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77.117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根據Shu等人(Shu, Anderson, & Wu, 2000)的研究,當一位中文讀者的識字量增多時,他能夠發展出一種被稱做表音覺識(phonetic awareness)的後設語言知識。亦即,該讀者能夠瞭解中文字構形表徵語音的原則,並根據此原則猜測生字的讀音。本研究將延續Shu等人的研究,並根據「語言學習的統計分佈理論」(statistical model of language learning;下文簡稱「統計學習理論」)進一步探討表音覺識的發展和內容。根據統計學習理論的觀點,一位語言使用者會根據其所接收到的語言訊息,建構訊息與訊息之關係的機率分配表徵。而這些機率分配不但會影響該使用者的語言行為,更代表了他對語言結構的內隱知識。 本研究分析了包含於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國語課本,以及一個成人字庫中的中文字。分析結果顯現,不論哪一種字庫中的左右排列雙部件字,右部件提供文字讀音訊息的機率均比左部件高。但分析也發現,左部件在約7%的左右排列雙部件字中提供字音訊息。另外,本研究發現,有一組文字不但可以成為其它中文字的部件,而且具有高表音性;亦即,當作為文字部件時,它們經常為文字讀音提供有效線索。由此觀之,中文是一種深層文字,其構形和讀音之間具有一種不完全對應的機率關係。如果統計學習理論是對的,則中文讀者會在文字學習的過程中,習得中文字之形音對應的機率關係。 本研究以兩個實驗來檢驗上述的想法。實驗一以國小學童為受試者評估其識字量,並收集他們對兩類假字的標音反應。實驗結果顯示,當受試者的識字量增多時,他們會發展出下面的知識:(一)有些中文字做為部件時,具有高表音性,(二)左右排列雙部件字的右部件和左部件都可能提供字音的訊息,但右部件提供字音訊息的機率較高。在上述的知識下,本研究發現中文讀者會發展一種以右部件猜測文字讀音的便捷策略;實驗二以大學生為實驗對象,驗證了這種想法。

  • 期刊

這個研究利用圖字干擾作業探討不同語言成分對於語言產製歷程的影響,並討論語義、語音兩語言成分的作用時序。一方面藉由操弄圖字呈現內容差異探討語言產製歷程的機制,另一方面,藉著操弄圖字呈現啟始時間差探討不同語言成分作用時序議題。實驗一中以區段方式呈現不同圖字啓始時間差,獲得了顯著的圖字相同、圖字同形、圖字同音的促進效果,也獲得圖字同語義類別干擾效果。為排除受試者運用認知策略影響圖片唸名反應時問,實驗二則以完全隨機的方式呈現圖字啓始時間差,依然獲得與實驗一雷同的結果。依據所觀察到的結果,論文中討論了中文語言產製中所牽涉的認知歷程。

  • 期刊

壓力會影響個體的生理及行為功能,過去有關壓力與生理的研究有較多且一致的證據,至於壓力與行為間則尚未有一致的證據定論。這可能是肇因於壓力源與行為反應之間有較多的影響因子參與其中。本研究以單次施予高台壓力源或禁錮壓力源的不等持續時間為不同壓力強度之操弄,以及壓力源與不同的配對制約作業出現的次序性,來檢驗壓力源本身效果對於實驗動物學習場地制約偏好行為的影響。實驗-在實驗動物進入制約箱前分別給予單次10、30、60分鐘不等時間長度的高台或禁錮壓力源,結果發現僅有施予30分鐘的高台壓力源或禁錮壓力源可有效建立場地制約偏好行為。實驗二檢驗單次30分鐘的高台或禁錮壓力源施予在其與單側制約箱配對制約之前、同時、或之後的時間點,結果發現當高台壓力源是在實驗動物進入制約箱之前施予可有效引發場地制約偏好行為;禁錮壓力源是在配對制約之前或同時施予均可有效建立該行為。綜合上述結果可知,特定持續時間的壓力源所造成的刺激強度,以及操控壓力源在特定的配對制約時間點之變項,都會促進受試習得場地制約偏好行為。這結果顯示在古典制約作業中,單次壓力源的類型與強度,及其在制約作業的時間次序之關係,都會影響其擔任非制約刺激的角色,並進而決定是否具有引發制約行為的能力。

  • 期刊

臨床上「知感」判斷正確性有助於醫療人員正確的診療。目前文獻對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知感」研究很少,且方法上有其缺失。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早期出現記憶障礙,但執行功能是否於早期亦有缺損目前仍看法不一。另外「知感」心理機制與記憶或執行功能的關係亦未有定論。本研究改善之前研究方法上的缺失,將早期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病人,更細分為疑似失智症患者及輕度失智症患者,探討以下的研究問題,包括:(1)疑似失智症及輕度失智症患者的「知感」功能是否缺損?(2)早期阿茲海默型失智症除了記憶障礙之外,執行功能是否亦有缺損?(3)若患者「知感」功能缺損,是否與記憶、執行功能表現缺損有關?本研究包括疑似失智症病人、輕度失智症病人各30名、控制組30名,接受研究「知感」現象的Recall-Judgment-Recognition (RJR)派典及一系列神經心理功能評估。研究結果顯示疑似失智症及輕度失智症病人,在記憶、執行功能及「知感」功能皆顯著較控制組為差。本研究結果除了證實目前文獻報告早期阿茲海默失智症患者之事件記憶「知感」功能缺損,進一步更發現疑似阿茲海默失智症患者「知感」功能已出現缺損。此外,本研究結果推論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在「事件記憶」的「知感」功能,可能會受到記憶及執行兩種能力的影響。

