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58.169

語文與國際研究/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文藻外語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由於科技技術的突飛猛進,網路資訊網使得世界變成爲一個掌中世界的地球村。數位資訊網路除了不爲時間與空間所限之外,更爲英語學習者開啓了豐富的英語文學習資源和聯繫世界各地英語爲母語者無數溝通管道。但因爲有限的英文能力、缺少英語文學習動機與語言學習焦慮感,多數EFL學習者並不確知可藉由何種方法、時間或管道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上進行跨文化的討論。因此,本研究著重於探尋學生參與網路學習活動之方式來觀察學生在跨文化討論區(I Say/You Say Forum)的看法。因此,本研究是以作者本身教授大一英文班級的學生與一研究團隊教師爲主要研究對象。問卷、師生訪談與學生於討論區所發表的文章爲主要資料分析來源。作者首先藉由探討電腦網路媒介溝通活動的優缺點與網路討論區的特色來設計於I Say/You Say Forum的相關學習活動單元(learning log)。其次,根據學生對此網路學習活動的看法與建議來改善與歸納未來執行此相關活動所需參考的原則與機制。最後以探討此英語文活動之未來教學應用層面與建議未來相關研究爲結語。

  • 期刊

透過不同的任務,相關研究顯示名詞動物性線索在句子處理上扮演重要角色。極少研究利用完成句子的任務來探究此一線索。在完成句子的任務裡,受試者必須先詮釋瞭解已提供的片斷字詞,然後才能寫出句子。藉由完成句子的任務,本文試圖對名詞動物性線索,在三十一位台灣英語系學生完成帶有主動詞/省略關係子句動詞的花園路徑句子的主要關鍵模糊片段時,所扮演的角色,能有進一步的瞭解。研究結果顯示名詞動物性線索的確影響或侷限了完成句子的過程。然而,這些來自名詞動物性的侷限卻也象徵了對最少附著策略的偏愛。這些發現說明了英語課程中清楚的教學和重覆的解釋,可能加速地培養出學生對名詞動物性所透露出的角色訊息和句子結構之間的關係的敏銳度。

  • 期刊

本研究目的是在探索字典音標與K.K.音標兩大類的音標系統,在國小英文教學時潛在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案。參與本研究的有四位實習老師,其中兩位爲授課教師,兩位爲助教。研究結果來自於在南台灣兩小學各實施三個月教學的協同性行動研究。資料是經由行動研究報告及討論會議時所收集到的。資料分析以Miles and Huberman's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爲依據。所有的問題來自於授課教師在討論會中所提到的,而解決方案則是來自於其他參與會議者根據其經驗及知識所貢獻提供的。本研究發現有助提EFL教師教授學童音標系統時的警覺意識。研究結果顯示,一符多音、音標與音標混淆及兩套發音系統互相混淆等是教師最可能遇到的三大類問題。同時,結果也發現教授K.K.音標的教師有比字典音標教師遇到更多一符多音的問題。

  • 期刊

本研究觀察一對異卵雙胞胎(聽障孩童A和聽常孩童B)的音節複雜度以及聲母發展。語料來自孩童與媽媽間的自然互動。聽障的哥哥在出生後即發現爲極重度聽障,在14個月的時候植入人工電子耳。本研究語料收集由9至36個月,將每一卷錄音的前50個可辨識的音節加以分析。主要研究結果:1)除了21-27個月,孩童B語音發聲率高於孩童A。雖然孩童A在21-27個月時發聲率高,但正確率仍比孩童B低;2)孩童A在18個月出現完整聲母韻母音節,在27個月時才穩定出現足夠數量的完整聲母韻母音節,但孩童B從9個月開始已經穩定出現完整聲母韻母音節;3)孩童A在約33個月的時候的聲母多樣性才與孩童B在21個月時相似;4)聽常孩童主要使用重複CV或VC音節,或是使用相同聲母類型的CVC音節,隨著年紀增長,不同聲母類型的CVC音節增加。聽障兒童27個月之後才由主要使用單韻母或有聲聲母音節,轉換到重複CV或VC音節,或是使用相同聲母類型的CVC音節。至於不同聲母類型的CVC音節則很少使用。當孩童B在18個月快速語言發展時,孩童A在27個月才開始快速發展。本研究中聽障幼童裝置電子耳一年後,語音發展雖然延遲但發展模式和聽常幼童類似,並有趕上的趨勢。

  • 期刊

本研究探討臺灣英語學習者的中介語詞彙在不同文體中的風格變異。受試者爲十二位大學英語主修生,每位完成十八篇日誌及十篇作文。前者強調內容的流暢度而非文法的正確性,故屬於隨興的風格。後者強調語言型式的正確性,故爲嚴謹的風格。 研究者分析語料中不恰當的內容詞用法,並依照中文或英文之影響來分類。結果顯示:日誌中較多受中文影響的變異型態,作文中則較多受英文影響者。本研究歸納出三個中介語詞彙的特點:中文的影響並未因專注於語言型式的正確性而減少;詞彙搭配型態的融合顯示英文會影響搭配詞之選擇;對近義詞的混淆導致受試者用詞模糊,且傾向以特定詞彙取代其他近義詞。

  • 期刊

本文從歷史途徑說明,何以軍官訓練在十八世紀啓蒙運動以來的歐洲變得日益艱難。到了二十世紀,外在的社會力量與文化力量使得過往這個獨立而完整的軍官訓練體系(包括軍事訓練機構、立法、軍事策略與訓練的連結,以及戰爭的經濟學等等)越來越難以維繫。軍官教育在世界各地一直被兩個要素所主導:人格訓練、專業知識的訓練。然而,隨著科技變遷與社會態度的變化,軍官們的任務也急遽改變。本文主張,全球性的文化變遷不但瓦解了西方社會完整而獨立的訓練體系條件,同時也崩解了其內在的文化霸權價值體系。至於台灣的軍官教育,則很可能成爲一個維護軍官正直操守養成訓練的特例。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意象認知模組對學生記敘寫作能力之影響。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輔以質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爲中部某國民小學六年級兩班學生,共59人,立意取樣,但隨機分派組別。實驗組接受意象模組寫作教學,控制組接受傳統式講述教學,實驗共進行九週,兩組學生皆完成三個單元的記敘文寫作,以分析其寫作表現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接受意象認知模組教學之後,在寫景與狀物的立意取材、遣詞用句、結構組織及整體表現上均顯著優於控制組。研究結果驗證意象認知模組中,資源、觀察、意象的學習活動有助於增進學生立意取材的能力,進而提升其遣詞用句、結構組織及記敘寫作的整體表現。本文並提出對記敘寫作教學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