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226
  • 期刊

STEM教學設計之探討:以液壓手臂單元為例

An Exemplar of STEM Teaching Design-Hydraulic Arm

摘要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是一個科技整合的學科,由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所組成。STEM發展至今,以展現其重要性,在美國也廣為推廣,因此STEM的教學應如何設計就顯得極為重要,有好的STEM教學設計,才能夠落實並推廣STEM教育,為未來的STEM課程做準備。本文目的在於探討STEM的發展及教學設計,並利用液壓手臂單元為例,提出一個STEM教學設計的實例,提供給老師們參考。在發展STEM教學活動時,可以參考6E模式(投入、探索、解釋、工程件模、豐富、評鑑),然而生活科技在面對新時代的教育環境,STEM雖為值得推廣的教學策略之一,但還是須落實機具操作與材料處理的實作教學,才能真正展現STEM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柳棟、吳俊杰、謝作如、沈涓(2013)。STEM、STEAM 課程與可能的實踐路線。中小學訊息技術雜誌。6,39-41。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游光昭、林坤誼(2007)。數學、科學、科技統整課程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1(1),1-16。
蔡錫濤(2000)。九年一貫課程重要概念釋疑。新講台教育雜誌。1,48-51。
Barry, N.(2014).The ITEEA 6E learning byDeSIGN™ Model.Th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eacher.

被引用紀錄


林奕維(2017)。6E模式於機器人教學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習者學習動機、學習成效及實作能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074
張仲樸(2020)。運用遊戲化6E模式之物聯網實作課對高中生學習態度、學習成效及行為模式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001622
林育安(2019)。運用6E模式進行STEM機電整合活動中對高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1900805
鄭立婷、魯盈讌、洪瑞兒、許文怡(2021)。情境式探究論證導向教學提升國中生STEM素養之成效科學教育學刊29(4),299-323。https://doi.org/10.6173/CJSE.202112_29(4).0001
吳中勤(2021)。STEAM教學融入程式設計課程對幼兒職前教師問題解決創造力之影響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3(1),49-75。https://doi.org/10.3966/2071260X20210113010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