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84.90

高雄文獻/Kaohsiung Historiography

  • OpenAccess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笠」社詩人追求詩的本質「興、觀、群、怨」,強調現實精神,掌握社會,鄉土意識、紮根於生活,崇尚寫實作風,他們正視臺灣,著重「主體性」的探討。形成了「笠」社詩人共同風貌:在地性格、現實聲音、反抗精神、愛與和平的詩教。高雄地區的「笠」社詩人,也稟承此精神與信念,對高雄地區進行文化建設工作,而這種精神是臺灣文學的內涵,他們在作品中所流露出對高雄地區的主體性現實關懷,對高雄地區文化的發展有其價值與意義。

  • 期刊
  • OpenAccess

本論文以高雄做主要討論區域,高雄早期是以工業為主的城市,uì1998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了後,高雄的藝文表現有明顯的進步,尤其佇地方文學書寫的提倡kap建設,予高雄文學對原本邊陲化行向中心,公部門結合地方文人積極推sak高雄地方書寫,毋過主要的資源kap注目攏是以華語書寫為主要對象,相對高雄文學的地方書寫著失去真濟可能性。筆者透過臺語文學作家胡長松的作品,分析臺語書寫的高雄有啥物特殊風格?會選擇胡長松作討論,除了伊是高雄在地人以外,伊的文學作品引起真tsē討論kap研究,其中語言是影響伊的文學創作內底高雄地方意象呈現真重要的元素,因為語言的親切kap熟似感直接倚近kap土地的距離,文學中描寫個人的生活經驗、記持kap認同,嘛因為語言選擇正確,開闊作者對高雄土地的多面向思考,有對歷史、族群、國族、政治、語言、文化等等議題的指涉。所以地方文學的建立毋但只是鄉土地景的描寫,閣有語言內底隱含深沉的文化意義,再現地方人民的思考模式、生活經驗。地方文學所再現的地方感,是需要去中心化的過程,透過各種無仝族群語言的多元並置形成多元書寫,才有法度展現豐富開闊的地方面貌,建立地方自我主體意識。

  • 期刊
  • OpenAccess

清代文獻紀錄打狗港有三座砲台,大坪頂砲台、旗後砲台及哨船頭砲台,為高、中、低位之砲台,共同扼守打狗港。日本征臺戰史中,也記述了1895年10月15日常備艦隊砲擊及攻佔打狗砲台的紀錄,並於隔日登上旗後砲台及打狗信號台,拍下當時清代砲台的照片。日治時期大坪頂砲台也是高雄州壽山公園的史蹟景點,日本皇族到訪高雄的行程,大都安排住宿壽山館,並參訪此舊砲台。由於舊砲台位於壽山軍事管制區內,戰後各界始終未對大坪頂砲台作詳細考證。近代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收藏之〈安平及打狗砲台實測圖〉,顯示日本征臺後,於1896年1月對打狗三個砲台,進行詳細調查及測繪,留下準確位置圖。本文經由不同時期的地圖研判及套繪,比對老照片,解開大坪頂砲台的位置之謎,進而考證出連接大坪頂砲台的四條清代軍事古道。

  • 期刊
  • OpenAccess

中國儒教會係臺灣鸞堂整合運動的結晶,組織成員比例上南部鸞堂較多,其前身係「鳳邑儒教聯堂」(以下稱聯堂)為主體,另有「聖教神明會」共組而成,由學者認為聯堂是南臺灣鸞堂整合運動的主力,但相關研究成果並無觸及聯堂組成因素之討論,有感於此,本文旨在解決聯堂組成的契因及相關組織情況。以「臺灣南部鸞堂運動的開展(1950-1979)」為題,無非係要確立聯堂作為南部地區鸞堂運動主要組織,1950年代前後鳳山地區鸞堂大量設立,1961年該地區全數鸞堂皆參與了聯著《眀道》善書,這是聯堂唯一的實物成果,至1979年聯堂又彙編《鳳邑儒教聯堂概況繳書建醮各種疏文藍本》。藉由以上兩部書籍,提供本文研究立論基礎,可精確觀察聯堂的運作過程中有何變化?故而時序上以1950-1979年為研究斷限,能聚焦聯堂組織的時間脈動。上述兩部書籍可提供觀察及分析外,由於筆者亦具該地鸞堂信仰者的身分,故而更擬以田野訪談作為輔助文獻之不足,重新審視以往學者的論述脈絡,是否同學者所言,聯堂的組織開展即具有強烈的整合意向,因此本文亦不以「整合運動」來論述,而是著重「鸞堂運動的開展」,以利了解聯堂組織在積極整合前,是以何種組織性質,發揮何種功效,為當前鸞堂運動增添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