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12.145

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符應人性發展的教育方法,才可發揮教育的深刻影響力。晚清思想家康有為的變法思想指向著富國強兵,富強之基礎在於健全的教育,教育成敗之關鍵在於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之落實,緊繫於情欲之掌握。為能瞭解情感欲望與人格教育的關係,本文首先透過理性學習與情感調節的討論,指出智仁互為體用的相輔關係。人之各種愛惡之情易恣肆無忌,應受理性之智的管控。理智對情欲之控御,是藉由智之調節達到順情遂欲。靈魂的精神陶冶與體魄的身體調養宜兩全兼顧,人道的展現是在魂魄兼修下,以「智」作為基礎及引導,以情感之「仁」作為歸向。最後點出欲的滿足是人性實現的基礎。人之有身,必會有飲食衣服器用居室等各項欲求,人性的圓滿不只是著重於德性之修為,還要觀照自然情欲之需求。希冀藉著對康有為情欲思想的探討,能尋覓到對今日人格教育有所貢獻之觀點。

  • 期刊

近三十年來,藏傳佛教在台灣的蓬勃發展,已受到宗教和社會學研究者的重視。本論文就多元文化的立場,探討其宗教活動的各種形式與意義,並配合其宗教的發展脈絡,深入研究。文分五段:壹、前言,貳、佛教傳入西藏的緣起與顯密雙融的發展方向之確立,参、派別林立的藏傳佛教傳承發展史,肆、藏傳佛教顯密雙融的基本教義,伍、藏傳佛教的宗教活動及其宗教意涵,陸、結論。西藏地處偏遠的青康藏高原,而藏傳佛教的金剛乘儀式頗為繁複,與漢傳大乘佛教聽經、讀經、禪修的簡約風習大異其趣,故歷來與漢地文化隔閡頗深。本文從歷史的角度,系統地探討藏傳佛教的宗教活動之形式、意義、淵源,以及與漢傳佛教之異同,期對漢藏種族間能增進瞭解、消除歧見;並對破除迷信、發揚正信的社會教育工作,能略盡緜薄之力。

  • 期刊

中國改革開放後,帶動經濟快速成長,國家實力大增。經濟發展是否能帶動政治民主,一直以來是比較政治發展研究關心的議題。中國提出「中國式民主」,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要求共產黨一黨專政,顯然不同於西方式民主。201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解除更多的政策束縛以利成長,因而有利益團體出現,市民維權運動逐漸形成。由於資訊科技發展,網際網路突破了實體世界的限制,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資訊的傳播不受時空的限制,原本由威權政府嚴格管控的訊息傳播,一舉突破了封鎖,例如四川大地震就在一週內,以網路動員百萬志工前往救災。中國上網的民眾已高達五億人以上,網路民主逐漸形成,並促使原先受到限制難以發展的公民運動快速成長。中國政府發現這對威權體制造成嚴重威脅,逐步採取各種措施加以防範。本研究以中國大陸逐漸發生的網路民主運動,能否透過公民運動的擴大,影響中國政治發展;西方式民主能否因為網路民主的發展,逐步在中國由下而上的實現?本研究擬找出中國政治發展的可能方向,以作為兩岸未來互動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