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3.223

語文與國際研究/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文藻外語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標語應用在商業及大量的廣告中由來已久,且形成其特色。標語或由一個字詞或由一個句子構成,旨在傳遞廣告的主要信息。雙關修辭技巧普遍地使用在廣告語言中,學者們對於其雙重解釋的雙關廣告語是否比只容單一解釋的雙關廣告語更受歡迎的假設,尚待檢驗。本研究企圖從認知的角度對此進行探討,以關聯理論分析廣告雙關語,以實驗印證假設,並將結果應用於西語教學之中。

  • 期刊

敦煌文獻中有一種稱為「變文」的作品群,是盛行於中唐時期的佛教俗講中,以庶民為對象的說唱形式故事。其體式上的特色乃是散韻相間,亦即散文和韻文交替出現。筆者認為,變文除了充滿情感的韻文吟唱打動當時聽眾之外,講述部分的故事敘述技巧也擁有扣人心懸的魅力。「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并圖一卷并序」(簡稱「目連變文」)中多呈現入韻套語,變文特色非常濃厚,本文以「目連變文」為對象,探討其獨特的場景轉換方法,以及講述部分的結構特色與修辭技巧。

  • 期刊

在中文與西班牙裡,複合詞是指由兩個詞根並列組合而成,其有特定語義的詞。本文透過對比分析,探討中西文複合詞的定義、分類以及結構上的異同點。研究發現,依據詞成分的詞性以及成分彼此之間的句法關係,中西文複合詞的內部結構具有高度對比性,並呈現多樣性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結構中,同樣的組合,在一個語言裡顯現高度能產,在另一個語言裡卻完全不具能產性的。此種對照關係,在主詞-動詞(Nombre [sujeto] + Verbo)、動詞-形容詞謂語(Verbo + Adjetivo predicativo)兩種結構中最為明顯。另外,中西文複合詞內部成分都呈現句法關係,但中文的句法範疇更為廣闊,詞法呼應句法結構的對比關係也更顯完整。此點呼應了複合式構詞為中文詞法主要結構之論點。

  • 期刊

十七世紀的卡爾德隆在其戲劇作品《人生如夢》中,抒寫浮生若夢的思想,一直影響到當代作品,例如1997年由西班牙電影導演阿枚那巴所執導的《睜開雙眼》。這部電影劇情懸疑恐怖,情節緊扣心弦,尤以強調主角內心處於現實與想像、夢醒之間的模稜情境時,尋找個人身份認同的議題,猶如《人生如夢》一般。本論文據此藉主題分析的方式,解析兩位不同時代的劇作家及電影導演,運用其獨有創作思想與美學,詮釋虛實情境交替之夢與身份認同議題的手法。

  • 期刊

霍夫曼雖以小說創作著名,但本論文的探討集中於霍夫曼的作曲才能,內容概略區分為三個部份:首先將略述霍夫曼的音樂家生涯,並及於其音樂創作的範圍,以舞台作品為主。其次呈現他的作曲風格,基本上遵循十八世紀傳統,思慮周密是其特色,同時也與其文學成就作類比。最後將焦點置於他的歌劇上,討論他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探究其傑作《溫定娜》(Undine)在歌劇史上的意義,在主題的新奇與作曲的前瞻上,對德語浪漫歌劇做為一新劇種的成立有著莫大影響。在論述中同時也呈現他作曲上的困境,以至於後來轉往文學發展。

  • 期刊

本文嘗試從歷史及「誌異」文類的雙重觀點探討威廉.渥茲渥斯1799年版《序曲》中的三個詩段。在1799年版《序曲》中,因為這三個詩段在主旨上與詩中其它部分大相逕庭,造成全詩結構的不完整性。然而,細究此三詩段所描述詩人童年對於死亡的經驗,以及詩人早期採用誌異(Gothic)文類作為社會異議的作品,卻可以找到共同的死亡主題,並且描繪出另一段隱藏在1799年版《序曲》背後的作者經歷。這些經歷在1798年的《丁頓修道院》("Tintern Abbey")一詩中為詩人對雄渾(the sublime)的追尋所內化,卻在1799年版《序曲》中透露端倪。父親、老師、罪犯的死亡編織出一段詩人在1798年不願正視的成長過程,從家道中落到作為一位支持法國大革命的熱血青年所面臨的可能死亡威脅。這一切,卻同時構成了「志異」書寫的最佳素材。在1805年版《序曲》中,這些誌異的段落與記憶受到重置,內化成為詩人想像力的創作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