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239.148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Bulletin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of Taiwan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367
0.367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體育 5
心理 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驗證國小運動選手成就目標在害怕失敗、能力知覺與運動自我設限關係之間的中介效果。方法:以三至六年級的412 名學童選手為研究對象,男生有250 名、女生162 名,平均運動年齡為1.76 年 (SD = 0.87)。採結構方程模式驗證假設的中介模式與實徵觀察資料之間的適配度。結果:表現逃避目標與表現趨近目標部分中介害怕失敗與運動自我設限之間的關係,精熟趨近目標和表現趨近目標完全中介能力知覺和運動自我設限的關係。結論:國小學童選手的害怕失敗、表現逃避目標及表現趨近目標有利於發展運動自我設限行為;反之,精熟趨近目標則可負向影響運動自我設限以及減緩低能力知覺時自我設限行為發生。

  • 期刊

目的:以領導類型為研究途徑,探討家長式領導的八種類型的分布情形,以及家長式領導八種領導類型與運動員知覺信任教練、團隊價值觀的關係。方法:以大專排球聯賽公開組609 筆資料為樣本,在五點量尺的家長式領導,以3 為切割點區分出家長式領導的八種領導類型:全面型、恩德型、威德型、恩威型、仁慈型、德範型、威嚇型、全無型。結果:共變數分析顯示,恩德型及全面型是最具有效能的教練類型,威嚇型與全無型是最不具領導效能的類型。結論: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教練領導行為應是考量情境和團隊成員因素而加以應變,同時展現對團隊成員的關懷,才能得到成員的信任,提升團隊價值觀。

  • 期刊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編製具有信度與效度的華人教練-選手關係量表。方法:第一階段以陳益祥 (2012) 的質性研究結果為基礎,發展出華人教練-選手關係之題項初稿,以高中及大專甲組運動代表隊選手為施測對象,蒐集的資料以探索性因素分析處理量表的因素結構、題目鑑別度與內部一致性。第二階段再以不同樣本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檢驗。結果:華人教練-選手關係量表共有三個因素,分別是自發性感情6 題、工具性關係5 題、人情4 題,共計15 題,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9.16%,並具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在測量模式與觀察資料之間適配度時顯示可接受的整體適配度、及良好的構念效度、聚斂效度、區別效度及信度。結論:經過檢驗之後,華人教練-選手關係量表是在測量本土教練-選手關係時一個值得利用的工具。

  • 期刊

目的:本研究參考d2-test 原則而發展中文化之田字注意力測驗,探討國小新式健身操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方法:將國小一年級學童分為新式健身操組與控制組,每組58 人,共116 人。於第一、二週各選一次靜態課程後進行「田字注意力測驗」前測,第三、四週各選一次體育課,實驗組進行6 分鐘的新式健身操活動,控制組進行6 分鐘的靜態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立即進行後測。結果:以獨立樣本t 檢定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測注意力分數,發現不具同質性,故將前測分數視為一個共變項,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單共變量共變數分析後發現二組後測分數無顯著差異。結論:運用d2-test 原則所發展之田字注意力測驗有檢驗一年級學童選擇性注意力的應用價值;急性之單次運動在提升一年級學童注意力的效果方面,與靜態課程之效果相去無幾。

  • 期刊

目的:本研究探討視覺訊息和知覺-行動配連程度對判斷桌球正拍平擊發球方向準確性之影響。方法:透過高速攝影機 (120Hz) 和一般攝影機 (60Hz) 拍攝 2 位男性大專公開組選手之正拍平擊發球動作的 2D 影像和光點(point-light) 影像,並以影像處理軟體將兩種影片剪輯成相同幅數之影像,而真實情境則由示範者進行正拍平擊發球;以上視覺訊息內容的呈現皆從示範者的準備開始至正拍平擊發球瞬間。30 位大專體育系男學生 (24.87 ± 3.22 歲) 為參與者,以預備姿勢和固定坐姿觀察光點影像、2D 影像、和真實情境,並依據示範者之正拍平擊發球動作判斷來球落點方向。以判斷準確性百分比為依變項進行單一樣本t 考驗,檢驗參與者之判斷是否為猜測。結果:顯示其判斷準確性皆大於機率50%,表示參與者非以猜測的方式判斷來球方向,參與者以平均達75.70 %的準確率判斷來球方向。3 (視覺訊息) × 2 (知覺-行動配連方式) 二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在交互作用及主要效果皆無顯著差異。結論:影像與2D 影像所呈現的肢段點動作與二維空間影像相同,皆提供豐沛的訊息,讓參與者足以判斷來球方向。此外,參與者雖採低配連程度的固定坐姿,但因有回擊的動作,使其不至於完全未配連而有助於判斷準確性。

