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234.159

中華心理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Ahead-of-Prin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語言產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印歐語言上探討。本文介紹近年來在漢語上的研究,以及其對吾人瞭解漢語或一般說話歷程上的貢獻。這方面的研究以雷維爾特(Levelt)所提出的理論為標的,探討其有關詞形登錄歷程的若干假設是否適用於漢語。一系列的實驗結果顯示:(l)漢語語言產製不大涉及詞素的登錄,(2)不帶調的音韻音節可能是一個被儲存的語言單位,在漢語語言產製的過程中被提取出來處理。

  • 期刊

決定因素數目是因素分析中重要步驟。Horn(1965)提出平行分析方法,利用常態隨機資料矩陣的特徵值決定因素數目,多位學者遂分別發展不同迴歸式,以簡化隨機資料矩陣特徵值之估計。以往評估各方法之優劣表現均重在複相關平方的大小,較少注意估計之特徵值與隨機資料矩陣特徵值間的絕對差異,亦乏系統性比較各迴歸式優劣之研究。故本研究即在不同樣本人數與變項數目組合下,利用平均絕對差值與相關,系統性比較四條迴歸式之表現,評估迴歸式估計之特徵值與常態隨機資料矩陣特徵值間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Longman等人(1989)所提出之迴歸式的表現最好,Keeling(2000)次之,Lautenschlager等人(1989)再次之,Allen與Hubbard(1986)的表現最差。

  • 期刊

本研究採用投射法探討延伸性的孿生設計均方根期望值之通用公式,顯示出其對行為基因學中變異成分模式背後假設之檢驗比目前普遍常用之卡方適合度檢定更為嚴格。

  • 期刊

遺漏值處理是社會科學研究經常面對的問題,本研究目的即探討結構方程模型不同遺漏值處理法與模型適合度指標的關係。經由模擬研究,討論不同遺漏值處理法在模型設定正確與錯誤下的過度適配情形,及不同適合度指標在具遺漏資料時之表現。結果顯示,當模型設定錯誤時,結構化最大概似法在部分指標上的確有過度適配情形,且隨遺漏值比率增加而越形嚴重;採用無結構最大概似法,再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的兩階段方法則無過度適配情形,然模型設定正確時,其第一類型錯誤偏高。本研究結果並未發現在所有情形下表現優良之遺漏值處理法或適合度指標,使用者宜考量不同情形,選取適當的遺漏值處理法與適合度指標的組合。本研究亦發現Hu與Bentler(1998)所建議部分指標的檢定力過低,使用上宜加注意。

  • 期刊

本研究採用負向促發效果的實驗典範,旨在探討干擾物激發量與其干擾效果的關係,並驗證干擾效果對於負向促發效果的重要性。依據絕對性觀點,激發量愈高的干擾物有愈強的干擾效果。相對性觀點則認為干擾物的激發量需與目標物的激發量相比較,只有干擾物激發量不低於目標物時,有較強的干擾效果。情境性觀點則預期當干擾物激發量與目標物激發量相若時,有較強的干擾效果。本研究在三個實驗之中操弄促發項、偵測項的目標物、干擾物的激發量,得到支持情境性觀點的結果。此外,本研究也顯示,依循情境性觀點對於干擾效果強弱的預期,在偵測項干擾物與促發項干擾物均有較強干擾的條件下,方有負向促發效果的出現。

  • 期刊

本研究採用計畫排程法中之要徑法(CPM)來對Stroop作業中的認知歷程進行探討。實驗一與實驗二為重複Schweickert(1983)的實驗(但刺激字以中文呈現)。在實驗一「叫字」作業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於「顏色」和「字」的認知模型為次序性,「顏色」會被先處理。而實驗二「叫色」作業中,所獲致的結果和Schweickert叫色作業的分析結果一致。受試者對於「顏色」與「字」的認知模型為惠氏登橋式,「字」會先被處理。上述兩個實驗結果也呈現出受試者會先處理無關的刺激。 實驗三與實驗四以相同的實驗設計方式操弄,但讓受試者自行決定其反應順序,實驗所獲致的結果卻和Schweickert(1983)的結果有很大差異。首先,在兩個實驗中都顯示,「字」的刺激都是先被處理。本研究針對不同的認知模式-次序性、惠氏登橋式-之可能決定因素,提出解釋與說明;並針對兩作業瓶頸的所在位置,提出推論的證據。 根據分析的結果,受試者似乎會依據作業的難度、刺激與反應的相容性等因素來決定認知模式;此外,分析結果也顯示瓶頸似乎是發生在反應決策階段與反應產生階段。

