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在闡明尼采哲學的同時,在許多文稿之中,他將存有思想從「存有的意義」轉向於「存有的真理」,重視「無」、「無自無」的課題,並且多次引證東方的道家、禪宗思想,發展了類似的論題。海德格的尼采講座討論的主題之一是「虛無主義」,直接影響了西谷啓治在《虛無主義》的相關討論,西谷從此一論題出發展了禪宗哲學當代詮釋,以可應當代虛無主義的問題。對於海德格的尼采講座對於西谷的這一影響的實質內容,少有人加以說明。筆者在此文之中,回到海德格和西谷啓治關於「虛無主義」討論的德文和日文文本,闡明上述問題。運用佛教的「空」和道家的「無」,來超越西方傳統哲學的存有遺忘以及在現代產生的虛無主義的命運,成爲親近海德格的東亞哲學家努力以赴的當代思想任務。西谷是用佛學來面對虛無主義的問題,用「大疑」、「大死一番」的禪的實踐,來超越當代文化中的虛無主義,這和海德格具有異曲同功之妙。海德格是站在西方文化與哲學的立場來解說虛無主義的根源,而歸宿於存有思想並引用道家思想作爲印證。這兩位東西大哲對於虛無主義的問題是當代哲學的重要問題,筆者此文對此問題的來龍去脈,加以闡明。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website operation, analysis,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s.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this website, it means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o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