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21.170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器官移植協調師是器官移植流程並協助病患照護的第一線人員。台灣的器官移植協調師長期以來缺乏明確的角色定義與核心工作範疇,加上學歷要求與考試認證也付之闕如,使得專業角色混亂。西元2011年,台灣爆發愛滋器官誤植事件,更突顯器官移植協調師模糊的角色定義與工作範疇。本研究遵循Bucher於西元1988年提出的自然演進架構(natural history framework)中新健康照護角色發展步驟,透過德菲法(Delphi survey design)研究設計,調查器官移植領域各層級專家意見,凝聚專家對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角色定義、核心工作範疇,及角色背景期待的共識,藉此確立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角色定義與核心工作範疇。研究結果顯示,81位器官移植各層級專家在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角色定義、核心工作範疇,及角色背景期待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本研究根據其共識,將台灣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角色定義為「健康照護人員,負責器官捐贈者與受贈者資料的取得、確認、與統整建檔;協助醫療團隊提供器官捐贈家庭及受贈家庭之術前術後照護;協調院內移植團隊與其他科部問之移植業務,擔任院際移植器官的分配、轉運的聯絡人;辦理醫院及社區的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並於其專業上積極自我成長」。本研究寄望籍由明確的工作範疇與其體的角色定義,引發後續對此角色的討論與嚴謹的研究,促進台灣器官移植協調師角色的永續發展。

  • 期刊

國內對臨床試驗受試者之「知情同意」經驗,甚少實證研究。本調查以臺大醫院於2013年7到8月間,所有被收案的臨床試驗受試者為調查對象,探討受試者經歷知情同意過程後,對參與試驗案的理解度及對知情同意過程的滿意度。本調查收案數為67份,共回收的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有80.27%受試者對試驗案的理解程度之問題填答為「大致了解」及「完全了解」;94.96%受試者對有關知情說明過程之滿意度之問題填答「滿意」及「非常滿意」,而如一般預期,高齡與低教育程度的族群有較差的理解度。未來進行類似的研究調查時,可考量不同科別或疾病的受試者以及計畫主持人是否為受試者原本之治療醫師對受試者之理解度及滿意度之影響,以期產出不同研究結果供相關單位參考。

  • 期刊

中重度持續型的氣喘兒童,每天都發生症狀,夜間症狀每週大於一次, 惡化可能影響其活動、睡眠及生活品質。以Vygotsky社會文化理論(1978)當作架構,建構一有效的護理措施,培養氣喘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並探討其成效。研究方法採縱貫式、單盲、實驗設計的研究方式,進行1-2次個別指導,並評估其介入後立即、一個月、兩個月及三個月的成效。研究結果以廣義線性模式進行分析,顯示實驗組在第一個月、第二個月及第三個月之氣喘知識平均分數的改變量,與前測相比,皆多於控制組的改變量4分以上,均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 < .01)。本研究成果可有效提升氣喘兒童疾病自我管理的知識, 且可改善其肺功能。

  • 期刊

國人出國人數逐年增加,於2012年已突破每年一千萬人次。隨著旅遊風氣的盛行,旅遊醫學顯得越來越重要。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目前全台已有共26家的旅遊醫學門診,提供民眾最即時方便的服務。門診提供行前旅遊諮詢、疫苗注射、預防用藥、留學表格填寫等服務。台大「旅遊醫學教育暨訓練中心」肩負臨床、教育及研究功能,為旅遊醫學門診的最佳後盾。不論對民眾或專業醫護人員,出版了多本教材書籍,其中多數獲得台大醫院的優秀教材獎。最近積極開發旅遊醫學APP - Travel Health,期待邁入最先進的個人化旅遊醫學時代。依據目的地及活動的不同, 醫師應給與量身訂做的建議。前往美加地區的留學生,應給予MMR與腦膜炎等疫苗。前往中國或東南亞的民眾,建議施打A型肝炎疫苗。前往中南美洲或非洲的民眾,需施打黃熱病疫苗。前往非洲的民眾,是疾的預防性投藥則不可避免。台灣國際醫療保健醫學會的宗昌在於培育更多旅遊醫學專科醫師、稽查品質與促進國際間的合作。隨著旅遊醫學在台灣的蓬勃發展,期待更多有志之士的參與。

