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5.239

高雄文獻/Kaohsiung Historiography

  • OpenAccess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皮影戲、傀儡戲與布袋戲,並稱為臺灣的三大偶戲,臺灣的皮影戲傳承自中國大陸,類屬潮州影戲,隨移民開發傳入臺灣。數百年間,發展成臺灣在地的皮影文化,並以高雄為其發展重鎮。臺灣的皮影戲走入商業劇場的演出,是為皮影戲戲劇史上,重要的一環。以往所能夠了解的皮影戲商業劇場史或文化,多半以1952至1967年為止,對於臺灣皮影戲商業劇場演出的了解,尤顯不足。商業劇場的建立,始於日治時期,這時期的皮影戲已進入劇場演出。戰後的臺灣社會,有別先前的戰時體制,從1945到1951年,皮影戲是否進入商業劇場演出?最後皮影戲的劇場演出,止於1967年結束?1968至1970年皮影戲是否還有商業劇場的演出活動?東華皮影戲團為臺灣最為歷史悠久的皮影戲劇團,於每個時期皆發展出不同表演藝術與文化。本文嘗試透過高雄東華皮影戲的商業劇場資料,初步建構由日治時期至1970年間,臺灣皮影戲商業劇場的演出始末。藉由「東華」所存留下的戲院文獻,窺探皮影戲的戲院發展。

  • 期刊
  • OpenAccess

清咸豐8年(1858)中國與英國簽訂了《天津條約》,依據該約內容,打狗港做為安平港的附屬港口必須開港通商,自此奠定其海港性格。明治38年(1905)開始進行拓建高雄港,由於工程的興建緣故,就業機會大增,其中也含括了周邊產業的興起,吸引外地人口移居,且大正9年(1920)的街市計畫,也使高雄蛻變為新興海港城市。這一波產業的變動,讓移民成為高雄新的活血,除了澎湖移民的遷入,各州中以臺南州移入最多,也將故鄉的信仰帶來,故而我們從現今原高雄市內的廟宇,除原傳統聚落公廟外,幾乎都是移民據其原鄉信仰所建,朝后宮即是典型的移民設立的廟宇。民國50年代,旅居高雄的北港裔民成立了奉祀北港分靈之媽祖的神明會,以爐主輪值祀之,民國56年(1967)神明會作稱「媽祖堂」,至民國61年(1972)才租借屋舍,自此即有固定的祭祀場域,翌年媽祖堂更名為「朝后宮」。朝后宮雖自民國61年(1972)即有固定場域,但畢竟非自己所有廟產,實不算建廟,即使民國80(1991)、84(1995)、93(2004)年分別購得北斗街緊連屋舍,也改建成近似廟宇之建築,但廟方均認為這還不是建廟。據此,為了讓廟宇真正興建,廟方執事向媽祖擲筊,將以往搭車回北港進香的模式,改為「徒步」進行,其目的即是為了「宣傳」廟宇能見度。雖說如此,就其進香的儀式仍是豐富且具觀察討論之處。從朝后宮的移民性到他的徒步進香,之中有許多值得討論之處,且廟方有意提報文化資產。依此,本文除藉由文獻、史料、口述去討論其創設過程,也透過參與觀察了解進香活動及其儀式,另者從〈文化資產保存法〉的面向,探討其登錄之可能。

  • 期刊
  • OpenAccess

高雄市鼓山第二公有市場於民國103年(2014)廢止,土地所有權人陽信銀行要求高雄市政府主管機關將地上物建築拆除,並歸還土地。正當建築物將拆除之前,當地文史團體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根據既有耆老口述紀錄並比對文獻資料,判斷鼓山第二公有市場前身應該就是日本時代的高雄市齋場(田町齋場、高雄葬儀堂),據此將之提報進入文化資產審議程序。在確認高雄市鼓山第二公有市場前身即是原高雄市齋場的前提下,本文主要透過歷史文獻分析及現有建築物調查,討論高雄市齋場在田町地區的設立始末、建築特質,同時比對同時代臺灣各地齋場建築之發展,以釐清原高雄市齋場在文化資產上的價值。由本文得知,日本時代開始,臺灣各主要都市的近郊陸續有齋場建築的興建,作為舉辦喪禮的公用場地。高雄市齋場興建於昭和8年(1933),所在地田町在當時尚屬市區外圍,地點鄰近1930年代已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支部的元亨寺,並位處市區與火葬場間的適當位置,呈現出其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對於臺灣其他城市的的齋場多為社寺建築樣貌,高雄市齋場卻是一棟受1930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所影響的建築物,為當時類似設施建築造型上的突破。而且臺灣其他主要城市的日本時代齋場建築均已消失,因戰後轉作鼓山第二市場而不經意留存到今日的高雄市齋場,成為少數可見證日治葬儀文化在臺灣的證物,為其文化資產價值之所在。

  • 期刊
  • OpenAccess

打狗金刀比羅神社創建於1910年9月,位於打狗山南麓的鹽埕埔庄,是打狗地區的日本仕紳及漁民所建,神社從日本香川縣讚岐金刀比羅宮分靈而來,主祀大物主神、崇德天皇,是海上守護神。由於1910年神社興建過於倉促,社地狹小,內地人遷居打狗的人數持續增加,1912年新任的氏子總代古賀三千人決定進行遷建,官方同意無償提供七甲多的山林地,作為神社增建及花園的用地,但因經濟不景氣,僅建造部分設施,未竟全功。1926年高雄州成立高雄神社奉贊會,1928年在壽山山腰營造新的高雄神社,同年11月8日將舊神社(原金刀比羅神社)遷座至新完工的高雄神社,祭神為大物主命、崇德天皇、能久親王。戰後高雄神社轉化為高雄市忠烈祠。打狗金刀比羅神社是高雄地區第一座神社,設立當初,純是日本神道教的民間信仰,因建物不存,文獻資料不全,百年來高雄第一座神社的位置已被遺忘,成為謎題。由於新文獻陸續出現,激起筆者重新踏查金刀比羅神社遺址的動機,爬梳百年前神社活動報導,探索1912年的神社遷建計畫,並提出法興禪寺前大階梯的興建來由。

  • 期刊
  • OpenAccess

郭金發(1944.03.01-2016.10.08)為臺灣知名臺語歌手,唱紅:〈溫泉鄉的吉他〉、〈愛你入骨〉、〈(廴日)迌人的目屎〉、〈生命的太陽〉、〈命運的鎖鏈〉等歌曲,還自譜詞曲完成:〈飲者之歌〉、〈勸回頭〉、〈為什麼〉等臺語歌。臺灣歌廳全盛時期,1973年曾入股經營高雄「金都樂府」歌廳。後因翻唱〈燒肉粽〉(原歌名〈賣肉粽〉)風靡全臺,1985年和朋友合資在高雄成立「郭金發燒肉粽」,甚至外銷日本,1989年受邀至日本國家電視NHK「歌謡パレード」演唱〈燒肉粽〉,成為第一位受邀請演唱的臺灣歌手。2000年開始在高雄「快樂電臺」主持節目後長住高雄,曾在數家電臺主持節目,2010年年底離開廣播界,專心創作歌曲並受邀演唱,2016年10月8日在高雄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出席鳳山區公所主辦的重陽節老歌音樂會,演唱其代表歌曲〈燒肉粽〉時,突然身體不適昏倒在舞臺上,送醫後當晚宣告不治,享年72歲。雖出生臺北大稻埕,但其人生多次與高雄緊密相繫,為高雄市具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