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09.87
  • 期刊
  • OpenAccess

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的意義

The Meaning of Mañjuśrī's Vows

摘要


文殊師利菩薩是大乘初期著名的菩薩,佛教界以「大智」表彰其特德。而文殊本願在學術界的重要性是僅次於釋尊、彌勒、阿閦、彌陀本願的,但前賢論述未詳備,故本文以文殊本願為主軸,且以「文殊師利」法門的經典為範圍,主要在細評文殊在自利方面的自行願及利他方面的成熟眾生、莊嚴國土願的意義。文殊自覺的自行願之意義,可由願力與「菩提佛果」、「清淨三業」、「積聚資糧」三方面的關係來探討,可知:一、發菩提心,首在確立誓願成佛的信念,要普圓一切有情,而慈悲心是策勵菩薩精進不斷的最佳動力,且福智要雙修;二、因懺悔業障而得無明煩惱及習氣的祛除,再持戒來淨治三業,如此自淨則可得智慧的成就;三、福報由成就眾生而得,修習六度在自利上可成熟自身,前五度(福)可得圓滿的報身,般若(智)可得智慧的圓滿。文殊覺他的利他願之意義,可由願力與「成熟眾生」、「莊嚴國土」兩者的關係來看,可知:在成熟眾生願上,1.因不捨菩提心願力,故能護持正法以利益眾生,觀於生死而不取涅槃,且其誓願是廣大且盡未來際的;2.菩薩菩提悲所建立,故能不捨一眾生、代受罪苦而恆時無疲厭之心。在淨佛國願上,知1.淨土是由願力所成就的報土,2.其成立也基於菩薩與眾生心淨的相應原則,是最佳「同事」的修行環境,3.由文殊設置淨土是懈怠或精進,及由其與彌陀、阿閦淨土的比較,得知其是精進的創建淨土且其氣魄頗值得效法,因其未來淨土在眷屬素質及果德上皆超越阿閦及彌陀兩大淨土。

關鍵字

文殊師利 菩薩 本願 自行願 利他願 淨土

被引用紀錄


王儷蓉(2004)。普門化紅顏──中國觀音變女神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4.00516
鄭心怡(2009)。維摩詰菩薩般若波羅蜜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25227
許瑋倫(2016)。跳進教室的「街頭」── B-Boy的身體技藝、在地實踐與全球想像〔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901201710335008
張婷婷(2016)。「換」另一種生活:勞逸結合的打工換宿圖像〔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11201614420803

延伸閱讀