒等三種。結果顯示,三組在200毫秒間距時都有顯著的線索效應,其中兒童的線索效應顯著大於其他兩組。此外,在1,200毫秒時,兒童產生注意力迴向抑制。兒童對凝視線索更敏銳,可能與該時期的神經發展的改變有關。青少年則表現出與成人相似的促進和抑制作用,顯示凝視方向引發的注意力轉移效果在青少年時期已與成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