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234.159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無效線索的情況下,當目標與線索的距離維持相同時,如果目標與線索出現在相同物體時,目標偵測所需的時間,比當目標與線索出現在不同物體,還要來得快(例如Egly, Driver, & Rafal, 1994),稱之爲物體爲基注意力效果。我們以三個實驗來檢驗導致物體爲基注意力效果之兩個可能性:注意力分佈在與線索相同之物體的優勢,抑或是注意力在兩個物體間移動所產生的代價。我們採用Egly、Driver及Rafal (1994)的實驗典範,並加入了無物體的情境,藉由比較有物體與無物體兩個情境,來區分代價與優勢這兩種可能。本研究發現物體爲基注意力主要導因於注意力在兩個物體間移動所產生的代價。

  • 期刊

倘若注意力要回到先前曾經注意過的位置,需要花費比回到先前未注意過的位置要長的時間。這樣的效果被稱爲迴向抑制。在一個典型的迴向抑制研究之中,會藉由外生性線索將注意力吸引到一個特定的位置,之後再測試參與者對於呈現在該位置的刺激的表現。雖然注意力脫離被認爲是產生迴向抑制的關鍵成分,過去的研究並未針對凝視線索在注意力脫離中扮演的角色進行充分的研究。本研究藉由同時操弄外生性與內生性注意力線索,展現凝視線索做爲外生性線索的重要性。結果顯示,唯有在不存在內生性注意力轉移的情況下,注意力系統方需要凝視性線索來引發迴向抑制效果。

  • 期刊

本研究提出「地震暴露-社會關係-創傷後壓力反應」(ESP)假設模式,目的在探討台灣九二一地震一年後,受創區的青少年暴露於災難下的經驗,如何影響其創傷後壓力反應以及社會關係,並試圖以性別差異為切入點來呈現此一歷程。本研究採用青少年地震暴露指標量表、UCLA PTSD量表以及台灣兒童及青少年關係量表,訪問震災受創區的青少年共871人。將研究參與者區分為男生(n=450)和女生(n=421)兩組,分別利用結構方程式進行模式檢驗和估計。結果發現,ESP模式能適當的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客觀暴露程度越嚴重者,感受到的主觀威脅程度及傷害性社會關係越強,而傷害性社會關係對創傷後壓力反應的影響非常顯著。性別差異尤其彰顯於客觀地震暴露程度對男生之創傷後壓力反應有直接顯著的影響,而主觀威脅程度則對女生的創傷後壓力反應有直接顯著的影響。研究結果建議,在協助面臨災後壓力相關問題的青少年時,應注意性別差異的影響,且應將重點放在協助改善傷害性的社會關係上。

  • 期刊

過去有許多臨床研究探討認知行為取向對憂鬱症狀之療效。個別認知行為治療對輕度至中度憂鬱症狀緩解的成效已確立,然針對認知行為團體治療療效進行統合分析的研究僅有少數幾篇,且並無文獻對認知行為團體治療近十年趨勢、有效之療程、團體內容及對不同病症或群體之療效,提供系統性分析。本研究蒐集1997至2007年間電子資料庫中與認知行為團體治療相關之期刊論文共126篇,以含認知行為治療團體、具量化資料、具憂鬱症狀之測量等六項篩檢標準,篩出32篇研究樣本,其中共16篇具足夠研究數據進行統合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之研究樣本平均效果量為-0.68,以次群體效果量分析整理出近十年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之研究趨勢,並提供最可能在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中受益者的特性:在受試者特徵上,兒童青少年群體的效果量高於成人;在團體設計上,有發治療手冊的效果量較佳。本研究結果再度支持認知行為治療團體對憂鬱情緒具緩解效果。

  • 期刊

本研究以提取練習典範(retrieval practice paradigm; Anderson, R. A. Bjork, & E. L. Bjork, 1994)探討社會類別的刻板印象特質在記憶上的抑制。實驗一不僅發現提取引發遺忘(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現象,同時也得到跨類別抑制(cross-category inhibition)的證據。提取練習一個社會類別的部分刻板印象特質不僅會抑制其另一半刻板印象特質,還會抑制其他社會類別下的相關刻板印象特質。實驗二探討刻板印象特質的正負向評價對提取引發遺忘現象的調節作用。實驗組的參與者提取練習社會類別的正向或負向特質;控制組則提取練習無關的自然類別。結果顯示,相較於控制組而言,提取練習一個社會類別的負向特質會抑制參與者對其正向特質的記憶,展現典型的提取引發遺忘現象;然而,提取練習一個社會類別的正向特質則不會抑制參與者對其負向特質的記憶。實驗二的結果顯示刻板印象特質的正負向評價調節提取引發遺忘現象的不對稱性,展現負向特質在記憶上的穩固現象。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婚夫妻的婚姻適應,以過去質性研究的發現為基礎,研究者將新婚夫妻的婚姻適應分為四個部分來說明:包括婚姻適應的內涵及向度、影響婚姻適應的脈絡因素、婚姻適應策略及婚姻適應模式等。研究者編製了「適應問題」、「婚姻態度」及「適應策略」等三個量表,並對所提出的理論模式進行檢驗。以大台北地區288對(n=576)結婚五年內的新婚夫妻為施測樣本,經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信度檢定的結果,各量表的因素結構與原先提出之架構大致符合。在假設考驗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在「夫妻與原生家庭」方面的適應,妻子感受到的需要度與困難度均高於夫。「夫妻間」適應的困難度亦為妻高於夫,丈夫只有在「家庭與工作間」適應的需要度高於妻子。在本身的婚姻態度上,以雙方「原生家庭規則的差異」對新婚期間各層面適應的影響最大,「父系制度」及「傳統性別角色」則對妻子婚後的適應有較多的影響。夫妻間態度的差異與夫妻在「夫妻與原生家庭」適應的困難度及妻子在「家庭與工作間」適應的需要度有關。在適應策略的應用上,夫比妻更常使用「個人內積極」及「個人內消極」的方式,妻則比夫更常使用「個人外消極」的策略來處理適應問題。最後,不論是丈夫或妻子的適應模式均具有良好的適配度。綜合夫妻的分析結果我們發現,雖然積極的適應策略與較高的婚姻品質有關,在適應上遇有困難的丈夫或妻子卻愈傾向採取消極的策略來因應新婚期間的適應問題,也因此導致較低的婚姻品質。本研究支持了上述三個量表的可用性,未來可以針對上述的研究成果,修正量表及理論架構,使其更臻完善。

  • 期刊

實徵研究上,非線性關係常為研究者所關切,發展潛在變項間交互作用與二次效果等非線性效果之估計有其重要性。本研究以模擬方式,評估中心化限制式方法、Jaccard與Wan程序、部分限制式方法及未限制式方法等四種利用引進交乘項的方法,搭配單一配對、兩兩配對及所有配對型式不同交乘項策略下,對潛在交互作用模型與潛在二次模型估計之影響。結果顯示,四種方法與交乘項策略對估計影響不大,但部分限制式方法於三種配對組合、未限制式方法於兩兩配對與所有配對組合,在適當解比率與參數估計評估表現皆較其他組合差,以小樣本或外生潛在變項負載量低時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