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63.87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以縱貫法檢驗一組孩童在9-15歲(第一次施測)及11-17歲(第二次施測)進行跨感官語意判斷作業(視覺-聽覺)中,語意關聯強度(兩個字之間的語意相關程度)和語意透明度(部件和整字之間的語意相關程度)的發展變化。中文字對先以視覺然後聽覺的順序呈現,用來探討語音和字形的對應關係。研究操弄語意關聯強度(強、弱)及語意透明度(高、低)兩個變項來檢驗語意處理。參與者需針對出現的兩個中文字做語意判斷。本研究有兩項主要發現。第一、孩童在語意判斷的正確率中,高語意透明度相對於低語意透明度在強語意關聯強度下有較好的行為表現,反映不同語意限制在強語意關聯強度下的差異。第二、孩童在語意判斷的正確率中,相對於第一次施測,第二次施測時的高語意透明度與低語意透明度之間的差距減少。孩童隨著年齡增加,其語意判斷由部件處理轉變為整字處理,或是部件和整字之間的雙向連結更有效率地加速語意表徵的對應,顯示出語意透明度在發展上的變化。

  • 期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特質生氣,以及採取不同認知策略進行生氣調節對於學齡兒童的生氣表現之影響。受試者共包含68名高特質生氣與67名低特質生氣的國小高年級學齡兒童。首先透過引導受試者回憶生氣事件以誘發受試者的狀態生氣,接著再引導受試者採用不同的認知策略進行生氣調節,兩組受試者均被隨機分派到反芻或是注意分散兩種認知策略情境中。本研究並於誘發生氣前、誘發生氣後,與認知策略操弄後三個時間點分別測量受試者的狀態生氣程度,以探討特質生氣與不同的認知策略對狀態生氣的影響效果。結果發現高特質生氣兒童無論在誘發生氣前或誘發生氣後都表現出比低特質生氣兒童明顯較高的狀態生氣程度,但兩組受試者在誘發生氣前、後的生氣改變程度並沒有顯著差異。此外,無論是高特質生氣組或是低特質生氣組的兒童,在接受認知策略操弄之後,採取反芻策略的受試者所報告的生氣狀態程度都明顯高於採取分散注意力策略的受試者。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反芻策略會維持或增加生氣情緒,注意力分散策略則有助於降低生氣情緒。該結果將可應用在針對具有生氣調節困難之國小學童的介入策略上。

  • 期刊

本研究主要探討在不佳的雇用關係(心理契約違反與主管不當督導)情境下,工作者心理(負向認同)與行為(職場偏差行為)之反應。過去有關雇用關係之心理機制論述,大皆採社會交換理論及公平理論觀點,本研究則進一步採組織認同取向,假設工作者面對不佳的雇用關係時,可能會對組織產生負向認同與職場偏差行為。本研究蒐集301位全職工作者的資料,結果發現心理契約違反與主管不當督導影響工作者的負向認同,而負向認同再影響職場偏差行為,顯示負向認同在雇用關係與職場偏差行為間扮演著中介角色,支持組織認同在雇用關係與員工心理及行為反應間的重要性。最後,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深入討論,並說明此結果在管理實務上的涵意。

  • 期刊

本研究在SOA為243毫秒與43毫秒的兩個促發單字判斷實驗,正交操弄四個因子:字義促發、字形促發、目標字頻率,以及目標字鄰群密度。兩實驗共同發現:(一)義似促進效果:相較於促發字、目標字為字義無關的配對情況,受試者在義似配對情況,對目標字有較快的辨識反應時間;(二)形似抑制效果:相較於促發字、目標字為部首不同的配對情況,受試者在部首相同配對情況,對高頻目標字有較慢的辨識反應時間,對低頻目標字則無影響;(三)目標字頻率促進效果:在各組促發情況,受試者對高頻目標字比對低頻目標字,都有較快的辨識反應時間;(四)目標字鄰群密度的操弄沒有穩定效果。本研究實驗改良Feldman與Siok(1999a)(Experiment 1)的因子設計,發現部首相同促發字對目標字辨識,有字彙層次的義似促進效果與形似抑制效果。但是,沒有發現如Feldman與Siok所報告的,即部首相同促發字對目標字有次字彙層次的部首語義促進效果。我們針對她們所主張的、部首語義在認字歷程中被自動激發處理並影響整字語義提取的說法,提出疑問。根據本研究實驗結果,部首語義對熟練讀者來說不是提取單字表徵必要處理的訊息。我們傾向主張在促發單字判斷作業中,部首做為形符比做為意符對單字辨識有更關鍵的影響。

  • 期刊

過去中文語意發展的研究,皆採用橫斷式取向觀察年齡變化的差異,而且沒有將語意關聯與語意關係對於語意處理的影響清楚區分。語意關聯係指字對是以自由聯想建立的關聯性字對;語意關係則是指字對為同類別語意概念。本研究採縱貫式取向,正交地操弄語意關聯(高、低)與類別語意關係(高、低)兩個變項,進一步檢驗11歲兒童語意知識的發展,探討這兩個變項對語意處理的貢獻。實驗以語意判斷作業進行,24位兒童判斷依序出現的兩個中文字是否有意義關係,間隔兩年再次進行相同作業。本研究有兩項主要發現:(一)時間變項主要效果顯著,兒童第二次(兩年後)的判斷正確率優於第一次參與;(二)語意關聯與類別語意關係的交互作用顯著,高低類別語意關係的差異,在高語意關聯時達顯著,低語意關聯時則否;高低語意關聯的差異,在高類別語意關係達顯著,低類別語意關係時則否。推論:(一)隨著年齡成長與兩年的教育學習經驗,兒童對於語意表徵的掌握能力更加精緻化,能以抽象思考能力整合不同層級的類別語意關係;(二)語意關聯與類別語意關係的交互促進效果,在語意關聯與類別語意關係都有增強,穩定的語意促進效果是建立在字彙同時具有高語意關聯及高類別語意關係的組織方式上。

