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209
  • 期刊

運動訓練量的監控:訓練衝量

摘要


本文目的在於介紹訓練衝量(training impulse, TRIMP)不同的計算公式以及探討其在不同類型運動之應用。根據Banister等的原創理念,TRIMP的計算方式是以訓練持續時間(training duration)與訓練強度(training intensity)兩者之乘積加權後獲得,藉此反映運動期間整體運動量。一般而言,TRIMP的計算公式主要可分爲:一、基礎訓練衝量法(Basic TRIMP method);二、區段訓練衝量法(TRIMP training zone method);三、RPE訓練衝量法(Session RPE method)等三大類。前兩者通常應用於耐力性運動上,例如自行車與長跑,而後者則應用於間歇性運動,例如足球。除了非侵體性與便利性的優點之外,TRIMP可量化與鑑別不同環境或比賽項目的比賽量或訓練量。因此,運動員、教練以及運動從業人員可依需求選擇適用的TRIMP計算公式,以有效地監控與安排訓練計畫。

參考文獻


運動生理週訊
吳忠芳(1997)。運動訓練負荷的監控。中華體育季刊。11(1),71-79。
詹雅玲(2008)。訓練衝量(TRIMP)評量羽球規則新舊賽制比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Banister, E. W.,Calvert, T. W.,Savage, M. V.,Bach, T. M.(1975).A systems model of training for athletic performance.Australi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7,57-61.
Banister, E. W.,Carter, J. B.,Zarkadas, P. C.(1999).Training theory and taper: Validation in triathion athletes.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79(2),182-191.

被引用紀錄


陳智揚(2014)。團體心率監測系統應用於心肺適能評估之信效度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14.00227
Chen, C. C. (2014). 結合智慧感知技術應用於退化偵測與健康促進之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iriti Library.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6-1808201414084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