  • 期刊

三個實驗評鑑「處理層次」與「自我衍生」對隱示字幹測驗裡意識與無意識記憶的作用。此兩類記憶以「測驗後分離法」分離。兩類記憶的估計排除「與重複促發無關的再認」與「猜測」兩者的污染。實驗1與3的結果顯示,「處理層次」對整體的字幹填充反應與意識記憶的估計值產生正向的作用,對無意識記憶的估計值則不具作用。此結果組型由於淺層與深層處理兩者對兩類記憶的估計值均產生重複促發的效果。實驗2與3的結果顯示,「自我衍生」對整體的字幹填充反應不具作用,伴以對意識記憶估計值的正向作用與對無意識記憶估計值的反向作用。此結果組型是由於淺層處理與衍生對意識記憶估計值產生重複促發、淺層處理對無意識記憶估計值產生重複促發以及衍生對無意識記憶估計值產生重複抑制的效果。以上結果以「收錄助益/抑制」理論詮釋。

  • 期刊

本論文的目的在探討注意導向的內部導引線索和外部導引線索之交互作用的競爭機制。位置線索提示作業的實驗典範證實注意導向的驅動方式可區分為兩種:內控式和外控式導向。內控式注意導向意指注意的選擇性是決定於觀察者的內部信念與作業目標。相對地,外控式注意導向意指注意的選擇性是決定於外部刺激的特性,是一種自動化的反應。 過去的文獻對這兩類注意導向歷程的交互作用的結論是,當內控式注意導向的線索先出現,後到的外控式刺激可能會或不會對內控式注意導向產生干擾,決定的因素在於內控式注意導向的空間線索的準確度。在本研究中,作業目標的空間線索的提示符號用來引發內控式注意歷程;突然乍現的閃光剌激則用來引發外控式注意歷程。實驗操弄目標提示符號和閃光出現的時間差距,以及兩種注意導向位置的距離。在實驗中測量受試者的EOG,以監控其眼球的運動。當空間提示符號出現後,閃光在不同的位置緊跟著出現,實驗測量受試者對在不同位置出現的字母辨識的反應時間,並探討閃光剌激的出現對字母辨識反應的干擾程度。 實驗一發現,當目標位置提示符號和閃光出現的時間的差距長於200毫秒,距離提示符號導向位置最近的閃光產生最大的干擾效果。相反的,實驗二發現,當目標位置提示符號和閃光出現的時間的差距僅84毫秒,距離最遠的閃光則產生最大的干擾效果。實驗的結果支持一個新的結論:外控式剌激對內控式注意導向的干擾程度,是兩種注意導向的空間距離,以及干擾發生時間的交互作用的結果。

  • 期刊

本研究透過鋰鹽去除酬賞物誘因價值及改變環境剌激的操弄對大白鼠在輻射型八角迷津的行為影響之測試,探討標誌系統空間行為下之線索導引及體位導向兩策略(O'Keefe&Nadel,1978)是否分屬不同學習內涵之行為系統。剝奪食物之大白鼠在學習輻射型八角迷津之線索學習作業及自我中心作業後,前者作業要求受試從八個跑道中選擇進入由實驗者所任選的兩個佈有砂紙跑道以獲得食餌,後者作業要求置於只用四個跑道的十字型迷津中的任一跑道末端之受試以特定方向轉九十度進入另一跑道獲得食餌。俟兩作業的行為基準線形成後,受試先接受改變環境剌激之反應依據測試,再接受鋰鹽去除酬賞價值程序的操弄。反應依據測試結果發現習得線索學習作業的大白鼠在砂紙線索被移除狀況中會明顯的延宕選擇跑道的時間,而在自我中心作業的大白鼠則不受作業起始點轉換之環境刺激改變影響該行為表現。食餌的誘因價值因鋰鹽去除酬賞價值程序的施予而降低後,這個操弄只會影響自我中心作業的行為表現,即其作業正確率降低及平均完成時間延長;反之,大白鼠在線索學習作業的行為表現則不受到食餌誘因價值降低的影響。綜合上述結果,大白鼠習得線索學習作業與自我中心作業後分別會形成刺激一反應(S-R)與反應-酬賞物(R-S*)的聯結學習型態,意即標誌系統下的線索導引及體位導向兩策略確實為兩種不同學習內涵之空間行為。

  • 期刊

本研究以資源保留理論為基礎,探討九二一地震之後,災民的資源流失、因應及社會支持評估對其心理症狀的影響。本研究若依資源保留理論的觀點,可以假設資源流失會比因應更能預測災民的心理症狀,但是依Benight等人(1999)及Zeidner與Hammer(1992)的看法,因應會直接影響災民的心理症狀。另外,本研究亦想了解不同類型的資源流失對因應、社會支持與心理症狀的影響。本研究共收集354位災民的反應,其中住震前家中的有114位,住組合屋等其他住所者有240位。從相關結果來看,本研究的結果支持資源保留理論的看法,亦即資源流失會影響災民的心理症狀,而期待機構支持及逃避因應亦和心理症狀間有顯著的正相關。於災民的資源流失中,又以個人特質與能力的流失較能預測心理症狀的發生。經由逐步迴歸分析的結果發現,逃避的因應型態與期待外在機構的支持亦影響心理症狀的變化。於社會支持方面,期待的社會支持對心理症狀的影響超過實質的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