  • 期刊

「反向合意模式」(陳學志、鄭昭明、卓淑玲,2001)是當代幽默理論中,對幽默理解歷程描述最為具體的理論,然而除了閱讀完整則笑話後的主觀評定外,仍缺乏更直接的實徵證據。本研究旨在檢驗反向合意模式的「逆溯推論距離」與「解困與否」對幽默閱讀在眼動軌跡上的差異。當讀者閱讀逆溯推論較多的幽默語句時,會產生較多往返於發笑語句和營造語句的眼動歷程。故而,「回視」和「總凝視時間」會有增加的現象。實驗一將發笑語句操弄成「複雜逆溯推論」、「簡單逆溯推論」和「提供逆溯推論」三種條件,結果發現,「複雜逆溯推論」笑話比「提供逆溯推論」笑話有較多的「回視次數」與「總凝視時間」,表示參與者會經歷「逆溯推論歷程」,且逆溯推論步驟多寡會影響「回視次數」與「總凝視時間」。實驗二操弄發笑語句為「失諧解困」組與「失諧未解困」組。結果發現「失諧未解困」組比「失諧解困」組有較多的「總凝視時間」與「回視次數」,表示參與者會先進行逆溯推論,但並非無止盡的回視,通常在回視一定次數後會選擇放棄。本研究除了支持「反向合意模式」對「逆溯推論歷程」的假設外,更透過眼動歷程表徵不同的幽默處理階段,提供幽默理解的眼動模式。

  • 期刊

國外的閱讀困難研究顯示,低年級閱讀困難(閱困)兒童是否出現語音知覺缺陷,尚未有定論。此外,若這群兒童出現語音知覺的缺損,其本質為一般的聽覺處理或特定於語音的缺損,也有爭議。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檢視語音知覺,特別是輔音知覺,是否和華語閱讀困難兒童的表現有關?本研究比較國小二到三年級閱讀困難兒童(n = 20),與年齡和非語文智商配對的對照組兒童(n = 20)的輔音知覺表現是否呈現缺損。並操弄背景調幅噪音的頻率以檢視聽覺效能的「遮蔽解除效益」,以釐清是否閱讀困難兒童的聽覺處理能力有限,以致降低輔音知覺表現。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閱困兒童的輔音指認正確率顯著較低。輔音辨識的噪音遮蔽解除效益,也就是隨噪音的調幅頻率下降而提高輔音指認正確率的趨勢,未受組別的影響,此表示閱困兒童的聽覺處理能力和正常發展兒童相似。此外,合併兩組兒童資料所進行的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輔音知覺和認字、閱讀理解,以及聲韻覺識有關。整體而言,研究結果呈現華語閱讀困難兒童的輔音知覺處理限制,而且這樣的限制並非聽覺處理缺損的後續效應。此外,低年級兒童的語音知覺和整體閱讀表現及其先備能力有緊密關係。

  • 期刊

根據不同意識層面測得的自尊可區分為外顯與內隱兩類,其中屬於高外顯、低內隱自尊的人通稱為「防衛型」高自尊者;而屬於高外顯、高內隱自尊的人稱為「安全型」高自尊者。經由兩實驗研究,本文比較當自我受到威脅時,防衛型與安全型高自尊者在防衛行為,以及自動化情緒調節反應上是否呈現差異。防衛型高自尊者雖擁有正向自我觀,但由於對內隱自我評價傾向於自我懷疑,因而對涉己的負向評價訊息敏感,因此推論相較於安全型高自尊者,容易在威脅自我情境下表現出較多的防衛性反應,也在自動化情緒調節反應上表現較差。研究一選取20名安全型及20名防衛型高自尊大學生樣本,分別隨機分派到兩種評價回饋的操弄情境(正向vs.負向),發現分派在負向評價回饋情境下,防衛型較安全型高自尊者對於涉己威脅來源有較多的負面評價,以及較會貶低趨下的外團體;但分派在正向評價回饋情境下,兩類型高自尊者的反應並無差異。研究二選取18名安全型及17名防衛型高自尊大學生樣本,經使用改良式情感促發作業操弄,發現防衛型高自尊者在閾下自我涉入情況下,相較於安全型高自尊者,其調節涉己負向情感訊息的時間較長,而在非閾下自我涉入時卻未顯現這樣的差異。這結果反映出自動啟動的情緒調節歷程需經由內隱自我的激發才會發動;高內隱自我評價(安全型)自尊者面對閾下與自我聯結的負向情緒激發時,其慣用的自動調節模式會幫助跳離負向情緒影響,使他們可以快速的轉換負向情境影響而朝正向目標關注;然而低內隱自我評價(防衛型)自尊者由於發展出不佳的內隱自我觀感,在無意識自我涉入下遭遇負向刺激時,其調節模式卻是習慣沉浸於負向情緒的感染,而減低對後續正向目標的注意及應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