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78.9

高雄文獻/Kaohsiung Historiography

  • OpenAccess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現今的港都高雄,其港口機能與地位的發展主要始自日治時期,1930年代以降,報章雜誌逐漸頻繁使用港都代指高雄,可以看出日治時期在高雄港築港之後,高雄做為「港都」的海洋城市印象逐漸深植人心。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極力發展海權,面對殖民地臺灣,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利用許多方式及管道,傳達「海洋」的意象,期望普及海事思想,塑造與民眾海權立國的共同想像。身為日治時期兩大重要港口之一的高雄,更是形塑海洋意象的重點地區。當時許多海洋相關的宣傳活動,都特別著重於高雄進行推展,這些活動也強化了高雄與海港形象的連結,其影響延續至今,為本文期望探討的重點。本文由高雄港勢展覽會(1931年)、港祭以及海軍紀念日及海之紀念日三個面向,整理日治時期與海洋相關的各種宣傳活動如何呈現,也藉此觀察當時的高雄,如何透過這些活動強化與海港的形象連結,建立高雄海港城市的認同。

  • 期刊
  • OpenAccess

西子灣隧道原名壽山洞或壽山隧道,在昭和2年(1927)由海野組負責開發興建,翌年(1928)10月竣工,為高雄州廳建置壽山公園的規劃設施之一,結合後陸續建置之相關防空設施,鏈結了日治時期乃至於國民政府時期的大歷史背景(由太平洋戰爭到冷戰時期)。也見證了高雄哈瑪星的市街發展及特殊的軍事及公共設施,其空間場域獨特。現階段的西子灣隧道做為連接哈瑪星及中山大學主要的通道之一,而其防空設施於二戰末期成為躲避美軍轟炸的防空設施,近代則成為高雄港務警察民防管制中心設施及其辦公處所。沿柴山山麓建造的防空設施有多個出入口,包括登山街巷弄及西子灣隧道,而內部之通風、管線、電力及乾糧、飲水一應俱全,為罕見之特殊空間型態。西子灣隧道及其防空設施雖已於民國93年(2004)4月9日被登錄公告為歷史建築,但其歷史沿革及建造過程等細節皆尚未有較完整之討論,本文試圖參考相關調查研究計畫的成果,透過歷史資料之蒐集與分析,進一步瞭解西子灣隧道與防空設施群之發展歷程,與哈瑪星地區發展脈絡之關係。

  • 期刊
  • OpenAccess

2017 年高雄市政府進行「興濱計畫」之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再造計畫,發現場域內的山泉水及生意盎然的溼地,在廢棄建築物下方,隱藏日治時期的硓����石排水溝,因而發現哈瑪星山腰的清代打水灣水源地。此水源從南壽山的山腰流向打狗潟湖,是大航海時代外國商船進入打狗潟湖取水的地方,故稱打水灣。打水灣在高雄港築港工程中,已於1912年填海造陸,成為今日的哈瑪星聚落。透過文獻爬梳及居民訪談,發現打水灣是清代時期的地名,水源來自壽山山腰的天然湧泉,該水源從荷蘭時期一直利用到1980 年代,水源地位在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住宿之壽山館後方,現地保存良好,泉水湧出數百年,全年不間斷。此水源是清代壽山的打鼓山營及日治壽山館的水源,在打狗港開發時期也是打狗居民的日常飲水,二戰期間作為戰備用水,並是戰後登山街60巷山城居民的飲用水源。本文踏查打水灣水源地的現址,敘述昔日水源使用情形,及對高雄港開發的貢獻,並提出後續保存的建議。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屬初探性質,係以日本天理大學附設天理參考館收藏的「細版型雙笏」作為問題起點,分別從其外型、材質、形式與刻文內容,與高雄市大武壠人早期的文物做比較,說明該文物應是大武壠人換工團所使用的班碑。班碑外在形式分別表徵男、女性別,製作方式受漢人工藝文化影響,但也反映大武壠早期偏向性別平權、兩性勞動力共同投入、交換與分配的社會制度,以及女神信仰的相關;本文從文物的物質表徵、環境背景、考古與大武壠社會文化脈絡,討論班碑的神靈化,如何在社會變遷中維護平等與喜樂的生活文化。

  • 期刊
  • OpenAccess

大清帝國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於康熙61年(1722),檄行諸羅縣令孫魯、鳳山縣令楊毓健,詳註各社居處、飲食、衣飾、婚嫁、喪葬與器用並附番歌,是謂〈番俗六考〉,收錄於《臺海使槎錄》;所記述「番歌」凡34首,由南部恆春至北部淡水,涵蓋PAYUAN、MAKATAU、SIRAYA、LLOA、 ARIKUN、BABUZA、PAPURAT、PAZIH、TAOKAS、PASAY諸族,皆以漢字記音、記詞意,無曲譜,但常為歷史文獻與研究平埔族群或音樂學者所引用,甚至於專書研究。以羅馬拼音將漢字記音還原為族群母語,再經詞韻比對,其實,此34 首「番歌」曲調,迄今仍然以河洛語音傳唱於臺灣各角落,且是倍受讚賞的臺灣民謠──真正的臺灣民謠:平埔族群曲調加上河洛唱詞(當時強勢的民間語言)。平埔族群曲調不僅改變河洛制式四句聯(七字也)唱法,多少也影響到日本流行歌曲,如1958 年中野忠晴作曲的〈赤い夕陽の故鄉〉(文夏翻唱為〈黃昏的故鄉〉),就是源自PAPURAT的歌曲。今謹擇〈新港社別婦歌〉、〈大傑巔社祝年歌〉、〈大武壠社耕捕會飲歌〉等三首和高雄地區有關的歌謠獻曝,誠盼指正!本〈番歌解讀〉文中,有「番」字出現,緣自舊文獻名詞,並無其他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