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87.121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of Taiwan

  • Ahead-of-Print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 Ainosco Press,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近年來,越來越多實證資料顯示許多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除了主要在語言發展與學習面向有明顯的困難外,在多種認知處理上也出現問題,其中包含執行功能的缺陷。執行功能在學前時期發展迅速,是奠定高層次認知發展的基石。本文第一部分先統整執行功能在學前時期的發展,接著回顧行為實驗和問卷調查關於學前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三項核心的執行功能表現,包含:抑制、更新工作記憶及認知轉換。由於研究證實學前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的執行功能缺陷與語言障礙之間為正相關,當我們在考量學前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時,應在加強其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提升其執行功能。因此,本文第二部分主要統整適合語言治療師評估執行功能的策略,以及如何在語言治療中融入提升抑制、更新工作記憶和認知轉換發展的技巧與活動。

本文另有預刊版本,請見:10.6143/JSLHAT.201712/PP_37.01
  • 期刊

聽力保護裝置所標示的噪音衰減率,係透過重複量測該裝置對各頻率噪音衰減量,並透過統計和修正運算所得到的結果,此結果往往和實際佩戴時所能產生之效益不盡相同。此外,若需要評估保護裝置對不同頻率噪音的防護表現,單一的噪音衰減率數值並無法提供相關資訊。本研究之目的是藉由無學習佩戴聽力保護裝置經驗的受測者,執行以聲學人偶(KEMAR)量測出客觀性噪音衰減率,並在實際佩戴保護裝置下,測量主觀性真耳聽閾減幅值,以檢視不同量測方式的差異。實驗結果顯示,被動耳罩式和被動入耳式保護裝置的噪音衰減率,較原廠實驗者所測得之數值約低10 dB;而重複量測各款裝置之噪音衰減率並計算其標準差,約在3.3 dB至 23.1 dB,顯示部分裝置重複佩戴時所能提供的噪音衰減效果一致性偏低。而從主觀性真耳聽閾減幅值的結果可知,不同裝置對各頻率的噪音有不同的衰減效果。結論:本研究建議提供聽力保護相關專業服務人員,於選擇適合的聽力保護裝置時,除參考包裝上所標示之噪音衰減率之外,應給予佩戴者正確使用聽力保護裝置的教育訓練,並教導自我評估是否已正確佩戴之測試方法,且實際量測佩戴後之真耳聽閾減幅值,以確保該聽力保護裝置對佩戴者提供足夠之保護效益。

本文另有預刊版本,請見:10.6143/JSLHAT.201712/PP_37.02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於進行本土化臨床實證,驗證頸部表面肌肉電刺激治療法對於改善腦中風導致吞嚥障礙的嚴重度成效影響,是否優於傳統吞嚥障礙治療。本研究共蒐集轉介到本院語言治療組接受吞嚥治療之腦中風病患40位,分成單純接受電刺激治療、同時接受電刺激與傳統吞嚥治療,以及單純接受傳統吞嚥治療共三組。記錄每位個案治療前測量值和治療後之測量值,每位病人接受每週兩次各30分鐘治療,至病人可安全由口進食,或最多30次的療程後結束治療,最後有35位個案完成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三組個案之吞嚥功能皆有顯著進步,但無組間差異。若比較接受合併治療與單純接受傳統吞嚥治療兩組個案間的進步差異時,亦無顯著差異。如將三組個案依其治療前口咽及吞嚥功能評估分數高低等比例分成四群,進行各群組間比較分析後,發現原始嚴重度高低與治療效果也沒有一定的關係。但本研究因個案數少,個案個別差異大,所以目前研究結果並無法完全排除電刺激對部分吞嚥障礙患者之療效。

本文另有預刊版本,請見:10.6143/JSLHAT.201712/PP_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