  • 期刊

運動員的焦慮情緒與注意力對場上表現影響甚鉅。過去針對焦慮與注意力測量大都以問卷與量表為主,大腦認知神經科學發現額葉中線theta 腦波 (frontal midline theta, FMT) 與注意力和焦慮情緒有關。本綜評文章目的為統整額葉中線theta 腦波在注意力以及焦慮之相關研究,並且提供此二者之大腦神經生理機制,以瞭解運動員顛峰表現與注意力和焦慮的關係。經過文獻統整後獲致下列結果:FMT 是一個與注意力涉入有關的腦波指標,與精準項目運動員 (高爾夫、籃球罰球) 的好壞表現有密切關係。對於偵測焦慮具有不錯的專一性以及敏感度,尤其是較低的FMT 可能代表生理疲勞、表現低潮以及心理疲勞以致於焦慮,兩者呈現反向關係。其次,FMT 與注意力及焦慮之間的關係複雜,兩者產生FMT的位置都位於大腦前額葉,當中其實又牽涉到情緒調節與視覺空間記憶之影響。未來研究宜針對過去在方法學上的限制進行調整,且搭配其它測量問卷量表與生物回饋儀器的結合使用,以更完整地檢驗注意力以及焦慮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

  • 期刊

急性阻力運動對認知功能的效益於近年受到研究關注,有鑑於針對此議題的相關文獻回顧仍缺乏,相關文獻彙整有其重要性。本研究目的為:(一)統整針對急性阻力運動與認知功能之關係進行探討的研究並提出可能的調節因子;(二)提出急性阻力運動促進認知功能的可能機制;(三)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經過文獻彙整後本研究獲致下列結果:(一)採用上半身或全身性阻力運動的研究發現阻力運動對認知功能具有正面影響,中強度運動對高階認知功能的效益尤為明顯;(二)採用等長收縮阻力運動的研究較少,研究結果未趨一致,尚無法針對此類型阻力運動進行認知效益的評估;(三)阻力運動強度、所測量認知成分以及參與者年齡為主要調節因子,個別調節因子可能透過與其他調節因子產生交互作用來影響阻力運動的效益;及 (四) 覺醒、前額葉皮質活化以及周邊血液生化指標變化是阻力運動促進認知功能的可能機制。最後,建議未來研究針對等長收縮運動的效益與阻力運動對於高齡族群的影響進行研究;同時,考量至少兩個調節因子交互作用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跨領域的研究手段。

  • 期刊

輕度認知損傷被視為失智症之前期階段,其在認知行為、神經電生理,及大腦結構等方面有負面之連結。近期研究指出,健身運動介入可能改善輕度認知損傷者在認知功能上的負面影響。為此,本回顧文獻集結健身運動介入與認知功能在輕度認知損傷者之相關研究,提供該研究議題之現況,及未來建議與方向。經文獻回顧獲致以下結論:(一)有氧健身運動介入部分,有效提升一般認知功能、及記憶相關執行功能。進一步則發現,有氧健身運動介入可增進生化指標與大腦活動等;(二)有別於其他認知類別,阻力健身運動介入對記憶有較佳效果。而太極拳介入,可改善一般認知功能與執行功能之表現;(三)多種健身運動、及健身運動結合認知訓練部分,可改善執行功能與大腦萎縮性之可能。雖然健身運動介入與輕度認知損傷呈現正向關聯,然該議題目前研究數量仍然不足,且在方法上仍有部分限制,後續仍須更多之研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