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197.221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507
0.507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心理 3
教育 8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The study was aimed at 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rainees' competencies in leading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groups. Foundation of the original 60 items of Group Leadership Competence Scale (GLCS) were proposed mainly based on group theory, researchers'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group counselor training practices, and literature reviews. After evaluated by six professionals for content validity, three items CVI lower than .70 were deleted and two similar items were integrated into one, then the version of remaining 56 items were used. 258 valid samples were gathered for analyzing the critical ratio and test their internal consistency. 7 items were deleted and only 49 items were left for examining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e reliability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correlation α =.97 0, and split-half correlation γ (subscript xx) = .935. The validity of GLCS showed a 8-factors structure by factor analysis, and that were competence of Change and Action Facilitating, Cohesion Facilitating, Group Depth Enhancing, Process Leading & Facilitating, Individual Depth Enhancing, Norm Building, Process Obstacle Breaking through, and Terminating & Change Intensifying. Furthermore, Pearson's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Scale for Group Counseling Leader” γ = .697. Based on those well acceptable evidences for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strument, its advance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and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and recommended.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採用適合團體多階層資料特性與團體氣氛變項屬性之多階層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探究團體氣氛量表簡式中文版(GCQ-S)在國內團體諮商情境中之個人層次與團體層次的因素結構。本研究整合國內三項研究之資料樣本,共得團體樣本數82組,團體成員744人,以符合多階層分析法對樣本數的規範。試題分析結果顯示GCQ-S中文版的第6題與第8題題項,不論在因素負荷量或變異量解釋百分比皆不理想,故在進行多層次驗證性因素分析時予以刪除。多階層因素分析結果進一步顯示,GCQ-S無論在個人或團體層次之因素結構皆支持MacKenzie(1983)的「投入、逃避與衝突」之三因素構念,另在競爭模型分析結果發現GCQ-S的多層次因素結構,最可能的模式是個體層次為斜交三因素模式、團體層次也為斜交三因素之「三三因素」模式;次佳者是個體層次為斜交三因素模式、團體層次則為斜交二因素之「三二因素」模式。本研究結果雖是有條件地支持MacKenzie的團體氣氛三因素理論,但卻是近年來國內外實徵研究中少數驗證團體氣氛三因素理論。研究者進一步依據研究結果對於團體諮商實務、量表應用與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急重症護理人員之壓力反應與因應策略之影響。研究場域為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採單組前後測設計,用「工作壓力量表」篩選出七名高工作壓力之急重症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為期八週、每週一次及每次兩小時之現實治療團體。團體開始前對這七名研究對象進行「壓力反應量表」和「因應策略量表」前測。團體結束後,再對其實施「壓力反應量表」和「因應策略量表」後測。將這兩份量表所得分數輸入統計軟體SPSS for Windows 12.0處理,進行無母數魏克遜配對組符號等級考驗。此外,團體結束後行焦點團體訪談法,蒐集研究對象參與本研究之經驗,協助探討現實治療團體對其工作壓力之影響。本研究發現有:(1)現實治療團體對急重症護理人員之壓力反應和因應策略有正向諮商效果;以及(2)透過訪談分析出「共融關係」、「樂趣成長」、「整體行為」和「評量性問句」等四個主題,可作為輔助支持現實治療團體對研究對象之影響。綜合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現實治療團體帶領者、護理行政主管與未來研究之建議,作為未來實務或研究之參考。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究寄養兒童進入後,寄養家庭母親對原生母子間的互動變化,以及因應歷程的知覺。研究採取敘說研究之「整體-內容」方式進行資料分析,關注時間、地點,以及人與社會等三個向度,整理詮釋一位具有獨生子,並曾從事寄養服務工作的母親經驗面貌。寄養兒童被安置到獨生子女的寄養家庭時,不僅改變整個家庭系統,並擴張原本的關係變數。研究者先整理系統各成員在決定成為寄養家庭時的角色與互動面貌,作為理解原生母子次系統的起點。其次,分析母子次系統的衝擊,包括「圍城般的困頓」、「擴展距離的起風」、「驚濤駭浪的揚帆」、「暴雨小浪接踵而至」、「風雨後的驚蟄」與「各就各位的航行」等六個階段,以及「束縛與黏膩」、「擔憂與享樂」、「震驚不斷的生活戰場」、「愛與資源的爭戰」、「情感紛亂又掙扎」、「尋回漸逝的信任」與「重構親子關係」等主題意義內涵;並歸納母子間相互影響力量的消長變化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應用在母子諮商、寄養服務,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期刊

過去研究發現家長管教子女方式對孩子日後的身心發展、學習與生活適應影響甚鉅,不過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到家長對子女的管教方式,由過去相關研究並不容易得到較清楚的答案,特別是針對學前教育階段所進行的研究仍不多見。基於此,本研究於2008年以問卷方式收集了986位花蓮縣市幼稚園所學生家長資料,建構一個解釋影響學前幼兒家長管教子女方式的因果模式,並以「教養價值觀」做為中介變項,來解釋不同社經背景與幼年受管教經驗的幼兒家長之管教子女方式有所差異的原因,及檢視其管教子女方式是否受到社會化與代間傳遞作用的影響。本研究結果為:(1)幼兒家長普遍較常使用「理性開通」的方式來管教子女,但使用「威權責罰」的管教情形也很常見,另外,相較之下,現在的家長比其父母更常運用「理性開通」,而較少運用「威權責罰」的方式來管教子女;(2)不同社經背景的幼兒家長之管教子女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3)幼年受管教經驗與家長的教養價值觀對其現在管教子女方式具有顯著的影響;以及(4)幼年受管教經驗不同的幼兒家長之管教子女方式有所差異的原因,可部分歸因於其子女教養價值觀有所不同。以上結果顯示學前幼兒家長管教子女的方式,有明顯地社會化與代間傳遞的效果。

  • 期刊

過往親子性溝通的研究多半注重溝通的量,而忽略溝通的質,使研究結果無法告訴父母該如何溝通。本研究旨在了解溝通因素對父母親子性溝通之影響,以做為學校或機構設計親職教育與輔導之參考。研究樣本為159位台北市高中職父母。研究工具包括:性溝通主題、支持性的性溝通(Supportive Sex Communication)量表、家庭性溝通信念、性溝通態度、溝通過程與人口學變項等。支持性的性溝通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顯示量表符合理論架構。統計分析控制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等人口學變項。研究發現,性溝通議題可依據其敏感程度分為三類:廣泛性議題、狹義性議題與禁忌性議題,其中廣泛性議題溝通頻率最高,禁忌性議題率最低。複迴歸控制社會人口變項後顯示,影響這三類議題的因素不同,其中支持性的性溝通分數愈高,則廣泛性議題與狹義性議題溝通頻率亦愈高。母親以及對自己的溝通效果愈沒有期待的,廣泛性溝通頻率亦愈高。對禁忌性議題而言,沒有一個變項具有預測力。另外,支持性性溝通分數高的父母對孩子較信任、對溝通效果較沒有期待、溝通過程較願意開放自己、較尊重孩子想法,其性溝通滿意度亦愈高。本研究對研究限制提出討論,並對親職教育如何協助父母跟孩子談「性」,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