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96.184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上而下控制在知覺決策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過去研究者皆透過參與者做完所有嘗試次後再做一個整體的口頭回報,進而推論參與者的決策歷程,如此無法反映參與者在每一題嘗試次判斷當下主觀的決策歷程。因此,本研究透過參與者及時的主觀報告,探討參與者是否有意識地察覺與控制知覺決策歷程。本研究利用系統多因子技術(Systems Factorial Technology, SFT),使用雙光點偵測作業,實驗一要求參與者在每一題嘗試次後,回報使用策略(平行或序列策略);實驗二要求參與者於每一題嘗試次前,預先決定策略。結果發現在實驗一中,不論參與者回報使用序列或平行策略下,所有參與者皆採用平行自我終止或共同激發處理偵測目標;在實驗二中,不論參與者選擇使用平行或序列策略,所有參與者皆使用平行自我終止處理偵測目標。結果顯示參與者無法上而下控制使用序列處理偵測雙光點刺激。此結果可能與前注意處理階段不受上而下控制調控有關,且可用來反思上而下控制在知覺決策歷程上所扮演的角色。

  • 期刊

本研究以「存在時間性」揭露受性侵害及家庭關係斷損少女之生活經驗的核心結構。經分析8位研究參與者的訪談資料後顯示,當受性侵害少女與父母的關係斷裂而跌出家庭之外時,她們與成人世界的連結也一起斷裂。如此,少女即生活在所謂的「野地世界」,與之對比的是由成人社會秩序所構成的「主流世界」。這兩種世界的差異在於時間樣態的不同。「野地世界」的時間性可稱之為流轉時間性,其中充滿了流動的、偶發的行動。「主流世界」中的社會秩序與價值則是奠基於線性因果時間性。主流世界中的期待與價值因此對生活在「野地世界」的少女來說沒有顯著重要性。當少女經由特定的人際關聯而逐漸獲得屬於自己的穩定生活秩序時,也就重獲了可稱之為「新生世界」的線性時間生活樣態。其中「野地世界」中的朋友關係顯現成為其建立線性生活時間的主要通道。本研究展示了「存在時間性」在兒少性侵害現象上的種種呈現,同時也指出,就協助與保護受性侵害之離家少女的處遇而言,朋友關係而非父母或師長關係,是少女們重建其線性因果時間性並獲得穩定生活不可忽視的關鍵。

  • 期刊

Baumeister認為自我調控是有限資源,但當個體處於自我耗竭狀態時,個體本身信念及作業重要性會有調節效果,使得個體有著較佳的表現。Tesser則強調所有的自我功能相互影響,共同運作於自我系統來維持正向自我評價。本研究則希望結合兩者,提出所有自控行為運作在同一自我系統下共影響來維持正向自我評價的想法。我們預期當個體正向自我評價受威脅,此時即便自我調控控制資源已被消耗,個體還是會有動機去調控資源,以自我設限的方式來維護自我評價,但卻不會更進一步去擴大自我評價。本研究首先透過二個預試找到合適的自我資源耗竭作業及自我設限作業,正式研究則為2(自我設限傾向:低 vs. 高)× 2(自我資源耗竭程度:低 vs. 高)× 2(叫色作業性質:妨礙相關 vs. 妨礙無關)的三因子參與者間實驗設計,以叫色作業正確完成題數為依變項。結果符合研究假設,當受到威脅、自我設限傾向高時,若告知叫色作業會妨礙表現,此時即便自我耗竭程度高,參與者仍會顯著完成比告知叫色作業與表現無關組更多的題數。而當參與者自我設限傾向低時,告知叫色作業會妨礙表現,則不管參與者是否仍有資源,他們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這些結果顯示自我調控作業作用於同一自我系統,在自我資源耗竭程度高時,個體還是會願意去調度資源盡力從事自我設限的自控作業來維持正向自我評價,但卻不會去擴大化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