  • 期刊

潛在構念的估計是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命題,結構方程模式取向是當代據以進行潛在構念估計與關係探究重要典範,但是,如果研究樣本涉及叢集抽樣而呈現階層結構,研究者即必須進行多層次結構方程模式分析(MSEM)。階層資料的重要特性是低階層次變數在高階會形成脈絡變數,因此MSEM分析必需能夠處理潛在脈絡變數模型的萃取與模型評估。本文的目的,即在說明如何利用MSEM程序來進行潛在脈絡變數的因素模型與結構模型分析,並以一項口試實證資料(76位教師甄試口試委員針對841位考生的口試評分資料),以Mplus4進行單層次與多層次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分析結果證實了MSEM程序可以有效分離考生共變矩陣與評審共變矩陣,並證實了個體層次與總體層次的潛在因素模型並不相同,為一非等值模型(non-equivalent model)。個體層次測量變數在評審層次是一個單一完整的潛在構念,亦即方法效應或月暈效果的概念,但在考生層次則仍保有原先的二因素架構。本文的結論指出,MSEM比傳統的MLM取向在處理脈絡變數上更具有彈性,在方法學上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在技術層次仍有諸多有待突破的瓶頸,值得進一步深究。

  • 期刊

效忠主管雖為華人企業組識的重要概念,但卻少有實證研究予以深入地討論。其中一項可能的原因,就是缺乏適當且廣為接受的測量工具,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為填補此一不足之處。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部份,在研究一中藉由回顧近期的個案研究與歷史文獻,掌握華人效忠主管的概念意涵;而在研究二中,則是根據研究一所獲得的結果,進一步編製出相對應的測量題項,並藉由三個獨立樣本資料加以探討各項計量特徵。探索性與確認性因素分析結果指出,華人效忠主管量表包括認同主管、內化價值、主動配合、業務輔佐、服從不貳及犧牲奉獻等不項因素向度。同時,華人效忠主管量表在各項信度指標上皆有合宜的水準,而在效標關聯效度分析中,華人效忠主管量表與家長式領導、工作績效、角色外行為、主管信任等變項,具有顯著的關聯性。最後,本研究指出華人效忠主管議題的未來研究向。

  • 期刊

效身處於男尊女卑、父權主義的華人社會中,女性位居管理者時,常會同時受到「性別角色」以及「管理者角色」兩者間雙重的角色期待,進而影響主管和部屬之間的互動。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男、女主管面對不同性別部屬時,其所展現的家長式領導行為的差異情形,以及主管與部屬的共事時間在其中扮演的調節角色。本研究是以問卷資料進行各項假設的驗證,研究對象為60家台灣企業之中、低階管理人員以及一般員工,其中,主管與部屬的有效對偶資料為510個對偶。進行各項統計分析之後,研究結果顯示,男女主管所展現的家長式領導皆沒有顯著差異;但四種主管與部屬的性別配對間,主管所展現的威權領導以及仁慈領導有顯著差異存在,至於德行領導則沒有差異。而由階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主管與部屬的性別配對與主管所展現的威權領導的關係會受到共事時間的調節,也就是說,四種主管與部屬的性別配對間,主管所展現威權領導的差異幅度,會隨著主管與部屬共事時間的增長而愈加顯著。最後,本研究對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研究限制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做更為詳盡地說明。

  • 期刊

先前的研究(Huang, Liu, & Chang, 2004)顯示,台灣人民的國族認同正處於「台灣人認同」與「中國人認同」的雙重認同困境中,而此困境有其歷史根源及在文化與政治上與日俱增的矛盾。為了進一步理解雙重認同的意識型態及其心理,本研究以社會建構論觀點,將國族認同視為意識覺醒與努力後之產物,而新編擬國族意識之測量題目。同時,將國族意識(認知信念)、國族認同的情感及對未來國族的想像(行為傾向),合併而為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ideology)。接著探討此意識型態是否得以有效區辨台灣境內主要的三種類別化之國族認同,同時也具有可區辨之前置心理因子。 本研究取樣台灣各地區民眾1368人,2003年間以自陳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卷中以新編40題項測量國族意識之認知信念,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國族意識有四因子:大中華意識、國民黨正統論、分離獨特意識、台灣小而美;以經本土化修訂後集體自尊(collective selfesteem)量表測量國族認同之情感;以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之支持強度作為對國族未來想像之行為傾向。另外,以強迫選擇方式,將研究參與者區分為「中國人優先」、「台灣人優先」、「祇是台灣人」三種國族認同類型,以作為國族認同意識型態之區辨效標。還有,更進一步以「社會支配性」、「右翼權威性人格」心理態度量表,作為國族認同意識型態之前置因子。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三種不同國族認同者不但在國族意識上有顯著差異,在認同情感、未來想像及社會支配性與右翼權威性格上也有顯著差異。以區辨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就三種國族認同類型做區辨分析,結果亦顯示,三種國族認同類型在意識型態上有清楚且可區辨的多元組型,其中「台灣小而美」與「台灣人尊嚴」居於意識型態之中間,且人數最多,而「分離獨特意識」結合「支持獨立」與另一組合「大中華意識」、「國民黨正統論」及「支持統一」各居於兩端,亦即國族認同的意識型態呈現鐘型分布,而藍綠的政黨支持呈現M型雙峰分布。最後,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SEM)就心理變項與國族意識型態之二階因子(潛在變項)從事正準相關分析,結構模型也顯現三種國族意識型態有不同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