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與目的 全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醫學界早已被普遍公認為最具成本效益的手術。隨著人口老化,執行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量不斷的上升,相對的在醫療費用上也逐漸上漲。健保局於2004年將全人工關節置換術歸屬於高利用、高費用的醫療項目,可見全人工關節置換術對於醫療體系的財務負擔是不能忽視的。然而國內缺乏有關此手術的手術量長期趨勢以及術後長期醫療費用情況探討。因此本研究將首先探討解歷年來執行初次全人工關節置換術盛行率的長期趨勢,以及影響當次住院醫療費用與術後長期醫療費用的相關因素。 研究方法 研究期間為1996年到2004年,利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的「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中的手術碼為8151(初次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計37918 位)以及8154(初次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計76727位)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盛行率的長期趨勢,以及影響當次住院醫療費用的相關因素。利用「承保抽樣歸人檔」中的「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中手術碼為8151(初次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計133位)以及8154(初次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計211位)者為研究對象,再由這些個案追蹤及探討人口學特質、疾病型態與術後長期總醫療費用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 執行初次全人工關節置換術盛行率的長期趨勢有逐年上升的情況,當次住院天數以及當次住院醫療費用上反而有顯著下降的趨勢。全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每十萬人口盛行率,分別從1996年的16.69人、22.86人上升到2004年的22.65人、54.95人;就當次住院醫療費用來說,會顯著的影響初次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之當次住院醫療費用的影響因子有性別,年齡、疾病嚴重度、入院診斷、醫院與醫師的手術量、當次住院天數。會顯著的影響初次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之當次住院醫療費用的影響因子有年齡、疾病嚴重度、入院診斷、醫院與醫師的手術量、當次住院天數等;就術後長期總醫療費用來看,在初次全人髖關節置換術方面,以44歲以下的病人為參考組,45-64歲的病人相較於參考組在術後的長期醫療費用是有顯著差異的。在初次全人膝關節置換術方面以44歲以下的病人為參考組,65歲以上的病人相較於參考組在術後的長期醫療費用是有顯著差異的。以入院診斷為退性關節炎(OA)的病人為參考組,入院診斷為其他(Others)的病人在術後的長期醫療費用是有顯著差異的。 結論與建議 盛行率的逐年攀升,加上執行初次全人工關節置換術所耗用的醫療資源佔全國總醫療費用的比例增加,所以保險單位應該加強對於指標監控像是併發症如靜脈栓塞與傷口感染的避免、醫院與醫師手術量的監測與其術後醫療品質成果、不同人工關節廠牌的效益,以避免病人的權利受損與醫療資源的浪費;加強入院診斷為非關節炎病患的治療,由於Disease Entry的因素會導致病人在接受手術後有高的醫療費用產生;儘管在追蹤術後長期總醫療費用的樣本數不多,仍得知病人接受全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的第三年,醫療總費用會相對於第一年有大幅的上升,因此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可以追蹤至術後的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