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147.124

華岡史學/Hwa Kang Journal of the Historical Studies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自晚清梁啟超發表《論中國成文法編制之沿革得失》一文,其中論及中國成文法之起源後,引起波瀾,蕩漾於今,各式各樣的異說隨之而起。關於時代方面,有認為上古唐虞時期即有成文法,以下的殷商、西周、春秋、戰國、乃迄秦代皆有人立論支持。在證據上,各家學者對於成文法的定義不一,如成文法公開與否、是判例法或是制定法、私法或是國家立法、單行法或是綜合性法典與罪行法定的確立與否並沒有共識,以致人言人殊,莫衷一是的狀況。本文擬將整理各家不同之定義,蒐羅備列,嘗試探求其共同定義。並將所能接觸到的資料加以考證、比勘,以辨析中國成文法之起源可能於西周之時的《九刑》。

  • 期刊

宋王偃是戰國時代宋國的亡國之君,受到史料的限制,使得歷代史家對其評價相當兩極化。本文意欲透過現有的史料及研究成果,嘗試從國內政治與國際情勢的角度來討論這位具有雙重評價的宋國末代之君。同時以宋國為例,探討在維持春秋封建文化霸業中歇,諸夏和平聯盟之鎖鏈已斷後,戰國七雄之外小國的生存之道及其得失。

  • 期刊

劉宋朝初建,武帝接位三載而崩。劉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遺詔輔佐大臣,以徐羨之為首輔,另有傅亮、謝誨、檀道濟等三人夾輔。甫接帝位之少帝義符,尚未及親政,劉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即因失德被輔臣先廢後弑,輔臣並藉故殺二皇子義真。輔臣後立三皇子義隆繼位,是為後世稱為「元嘉之治」的宋文帝。然徐羨之等四位輔臣雖有擁立之功,但在文帝時,先後遭受誅殺並連坐子嗣。少帝之前,凡「廢昏立明」失位之廢帝如昌邑王、海西公,均能存活於當世。惟徐羨之等,雖然自詡為「伊、霍」輔臣,卻在無必要之情勢下,主動弑殺少帝,開創以無篡位之意的輔臣,連續完成「廢帝、弑帝、立帝」的首例。

  • 期刊

本文主要探討東昏侯在位時期,戰爭對於政局的影響。東昏侯在即位之後就發動了北伐,而當時的朝堂上有齊高帝、武帝一系的高武舊將,與蕭寶卷所繼承的齊明帝一系。北伐是由高武舊將一系的陳顯達、崔慧景領導,而東昏侯一系的蕭衍也參與了這場戰爭。北魏方面則是由孝文帝御駕親征,這可見這場戰役的重要性。筆者以此戰發生於南鄉這地方,故本文稱之為「南鄉之役」。「南鄉之役」在史料的記載上有所缺漏,《南齊書》僅陳顯達列傳有敘述,崔慧景等人的列傳皆無描述,《魏書》又紀載了一些《南齊書》所沒有的記載,故而筆者撰寫此文加以釐清。「南鄉之役」後,蕭衍獲得了利益,然蕭衍之兄蕭懿之死,造成了東昏侯集團的分裂,進而東西相爭,最終蕭衍獲得郢州之役與建康之役的勝利,齊亡梁興。

  • 期刊

歷代對於武則天這位傳奇人物的相關研究論說不勝枚舉,然而在其任內選用宰相的人數與其政治操控技巧的關係,卻少有人著墨。由於武則天執政期間任命宰相的人數不僅堪稱唐代之翹楚,且變動極為劇烈,故本文試圖就此論述,從另一個角度,讓讀者瞭解武氏獨特的御下哲學。

  • 期刊

禁軍對於五代政權而言,可謂立國的主要軍事憑藉,及左右時局的重要因素,五代政權的幾番更迭遞嬗,莫不以禁軍動向為依歸。如後梁太祖朱溫在有效掌控唐末禁軍後,便與自己的宣武鎮軍合勢而滅唐建梁;郢王朱友珪、後梁末帝朱友貞均借禁軍之力發動宮廷政變;後唐明宗李嗣源、後漢高祖劉知遠則均曾為前朝禁軍統帥,在取得禁軍支持後奪得皇位;後唐末帝李從珂則是將朝廷派往討伐自己的禁軍納為己有後取得政權;後晉高祖石敬瑭稱帝雖靠契丹,然起因於其擔任禁軍統帥遭君王猜忌所造成;後周太祖郭威於後漢時在名義上雖未曾擔任禁軍統帥,但卻長期擔任樞密使,並以樞密使之職多次帶兵作戰,可謂為後漢實際上的禁軍統帥,故其得以立國亦是依靠禁軍的擁戴。因此,本文試圖透過探討「五代禁軍」的源流與發展,釐清五代君主與禁軍將領之間的唯妙關係,從而分析「五代禁軍」何以成為影響政權更迭之因素,以定義、說明「五代禁軍」及其時代特色。

  • 期刊

游俠、游民、俠士、流民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相信這是許多研究者感興趣的課題。而當這幾種人物同時出現在宋代時,他們對宋代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呢?這些疑問值得仔細探討、分析。筆者對宋代的俠士有著長時間的關注與研究經驗積累。因此,在處理宋代的游俠議題時動力與熟悉度是不缺乏的。此外,游民、流民問題也是很值得深究的課題,但礙於篇幅本文只做四者關係的釐清。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游俠狀態的探討上。除了梳理俠的流傳、觀點、形象,釐清游俠、游民、俠士、流民四者的關係外。文中則分析宋代游俠的概況與類型,探討他們如何與朝廷、法律進行周旋,並透過游俠的活動、出路、歷史意義歸納等,考察宋代游俠的風格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