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228.40

科學教育學刊/Contemporary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 OpenAccess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設計氣候變遷調適為主軸的社會性科學議題課程,並探討教學前、後,學生決策能力(辨識兩難問題、區別差異、形成判準、運用策略進行權衡、做出決定並提出缺點)與氣候變遷調適素養(調適認知、調適態度、調適行動力)的表現與變化情形。本研究採單組前後測設計,以便利取樣選取桃園市某高中二年級共37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兩週共四節課的教學實施(課程名稱:海岸線的未來)。研究蒐集學生的「學習單、情境式決策能力試題、氣候變遷調適素養問卷前、後測」等資料,利用描述性統計、無母數檢定法的魏氏考驗、U考驗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教學與課程對於提升學生整體決策能力有顯著幫助,尤其在「形成判準、運用策略進行權衡、做出決定並提出缺點」等三種能力的進步最為明顯;對於提升學生整體「氣候變遷調適素養」(包含調適認知、調適態度與調適行動力)也有顯著幫助;學生傾向從「生態保育」的觀點進行方案的抉擇,其次為「安全功能性」與「社會經濟」。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探討國內主要新聞媒體在報導社會性科學議題時,所採用的新聞框架類型、論述模式與框架包裹。研究以基因改造(基改)新聞文本為對象,採內容和框架分析途徑,分析聯合報自2012年至2016年的基因改造新聞,共107篇。研究發現:在「新聞框架與子框架」方面,基因改造新聞報導採用「經濟、公共課責、衝突、採取策略、社會發展、科學/科技不確定性、現況、失控的科學和風險」等九種框架類型,且於「經濟、公共課責、衝突、採取策略、社會發展和失控的科學」等六種框架類目之下,都可以細分出二至三項子框架。其中,「公共課責」是基改新聞中最常出現的框架類型,佔總框架數的20.9%。在此框架之下,子框架以「政府」的百分比最高,佔42.0%。在框架出現趨勢方面,「公共課責、採取策略、經濟」框架數量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失控的科學」則呈現下降趨勢,其他框架類別則會因該年發生的重大事件而有不同的趨勢;在論述模式與框架包裹方面,可歸納出10種論述模式,顯示基改新聞在框架的使用上具有結構性與順序性。此外,框架論述模式經整合為核心框架後,再衍伸為「進步、問題解決、危害」等三項框架包裹,其百分比依序為24.3%、60.7%、15.0%。

  • 期刊
  • OpenAccess

人工生殖科技是一項全球性的社會性科學議題,可能因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社會氛圍等因素,發展不同的在地性公民意見。由於醫療使用人工生殖科技日漸成熟與普及,現代人可以在更多樣化的生殖條件下決定如何使用人工生殖科技,是故本研究探討大學生對不同精卵來源授精所組成之四種人工生殖科技脈絡的接受度與觀點。本研究以自行發展「人工生殖科技脈絡接受度與觀點」問卷為研究工具,採便利取樣對非主修科學大學生進行調查,透過紮根理論建立分析架構,再以描述性統計、ANOVA等方法分析資料,瞭解研究對象對不同人工生殖科技脈絡的接受度、背後的觀點和差異。研究主要發現包括:一、參與者對四種不同精卵來源之人工生殖科技脈絡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但沒有性別差異;二、參與者的觀點有生物性的考量也有非生物性的考量,且呈現不同的立場。本文從「父權文化轉為兩性平權、想法中缺乏表達倫理、宗教和風險等觀點、對人工生殖科技的立場」等三方面進行討論,最後對未來科學教育研究和實務推動等方面提出建議。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針對「人類與環境」單元,以社會性科學議題「國光石化是否興建」為主題,發展論證式探究課程,並評估此課程之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在科學學業成就、論證能力與科學素養上的影響。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對象為彰化地區某國中兩班七年級學生,其中實驗組(N = 30)接受「論證式探究課程」之教學,控制組(N = 35)則接受傳統講述教學。教學介入持續兩週、共3節課。教學前、後,兩組學生分別接受科學學習成就測驗和科學素養評量的施測,而論證能力問卷由於時間限制僅實施後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科學學習成就、論證能力和科學素養都顯著優於控制組(p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