  • 期刊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傳染病更容易隨著人口的移動跨國界傳播,推廣旅遊醫學概念、宣導旅客旅遊前接受必要的預防接種更顯得刻不容援。旅遊相關的預防接種,其中包括:(1)例行性接種:拍我國幼兒及成人常規預防接種項目,如卡介苗、B型肝炎疫苗、日本腦炎疫苗、麻疹/德國麻疹/肥腺炎混合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等;(2)必須性接種:部分國家要求旅客必須提出特定疫苗接種證明方九許入境,如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及小兒麻痺疫苗;(3)建議性接種:非強制要求,但評估當地流行情況及個人風險後,建議旅客接種的疫苗。建議國人出國旅遊前應預先暸解旅遊當地流行的傳染病,並提前4-8週至國內26家旅遊醫學門診接受評估。

  • 期刊

旅遊醫學主要的內容包括健康評估、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學、疫苗學等。全世界每年約有十億人次出國,而根據台灣觀光局資料統計顯示,2013年國人出國人數總計超過1100萬人次。旅遊除觀光旅遊外,其中的留學生、探親、工作與移民,因為涉及外國的公衛與防疫政策與本身在台灣的健康風險,而成為特殊的一個領域。在體檢時,除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外,通常還要疫苗施打的紀錄和以結核菌皮膚測試或全血丙型干擾素釋放分析方法為準的肺結核病的篩檢。這幾年來,外籍移工或透過跨國婚姻來台居住的新移民人數增加,我們發現:年輕女性的外籍勞工得到肺結核的人有顯著的上升,這是台灣在面臨國際化的潮流中所要特別注意的議題。

  • 期刊

跨性別,拍的是對自身性別認同與原生理性別不一致。本文探討跨性別者的社會與醫療的困境。由於社會對性別採取「性別二分主義」,文化、制度皆執著於非男即女的配置,造成無法接受跨性別者的處境。對跨性別者而言,醫療就好比是雙面刃,既是鞏固性別二分主義成為「矯治不正常」的專業,卻也可以協助部分跨性別者打造自己理想中的身體形象。英國於2004年通過「性別承認法」,跨性別者無須性別置換手術即准予變更性別身份的法案,引領世界風潮。目前台灣也正在往修法的路上前進。本文透過討論與跨性別者相關的法律、醫療,以及其日常生活經驗與二個個案的手術經驗,使讀者可以理解跨性別者面對的社會壓迫,以及其應對的策略,藉此也反思現有法律、醫療制度改善的可能。

  • 期刊

本文將從甫通過的馬爾他性別人權法「性別認同、性別表現與性別特徵法」禁止對出生時性別不明的陰陽兒進行性別指定與生殖器手術談起,說明性別人權與陰陽兒醫療介入的關餘,簡述陰陽人醫療與陰陽人人權運動產生的歷史脈絡,期望作為一個溝通的橋樑,幫助台灣醫界暸解,到底是什麼樣的生命歷程讓陰陽人需要走出原本被醫生幫忙保護隱形的處境中站出來發聲呢?陰陽兒醫療又與性別人權運動有什麼關條呢?醫療的幫助違反了什麼樣的陰陽人人權呢?陰陽兒的性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他/她們到底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呢?陰陽兒醫療典範與觀點或許可以開始傾聽與納入當代陰陽人人權運動的心聲。

  • 期刊

2013年兒料加護病房病童手圈佩戴,稽核發現病童手圈佩戴正確率為63.3%。故希望籍由探討護理師執行困難的原因,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以提升手圈佩戴正確率。經專案成員收集分析相關資料,歸納出手圈佩戴正確率低之原因,主要原因包括:1嬰幼兒皮膚薄且脆弱,手圈置於胸前衣物、2手圈條碼易髒污或刮損,條碼掃描裝置辨識度差、3放置動靜脈導管時將手圈移除,結束後未補上、○4未設立單位手圈佩戴標準作業規範內容,手圈佩戴步驟未標準化、5未定期作手圈佩戴正確評核、6單位未定期舉辦在職教育。目的期能達成護理師執行病童手圈佩戴正確率由63.3%,提升至95.0%。改善策略包含:1改良傳統手圈,採用親水性敷料保護嬰幼兒皮膚、2擬訂每班手圈核對及記錄、3設計創意手圈,採用人工薄膜加強手圈條碼辨識,製作電腦圖檔示範條碼辨識流程、4應用創意手圈於臨床、5修訂本院病人辨識過程完成率評核表,訂定標準程序執行流程、6舉辦病童手圈佩戴正確標準流程教育訓練、7建立病童手圈佩戴過程標準化步驟持續監控辦法,提升正確佩戴手圈的一致性。經計畫至執行後,評值改善策略之成效,發現改善後病童手圈佩戴正確率由63.3%,提升至98.6%,改善成效顯著。專案建立病童手圈佩戴標準程序,不但提升了病童手圈佩戴正確率,也擴展至兒科其他單位,有助於提升護理師執行手圈佩戴之正確性及病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